家庭農場示范縣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07 16:09:55
導語:家庭農場示范縣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家庭農場正在由量到質、粗放到集約轉變,通過對家庭農場“五化”(人員素質化、管理規范化、裝備現代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品牌化)建設,實現了發展勢頭不減、集約經營水平提高、內部管理更加規范、經營服務體系初成、經營效益提升明顯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一、2021年發展基本情況
(一)齊心聚力共謀布局,規模穩中有升。依托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分析家庭農場規模和布局。結合各鎮產業發展規劃,在產業園區內加大家庭農場培育力度。一是整合項目鑄基礎。通過整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產糧(油)大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畜禽糞污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等項目,近100余戶家庭農場基礎配套設施得以完善。二是項目支持帶發展。2021年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項目爭取財政資金940萬元,堅持“三優先”原則(糧油種植和生豬為主業的家庭農場優先、沒有享受過家庭農場財政支持的優先、優秀職業農民創辦或領辦的家庭農場優先),采用自愿申報、鄉鎮打分推薦、專家評選、公示研究的方式公平公正遴選,區農業農村局指導、鄉鎮督促、協會協助三方聚力共同推動項目規范實施。支持培育戶59戶、示范戶22戶,預計撬動社會資金2800萬元用于支持適度擴大規模,引進良種,完善基礎設施,購置生產性裝備,建設農業廢棄物處理設施、引進新技術新裝備,改良提升產品品質,發展農產品初加工,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價值鏈等。通過項目實施,全區柑橘、優質梨種植型家庭農場節水灌溉設施應用率達92%;青花椒種植型家庭農場10戶運用整枝烘干、機械篩選技術發展產品初加工,解決了青花椒用工量大,彌補了青花椒產業園區加工能力缺口;生豬養殖型家庭農場2戶修建了標準化養殖圈舍,年生產能力提高400%。三是幫帶輔導添動力。試行引入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主主動加入家庭農場輔導員隊伍,“一對一”結對幫扶近20對,以政策宣傳、經驗分享、信息共享為輔導內容,采用“一月一電話”、“一季一走訪”的方式推動家庭農場示范帶培育的輔導機制,培育型家庭農場穩定發展。實現全區家庭農場“一組一場”和“一鎮一省級示范”成果的到有效鞏固;新增家庭農場68戶,實現526個村民小組(全覆蓋)擁有家庭農場1200戶;新增工商注冊家庭農場73戶,累計工商注冊881戶;新增示范場79戶,實現62個行政村(全覆蓋)擁有示范場總數294戶,其中7個鄉鎮(全覆蓋)擁有省級示范場42戶,市級示范場84戶、縣級示范場168戶。
(二)全員注力人才培育,觀念日新月異。家庭農場主自身的發展需求造就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是學歷提升有力度。在《市區家庭農場學歷提升扶持細則(試行)》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制定職業農民通過高職擴招就讀農科類大專院校的給予入學當年全額學費補助。預計有近10戶家庭農場主計劃通過高職擴招報讀大專專業、有3名通過成人高考報讀本科專業。二是技能培養有廣度。抓住高素質農民培訓機遇,按照職業化要求,分層分產業,以家庭農場主為主,精準培訓對象,精練培訓課程,大力推廣“云模式”“點餐式”“搭車式”“師徒式”等教學模式,抓好家庭農場主、農業農村領軍人才、職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等培訓,輪訓家庭農場主163名。區人社局、區商務局、區科技局、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站等單位組織了電商創業、品牌營銷、果園管理、優質梨種植等實用型課程,有近400名家庭農場主參加。近30名家庭農場報名參加職業農民資格認定,36名家庭農場主取得農業機械操作技能證書。綠蜀家庭農場主彭麗入選農業農村部“百優保供先鋒”項目資助人。三是發展觀念有深度。家庭農場基于市場需求,對品牌的認知度進一步提升。新發展8戶家庭農場打造自主商標,新增50戶家庭農場使用“蜀道牌”“調元牌”“大回灣牌”等公共品牌,實現30戶家庭農場擁有自主商標,60戶家庭農場使用公共品牌。新發展8戶家庭農場開展“兩品一標”質量認證,新發展53戶家庭農場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現質量認證的家庭農場70戶,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家庭農場達120戶。
(三)經營服務體系發展,效益蒸蒸日上。一是“1334”模式全面推廣。日常引導加項目規范“雙管齊下”,以家庭農場的發展特色和經營管理為主,指導家庭農場從規范發展規劃、規范土地流轉、規范生產技術規程、規范經營管理和規范收支記錄、規范標識標牌等方面全面推進“1334”管理模式。全區實施“1334”家庭農場標準化管理模式的近400戶。二是農場抱團共謀發展。家庭農場協會立足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原則,在政策宣傳、項目輔助、相互交流等公益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發揮行內監督功能,完成家庭農場名錄庫信息集中更新、統計監測、家庭農場輔導員考核等。發揮抱團議價優勢,與農商銀行合作,開展家庭農場戶均授信5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與區農業農村局、農擔公司、合作銀行聯合開通家庭農場信貸直通車,爭取比政銀擔貸款利率、擔保費用各降低兩個百分點的優惠政策;與人保財險合作,將農業雇工險投保年齡增大至70歲;與郵政公司合作,將快遞網點深入村民小組乃至田間地頭;發揮社團組織功能,舉辦首屆耙耙柑比賽、新型農機推廣展示會、率隊遠赴青海宣傳農產品等。實現入會總數突破300戶,進入家庭農場企業微信達900戶。三是資源利用同向發力。6戶家庭農場租用閑置村組辦公用房、農村小學校、村級衛生站作為家庭農場生產管理用房或發展初加工;9戶承包扶貧產業園發展種養殖,實現了扶貧產業園扭虧轉盈。四是融合發展喜迎增收。54戶家庭農場開展果蔬套種、林下養殖,102戶家庭農場向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機農一體、產業融合等方向轉型發展,累計達到180戶。捌零后家庭農場與區實驗小學合作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增收近萬元。全區家庭農場近1200戶,可實現年場均經營性收入超過25萬元,畝均產值達到6000元。其中,示范型家庭農場年場均經營性收入超過34萬元,畝均產值達到8000元。
二、存在問題
(一)“穩糧保供”與錢包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種糧食的收入與種經濟作物的收入差距明顯,家庭農場種糧的積極性不高。
(二)家庭農場建設用地審批困難。家庭農場走設施農業、農旅融合入發展、產品初加工需要用地。但目前因為鄉鎮的發展任務重,用地指標多向工業用地傾斜,農業用地獲批難。
(三)家庭農場協會領導層由家庭農場主兼任。隨著協會服務功能的開發和拓展,兼職人員已無法滿足家庭農場發展的需要,需要補充專職人員來經營。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2年家庭農場發展思路以推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示范場的發展示范為著力點,通過項目支持,帶動社會投資,支持家庭農場發展良種良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生產裝備化、三產融合發展、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品牌營銷、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成功創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
- 上一篇:動物衛生監督所情況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業農村局農經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