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終總結
時間:2022-11-03 04:37:00
導語:民政局年終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的民政理念,打造“團結、實干、創新、奉獻”工作平臺,戮力同心,奮力拼搏,爭先創優,與時俱進,整體工作有了全面推進,重點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為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1、搞好調研,全面掌握重點民政工作對象底數。民政工作點多、面廣、線長,大量工作在基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對民政工作要求標準越來越高。為此,從抓轉變工作作風入手,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民政對象家中,有針對性的為民解困,為民服務,把黨和政府的溫暖真正送到他們心中,**年重點抓了城鄉低保提標,落實五保供養政策和優撫對象擴面等3大項工作。先后4次對重點優撫對象、參戰退役人員,農村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城鎮低保戶4個層面的人員進行了專項調查走訪。每次調查走訪都由班子成員帶隊,分片包鄉,與鄉鎮干部一塊村村到、戶戶訪,真正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所盼,全面掌握真實情況,面對面的解決問題。先后對550名申請參戰退役的人員、2900戶農村低保戶、1650戶城鎮低保戶、1763戶五保戶進行了調查摸底,并按規范要求建檔立卡,為做好這部分人的優待撫恤、社會救助和五保供養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改變過去想辦好事、實事沒有錢的狀況,我們加大跑辦力度,先后從上級爭取民政涉農資金530萬元,為全面做好各項民政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2、立足穩定,積極構建城鄉社會保障體系。(1)城鎮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組織力量先后兩次對城低保家庭收入變化情況進行了逐戶調查,在搞好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因生活水平提高取消了142戶、230人;降低保障標準有的27戶、87人;因生活水平下降,提高保障標準的有431戶、511人;通過個人申報,單位批準,經入戶詳細調查,新增加低保對象285戶、601人。目前全縣共保障1343戶、2794人,月人均保障145元,人均補差77.4元,**年共發放城鎮低保資金288.7萬元。同時,為緩解因肉食漲價給困難居民帶來的生活壓力,先后兩次給城鎮低保家庭每人增加臨時性補貼25元。(2)全面做好農村居民最低保障工作。根據省、市要求,我們把農村居民年收入低于700元以下的戶,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在個人申請,村委會申報,鄉鎮政府調查審核,縣民政局審批的基礎上,全縣已有2429戶、4942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資金由**年7月份前的每人每月12元,增加到每人每月30元。**年第4季度和08年第1季度的保障資金以全部發放落實到各鄉鎮,要求各鄉鎮務必在春節前落實到戶。(3)貫徹落實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認真做好五保供養工作。通過認真調查和反復核對,全縣共有社會五保戶2425戶、2579人。其中由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692人,實行分散供養1733戶、1887人。全縣共有18處敬老院,已達到省甲院水平的有12處,院民年生活水平達到或超過了2000元。對分散供養的五保戶,我們不斷加大保障力度。五保供養資金,由**年7月份前的每人每月100元。現已把**年第4季度和08年第1季度的五保供養資金發放到各鄉鎮。為解決社會五保戶看病難問題,有民政部門出資,為每個社會五保戶交納了10元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金。(4)積極做好城鄉大病醫療救助,為患重大疾病的返貧戶雪中送炭。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戶呈上升趨勢。為給這部分人特別的關注,我們根據《**農村貧困群體大病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和《**城鎮特困群體醫療救助暫行辦法》規定的有關條款,開展了因重大疾病而致貧、返貧的救助活動。進行大病醫療救助的前提是,通過農村合作醫療按規定報銷后,仍然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特別困難戶,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分別給予1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醫療救助金,**年全縣共有387戶享受到一次性醫療救助,救助資金48.5萬元。(5)對遇有臨時困難的家庭實施臨時救助。我們除認真實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外,對遇有臨時和突發性的困難群眾及時給予救助。**年全縣共救濟困難群眾950戶、2456人,發放臨時救濟65萬元,為促進社會穩定起到了最后一道保障作用。
3、專款專用,認真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年先后從上級爭取救災款142萬元。在救災款的使用上,嚴格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專門用于全縣受災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年我縣主要災情是春夏嚴重干旱和秋季的陰雨連綿,從而使部分農戶減產和絕收,造成口糧困難。為了公平、公正落實救災資金,我們根據各鄉鎮受災程度下撥救災款,確保受災群眾能夠解決生活困難,不出現非正常問題。為解決受災群眾的冬季御寒問題,在全縣廣大干部職工中深入開展了“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所接收的捐贈款,全部用于購置棉衣褲和棉被褥,全縣共發放棉衣褲2200套,棉被褥1500床,主要用于重點低保戶、五保戶和困難優撫對象。
4、落實政策,傾力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我縣是革命老區,優撫對象較多。僅在鄉老復員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和烈士家屬等重點優撫對象就有1484人。這些人大多扛過槍、受過傷,為祖國解放做出過貢獻。現時他們年事已高,被各種疾病纏身,又受家庭成員素質制約,程度不同的存有生活難、住房難和治病難。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搞好調查,分類建檔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因戶制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予以幫扶解困。首先,對在冊的優撫對象及時足額發放撫恤金、定補費(含增長部分);其次,對1—6級殘疾軍人的醫藥費實報實銷。為7—10級殘疾軍人、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全部辦理了合作醫療,解決他們的治病難問題;第三,**年先后籌措資金56萬元用于解決全縣850戶重點優撫對象的治病、住房和生活等困難;第四,籌措資金4.2萬元,維修了縣烈士陵園和白家寺烈士墓群,使之真正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五,根據上級要求,反復審核認定了全縣414名參戰退役和涉核人員,為他們每人每月落實了100元定補費,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這部分人的關心和照顧;第六,對06年接收的30名轉業士官和城鎮退役士兵,**年下半年落實了20人自愿自謀職業,10人由政府安置工作。對自謀職業的20人,列支33萬元,根據入伍年限實行一次性補償,已全部落實到位。
5、強化老年公寓建設,切實做好社區及民間組織管理工作。我們通過采取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的辦法,加強了縣城城區老年公寓建設。投資近千萬元的老年公寓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該公寓建成后,將實行市場運作,自主經營的方式,創建集中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新模式,更好的為全縣老年人事業服務;對縣城四個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進行了兩期業務培訓。重點是具體指導他們熟悉業務,掌握政策,懂得具體操作,有力的促進了城鎮社區工作的開展。同時,根據上級要求積極做好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對全縣19個社會團體和6個民辦非企業進行了年檢,重新審批了10個社會團體和1個民辦非企業,新辦理了一個社團,有力的促進了全縣社會和諧發展。
6、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企業,為社會殘疾人提供就業門路。為認真貫徹落實殘疾就業條例,**年以來,我們下大力抓了對現有福利企業的整頓工作。結合國稅、地稅和殘疾人聯全協會等有關部門,對所有福利企業進行逐攤整頓。主要是強化正規化管理,落實殘疾人的各項福利待遇。目前,5攤福利企業共有殘疾職工87名,全部為這些殘疾職工交納了養老保險,并在3個較大規模的福利企業建立了殘疾人協會。
7、完成了縣城城區地名設標和地名規劃任務,提升了縣城整體形象。在06年完成縣城城區第一批主干街路設置標牌的基礎上,**年又完成了縣城城區第二批主干街路設置標牌工作。第二批主干街路設置雙柱標牌的有2條街、3條路,設置標牌26塊。設單柱標牌的3條街、12條路,設置標牌38塊;按上級要求,完成了《**城區地名規劃方案文本》的起草和印刷工作;同時,著手抓了**區劃地名圖的重新排版和印刷工作。
8、以人為本,為社會需要幫助的人支撐起藍天。年內通過與各有關醫院多次溝通聯系,先后為5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免費做了康復手術,為18名患有唇顎裂的患者免費實施了矯正手術,為12名患有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同時,積極爭取市民政局福利彩票的福利基金支持,為全縣12名寒門學子每人爭取到3000元助學金,圓了大學夢。
在突出做好主要民政工作同時,殯葬改革,婚姻登記,福彩銷售,計劃財務,民政信息,老齡委工作等也都做出了較大成績,為民政事業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