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政府工作總結
時間:2022-02-11 02:01:00
導語:烏海市政府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辦公廳:
20*年,烏海市網絡信息中心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精神,努力促進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信息化工作,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相關工作任務。現將基本情況匯報如下:
一、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
20*年,烏海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結合市情,下發了《烏海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安排部署了全市信息化工作任務。
(一)構建統一平臺,整合信息資源
繼續穩步推進全市電子政務的一體化建設,不斷完善黨政網絡信息平臺建設。20*年5月,三區、市直屬黨政部門、部分駐市機關已接入市政府網絡平臺,并全部建立了內部局域網。已有48個接入政府網絡平臺的行政事業單位都相繼開通了自己的網站,加大了網上政務公開的工作力度,占部門總數的65%。其中,有42個部門建有數據庫,占部門總數的57%。20*年6月,市電子政務平臺成功實現了與自治區互聯互通工程的對接,成為自治區電子政務平臺的組成部分。市政府確定了海南區政府、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統計局、科技局、審計局等18個部門為網上辦公試點單位,并將逐步延伸到所有市委、政府組成部門。同時,確定了20個部門為信息化工作示范單位。要求各部門逐步建立網上查詢、表格下載、辦事指南等面向企業、公眾的服務欄目,更加方便、快捷地為企業和公眾提供政務信息服務,方便企業和公眾。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了《烏海市濱河新區市政務中心數字化建設項目書》,正在組織實施。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資源開發責任機制,信息資源質量不斷提高,帶動了全社會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下發了《烏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的意見》(烏海政辦發[20*]29號),不但明確規定各部門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責任,而且豐富了市政府門戶網站信息來源,保證了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內容的不斷更新。初步建成包括社會醫療保障系統數據庫、市人口數據庫、基本法人單位數據庫在內的20多個數據庫,這些數據庫已經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建設應用系統
20*年,市政府投入政務信息化專項資金200萬元。主要用于黨政部門專網建設、市政府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信息資源開發、專用設備、寬帶專線租用、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軟件的購買、計算機的配備等項目。建設了市紀檢監察信息網;市公安局“金盾工程”網絡安全偵控系統;市民政局低保信息網;市司法局25個基層司法所計算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配備;市政務服務中心計算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配備;為黨政辦公樓、市直委辦局配備計算機70臺,打印機15臺以及部分辦公設備和應用軟件。
(三)市政府門戶網站建設進一步完善
市政府門戶網站不斷創新,保障機制基本建立。不斷推出一系列貼近百姓,服務企業和公眾的欄目。本著企業和公眾的需求就是網站建設的出發點,加大了政府社區、政務服務、百姓服務、企業服務、城市服務及政務公開、工作生活知識等內容的工作力度,為企業和公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還圍繞市委、政府的重點工作,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新增了“熱點關注”、“行風熱線”、“信息公開”、“電子政務服務”、“政府公報”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欄目。與市交警支隊共建的“違章車輛查詢”系統,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查詢服務。鏈接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方便公眾對身份證件的查詢。與市攝影家協會合辦的“前進中的烏海—網上攝影展”,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20*年,網站對外重要信息9000多條。其中:國內外要聞信息3600多條;烏海市動態信息3800多條;烏海市政策信息400多條;黨政信息1600多條;企業信息2200多條;平均每月更新信息140萬字左右;國內區內媒體采納烏海政府網站各類信息700多條。為烏達區政府、市行政執法局等10余個部門制作了網站,提高部門的信息公開水平。
市政府辦公業務網進一步完善。在充實和完善已有欄目基礎上,推出圖片新聞、三區動態、部門動態、人大政協、情感空間、奇聞趣事等一批新欄目。基于內網100M帶寬,開通多媒體影院、休閑音樂谷,為廣大用戶提供最新的在線視頻、音頻服務;政府論壇為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提供信息交流、娛樂休閑等網上服務。政府辦公業務網已經成為各級領導、各單位了解市內情況、決策參考、信息查詢、信息共享的窗口,為開展網上辦公奠定了基礎。
截止20*年11月中旬,市政府信息網實際用戶訪問量已突破140萬人次。日均訪問量超過3000人次(全市計算機互聯網注冊用戶僅為12700戶左右),網站信息超過了80萬條。并為在烏海市召開的第二屆全國生態論壇和烏海市第二屆專家顧問年會提供了信息交流平臺。市政府信息網通過不斷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宣傳烏海市的窗口,對外招商引資、合作交流的信息樞紐。
(四)電子政務培訓工作經常化
電子政務培訓工作做到經常化,制定了培訓方案。6月7日—11日,舉辦了全市信息技術安全及網絡管理員培訓班,對市直黨政部門網管人員進行集中學習和培訓。并多次組織工作技術人員參加了區內外有關信息技術培訓班。11月8日-11日,市信息網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辦了網絡信息安全培訓班,邀請了國內網絡信息安全專家,為全市包括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網吧的網管人員進行培訓。全市各類公務人員培訓比率達到95%。電子政務網管人員繼續教育人數192人,比率94.5%。
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20*年,烏海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截止到今年11月份,全市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用戶達到18萬戶,比上年增長26%,固定電話普及率35部/百人;移動電話用戶17萬戶,比上年增長37.6%,移動電話普及率為37.2部/百人;計算機互聯網注冊用戶突破10000戶,達到12700戶,增長30%;電視臺1座,工作站2個,電臺1座,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7座。廣播混合覆蓋率97.21%,電視混合覆蓋率96.29%。有線電視用戶8萬戶,新增1599戶。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接入有線電視,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63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話,行政村通話比率達到100%,實現電話村村通。
四、企業信息化建設
20*年,烏海市企業信息化工作穩步推進。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及自治區有關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及時傳達上級有關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精神。轉發《自治區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等三部門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礦山(重點是煤礦)、重大危險源企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烏信領字[20*]1號)、《自治區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關于組織申報20*年內蒙古自治區企業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的通知》(烏信領字[20*]2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等四部門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烏信領字[20*]4號)。綜合評審烏海市上報自治區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項目,并選定烏海市眾興煤炭集團、通用商貿集團報送自治區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并組織烏海市眾興煤炭集團、通用商貿集團相關企業領導參加了自治區企業信息化現場會,與區內企業進行經驗交流。市委、政府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大力扶持企業信息化建設。全市煤炭企業投入3060萬元用于瓦斯監測系統工程建設。有近300個企業制作了網站和網頁。企業信息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海吉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ERP管理系統,制定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全球集成化市場營銷戰略,完善企業成本管理機制,應用新的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管理模式。西水創業股份有限公司,注重企業自身信息化建設,建立了企業內部局域網,完善了企業營銷策略。成為全市唯一自治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市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提升了電力企業科學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眾興集團計劃投資600萬元建設的集團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以“建立數字眾興、進行集中式管理”為核心目標,集財務、資金、預算、資產、物流、績效、決策、協同辦公、人力資源支持為一體的綜合型集團企業管理平臺。通用商貿集團計劃投資113.8萬元建設的辦公自動化及購銷存財務管理系統,包括網絡辦公自動化、賓館在線訂房系統、商場在線銷售系統、購銷存財務管理系統,將使企業降本提效,填補管理及經營中存在的漏洞。
五、農牧業信息化建設
20*年,根據烏海市農牧業實際情況,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在優良畜禽、種植技術、良種培育、市場營銷等生產活動中的應用。開通96048農牧業技術咨詢系統,提供農牧業技術支持,為農牧業發展服務。組織市農牧局參加9月9日在巴盟五原縣舉行的自治區農牧業信息化現場會,進行工作經驗交流。會后,及時將會議精神向市政府匯報。并與市農牧業局研究,確定全市三個農牧業信息化試點單位,力求發揮試點單位的優勢與示范作用,進一步推動全市農牧業信息化工作。
六、社會信息化建設
20*年,我市在社會領域的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市政府投入專項經費用于市遠程教育網絡、公安四級網絡、社保網絡、金財工程、人口和計劃生育網絡、市紀檢監察信息網等專網建設。“金字”系列工程建設快速發展。“金稅工程”、“金盾工程”“金融信息工程”、“金財工程”、“金審工程”、“金保工程”、“金信工程”、“金橋工程”等已發揮重要作用。市教育體育局先后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烏海市遠程教育平臺及局域網建設。其中,市遠程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建設,推動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基本實現了重點中小學的網上教育活動;市公安局籌措專項資金240萬元建設“金盾工程”信息網絡安全報警處置系統及互聯網偵控系統項目。市政府投入專項經費建設和完善市公安四級網絡和指揮系統;市民政局低保信息網,在社會保障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市廣播電視局按照全國廣電總局的要求,積極進行數字電視工程建設。數字信號已通達我市,用戶通過機頂盒可以收看到40多套數字電視節目。烏海電臺、電視臺節目采編播系統已經開始數字化改造,建成了以音頻工作站為核心的廣播節目制播網和以數字硬盤播出系統為核心的電視節目制播網,基本形成數字化、網絡化框架;市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區轄內的所有社區、住宅樓、企業等經濟單位,都已鋪設了寬帶網絡,具備了網絡使用基礎條件。
七、信息產業發展
結合烏海市信息產業的基本情況。我市從基礎做起,從通信、電信、有線電視等基礎建設及電子產品銷售產業做起。全市電子信息通訊業穩步發展。20*年,郵政、電信、網通、移動、聯通、鐵通、廣電銷售收入達3.7億元。計算機及信息產品銷售業達到8000萬元左右。預計20*年全市信息產業營業額將超過4.5億元。市委、政府非常重視信息產業發展,將軟件產業以及信息產品制造業列入《烏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專項規劃綱要》,適時發展信息產業。并為烏海市的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八、軟件正版化工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軟件的通知》精神要求,市政府成立軟件正版化工作領導小組,認真開展正版軟件使用工作。將軟件正版化工作作為“掃黃、打非”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并且,開展軟件自查工作,了解目前我市正版化軟件使用情況。同時,市政府加強政府采購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60萬元,用于正版化軟件的推廣工作。
九、加強基礎組織建設,提高綜合素質
根據《烏海市第一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部署,中心扎實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專門組織技術人員制作了“全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網頁,同時給市政府辦公廳制作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動態信息網頁,及時反映了全市先進性教育動態信息。出臺《烏海市網絡信息中心創學習型服務型實施方案》,完善黨員、干部學習教育機制。8月份組織職工學習金正昆教授《政務禮儀》,教育職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黨支部還積極組織黨員參加“春蕾計劃”和“貧困黨員基金”救助捐款活動。七一前夕,黨支部組織全體職工參加《頌歌獻給黨》紅色歌曲大聯唱等建黨84周年活動。七月一日上午,中心兩名新黨員參加市政府辦公廳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4周年入黨宣誓活動。今年,中心黨支部還組織職工參加了機關工委主辦的職工排球賽、辦公廳黨委組織的金沙灣黨日活動和自治區信息辦主辦的“IT之夏”大型文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職工活動。20*年,市網絡信息中心連續第三年被市直機關黨工委評為“十佳文明科室”。
20*年,烏海市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盟市黨政領導班子信息化工作實績考核中得到綜合好評,名列前茅。相信在以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建設為目標的原則指導下,我市將扎實有效地推進“數字烏海”建設。不斷以信息化提升綜合實力,促進烏海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