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年終工作總結(市)

時間:2022-04-04 10:30:00

導語:文物局年終工作總結(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物局年終工作總結(市)

20*年,全市文物工作者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和李長春同志視察*文物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下,振奮精神,真抓實干,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果顯著,成為“十一五”規劃實施的良好開局之年。

一、狠抓落實,重點工程、重點工作順利完成

(一)文物保護重點工程順利實施。20*年“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確定的17個項目全部啟動。為確保文物安全,還啟動了箭扣長城、湖廣會館、京師大學堂等一批搶險加固工程。其中,大鐘寺、北海西天梵境院、伊桑阿墓、朝陽龍王廟及石碑修繕工程及箭扣長城搶險等10項工程已經完工。正陽門大修順利完工,重新向社會開放。

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修繕工程順利推進:故宮太和殿、太和門修繕工程啟動;周口店*人遺址搶險加固工程順利完工;天壇祈年殿主建筑群、頤和園佛香閣景區重新向游客開放;十三陵康陵、慶陵修繕工程完工;長城司馬臺東五樓至東十五樓、八達嶺南7樓至南16樓半修繕工程已按計劃完工。

各區縣的文物和歷史風貌保護工作也取得顯著成績。東城區、西城區分別開展了玉河、北二環南側、崇雍大街、德內大街、鼓樓大街整治工程中的歷史風貌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崇文區、宣武區積極做好前門地區、大柵欄地區整治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朝陽區積極調動社會單位保護文物的積極性,利用社會單位資金1700萬元完成對那桐墓、太清觀的搶險修繕工程。海淀區積極做好上莊東岳廟搶險修繕工程。豐臺區充分利用市區兩級財政資金,開展了宛平城西城墻、萬佛延壽寺銅觀音像等修繕工程。石景山區積極推進法海寺、慈善寺、承恩寺的修繕工程。大興區財政投入150萬元資金對團河行宮古建筑進行了修繕。門頭溝區積極推進戒臺寺綜合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保證古建筑的安全。通州區完成了文廟、清真寺修繕工程,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京杭大運河文化節”。平谷區認真做好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繕工程的收尾工作并推出丫髻山歷史文化展。房山區認真落實李長春同志視察*文物工作時的指示精神,完成了云居寺地宮防滲漏工程并積極推進云居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年12月,云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順義區認真抓好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的保護和紀念館建設工作,改善設施,整治環境,努力打造京郊紅色旅游基地。延慶縣積極開展“長城保護行動”,組織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懷柔區、密云縣分別對黃花城、箭扣、司馬臺、古北口、遙橋峪等長城及其附屬建筑進行了搶險加固和修繕保護。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分別做好長城和帝王陵寢的修繕和保護工作。

(二)圓滿完成“中國文化遺產日”宣傳紀念活動。2005年年底,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年起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宣傳和紀念活動。20*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為隆重紀念該節日,市文物局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紀念活動。各區縣文化委員會、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及部分文物保護單位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海報、開展咨詢、發放宣傳材料、舉辦展覽和非物質文化展示、展演及文物遺產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宣傳和紀念文化遺產日,取得了極好的社會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在“文化遺產日”活動期間,全市18個區縣、6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共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和展覽100余項,發放宣傳材料和紀念品5萬余份,張貼宣傳海報2萬余張,吸引了約數十萬名觀眾參與,社會反響強烈,達到了宣傳和紀念的目的。

(三)全市16處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隱患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根據市長在京文物[2005]1623號文件上的批示精神,市文物局組織召開了40余次協調會,監督指導各有關單位做好隱患的整改工作。目前,已有5處文保單位完成了整改工作,3處完成了部分整改工作,3處整改工作正在進行中,另有5處整改難度較大,正積極與有關單位協調。在這項工作過程中,城四區政府、文委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調查工作,確保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積極開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20*年,市文物局在修繕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通過調整項目,共投入2500余萬元專項經費支持遠郊區縣的文物保護工作,使得一些文物建筑的保護狀況及其周邊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化文物、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延慶縣岔道城等,均已展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文物安全

長期以來,全市文物系統一直將安全工作作為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20*年年初,市文物局組織開展了元旦、春節期間全市文物系統煙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18個區縣文委、2個特區辦事處都分別與轄區內的文物保護單位簽訂了安全責任書,各區文委領導及工作人員、局屬單位領導及工作人員、局機關干部犧牲休息時間,晝夜不停地進行巡視檢查,確保了文物建筑的安全。在整個節日期間,全市文物系統沒有發生一起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0*年,全市文物系統繼續加大文物執法檢查力度。市文物執法隊對全市9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巡視檢查,對8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抽查,對70余家重點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進行了檢查,對局屬單位進行日常檢查140余次,重要時期、節假日及夜間檢查260余次。調查處理群眾舉報78起,處理違法案件22起,罰款50余萬元,拆除違章建筑2000余平方米。組織對公檢法部門涉案文物鑒定50次,共計鑒定涉案文物及復仿制品400余件,協助司法機關有力地打擊了文物犯罪分子。各區縣、各局屬博物館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安全檢查力度,落實安全責任,狠抓隱患整改,使全市文物安全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保障古建筑安全,市文物局聯合市消防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對全市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消防隱患進行了排查并下發了隱患整改通知書。按照市政府專項整治的要求,積極協調海淀區政府、總政歌舞團和話劇團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就萬壽寺東路居民搬遷事宜達成協議,使該項重大火災安全隱患的整治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對2005年十三陵保護區內公共墓地建設的整治情況進行了復查,并將復查結果報告市政府,同時要求昌平區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對此昌平區政府高度重視,主管區長帶領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召開了現場辦公會進行調查,對下一步整治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首都博物館新館順利開館,博物館活動豐富多彩

首都博物館新館于2005年12月16日起試運行,2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對外開放。按照市委、市政府“創一流”的要求,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展示*的特點和形象,反映*的成果。截止到年底,共計接待觀眾73萬人次,講解15830批次。先后接待中央及*市領導38批,重要外賓近80批,接待各省市有關部門及各省市博物館150余家,獲得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成功舉辦了《世界文明珍寶——大英博物館之250年藏品展》、墨西哥古文明展、阿拉伯風情節、國際博物館論壇等重大展覽和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并多次做為中央、全國政協、各部委、奧組委和市政府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成為*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和極具特色的窗口。

成功舉辦了“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20*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改變以往的宣傳形式,進一步擴大宣傳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利用新首都博物館正式開館的有利時機,與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合作進行了電視直播,利用*交通廣播和*城市管理廣播進行了宣傳,利用*移動的“動感地帶”面向青少年發送了100萬條宣傳短信,組織七家名人紀念館在清華大學開展了宣傳活動。*地區各博物館充分利用自身條件開展了近百項宣傳紀念活動,深入學校、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進行科普講座及相關文化活動,30余家博物館還在5月18日當天推出了免票或優惠措施。上述活動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年內,市文物局審核批準了*孔廟和國子監管理處、*老爺車博物館、*晉商博物館、*電話博物館等4座新博物館,全市博物館注冊總數達到133家。據不完全統計,20*年全市各博物館共計接待觀眾約2500萬人次。

市文物局所屬各博物館紛紛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設計制作科普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科普展覽受到了李長春同志的表揚。*藝術博物館設計推出了《中國傳統編制工藝》科普項目,并與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系、新浪少兒親子旅游論壇合作舉辦“小腳丫走天下”博物館篇親子活動。*古代建筑博物館策劃并設計制作完成的《走進中國古代建筑》創意獨特、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融合,在學校巡展時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遼金城垣博物館設計制作的水利環保科普互動模型及“人與水”展覽在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的“*科技周”上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觀。*白塔寺管理處和*古代錢幣展覽館聯合在*市第四聾啞學校舉辦《老*的故事》科普展覽,并與學校合作舉辦“文物知識問答與繪畫比賽”和“白塔寺杯聾聲美術作品展”,獲得了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古代錢幣展覽還與西城區文委合作推出《*歷史文化古都展——西城史跡篇》展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石刻藝術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聯合推出針對未成年人的以傳統文化和“人文奧”運精神為主題的巡展項目,獲得極大成功。其他博物館也紛紛推出各種臨展、巡展和科普動手項目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受到了廣泛歡迎。

四、配合城市基本建設,積極做好地下文物保護工作

20*年,市文物研究所配合城市基本建設、奧運場館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和城市環境、道路整治工作,在各區縣文委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共計完成勘探面積288萬平方米,發掘面積29000平方米,有力地保證了市政基本建設,搶救保護了一批珍貴文物。其中:

南水北調工程*段地下考古工作順利完成。發掘面積16360平方米,搶救和清理了戰國至明清時代古墓葬約150余座,保護了2000余件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好評。房山區文委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協調南水北調途經的鄉鎮、村委會和村民的工作,使南水北調考古發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完成10余處奧運場館地下文物保護工作。勘探總面積達118萬余平方米,清理發掘漢代至明清時期古墓葬700余處,出土可整理復原的文物1100余件。配合京津城際軌道、地鐵四號線圓明園站、京平高速路、京承高速二期、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基本建設進行了相應的文物保護工作。

為切實加強對地下文物的保護,各區縣文委主動開展工作,積極與本轄區內的建設單位取得聯系,了解掌握開工日期,對施工現場增加巡視檢查次數,及時處理群眾舉報,有效地保護了轄區內的地下文物。

五、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編制完成并向社會公布《*市“十一五”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今后五年全市文物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對全市文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繼“3.3億文物保護計劃”和“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計劃”順利實施后,起草了《*市文物建筑修繕保護利用中長期(2008—2015年)規劃》,這是2008年后全市文物建筑修繕的專項規劃,提出了*奧運會后八年我市文物建筑修繕的重點項目。

根據市政府要求,市文物局對市、區兩級行政執法職權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并將清理結果上報市政府法制辦。進行了《故宮及故宮緩沖區保護管理辦法》和《*市周口店遺址保護管理辦法》前期調研、起草和修改工作。編制完成《*市文物建筑裝修暫行標準及管理規定》并向社會。編制完成《*市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筑認定標準和程序》并向市政府作了匯報。

初步完成中央、軍事單位使用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現狀情況的調研工作,將90處文物保護單位分為四類,提出了相應的工作建議。委托有關單位開展了對全市漢代和元代遺址和遺跡、全市古代壁畫的普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啟動了*段長城實測調查工作,6區縣已經全面開始了長城調查工作,其中昌平區已經完成現場實測;完成了長城1:10000地形圖和預測圖的采編工作。啟動了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工作,完成長城10個景區二千分之一實測圖的實測工作。各區縣繼續開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朝陽區、門頭溝區還新公布了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繼續開展市屬文博單位藏品清點工作,各參加清庫單位成立了清庫小組,陸續上報了清庫工作情況及部分藏品目錄,藏品鑒定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各區縣文委也開展了對所屬文物收藏單位文物藏品的清庫、建賬、鑒定、建檔、備案工作。局屬博物館館藏品保護經費已下撥至各單位,館藏品修復、保護工作已陸續開展。博物館基礎數據調查全面開展。

六、文物藝術品市場穩定發展

市文物局抓住近年來文物市場異常活躍的大好機遇,積極研究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文物藝術品流通市場的引導和扶植力度。年內依法審核和批準14家文物商店,使全市文物商店總量達到46家,配合國家文物局審批文物拍賣企業31家,使全市文物拍賣企業總量達到73家。

全市文物藝術品市場總經營額達到100多億元,其中文物商店總經營額約為2.35億元,文物拍賣總經營額約為80.6億元,古玩舊貨市場總經營額約為18億元,第九屆古玩藝術品博覽會成交額約為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