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局優化安全服務年終總結

時間:2022-12-07 02:43:00

導語:糧食局優化安全服務年終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局優化安全服務年終總結

20*年是糧食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國內糧食形勢復雜多變,確保糧食安全責任重大。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兩年”、“樹創”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緊緊圍繞全縣“創業富民、創新強縣”戰略和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切實把創業創新貫徹于各個環節,確保了全縣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為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和諧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主要工作如下:

一、確保糧食安全,做到“五個加強”

1、加強糧庫建設。(1)完善中心糧庫管理體制,單獨設立*縣中心糧庫,強化領導和管理力量。(2)重視中心糧庫建設,通過改造,南北兩個庫區碼頭日裝卸能力達到500噸。對藥劑庫進行翻建,確保糧食熏蒸藥劑安全使用。對水泥場地及附屬設施進行整理翻修,進一步改善庫容庫貌。共投入維修改造資金156萬元左右。(3)結合糧庫實際,高度重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組織申報工作,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包裝等工作。

2、加強儲糧管理。積極開展倉儲管理年和星級創建活動,堅持科學管理和技術應用兩個重點,努力使中心糧庫達到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目標。今年共完成玉米輪換出庫*噸,入庫*噸;晚稻谷輪換出庫*噸,入庫*噸;小麥輪換出庫*噸,入庫*噸。確保儲備糧食質量安全、數量真實。逐步優化糧庫人員素質結構,組織人員前往*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以雙向選擇的方式招聘糧油儲藏專業的2009屆應屆畢業生2名,充實到縣中心糧庫,努力提升糧庫科學保糧水平。按照上級關于新增縣級儲備規模的要求,我縣儲備糧規模在原來*噸基礎上新增*噸,其中,*年新增儲備糧*噸已落實到位。現成品油儲備*噸,中儲糧代儲*噸,周轉糧*噸。

3、加強糧油供應。繼續抓好與2家糧食加工企業、8家糧油經營企業的糧食應急加工供應責任狀簽訂,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各項機制。加強與蘇北、東北區域間糧油聯系協作,購進東北玉米3000噸。繼續做好10家軍糧供應單位的供應工作。開展全縣糧油加工、供應企業(商店)調查,為整合和優化糧油供應資源打好基礎。據統計,全縣共有188個大米加工點,其中固定123個,流動65個,加工企業(工商登記)3家,日加工能力655噸。全縣共有糧油供應商店146家,其中專營糧油店15家,1家為專業批發公司。月平均庫存453噸,月售大米529噸,食用油814噸。通過對全縣糧油供應、加工情況分析后,雖沒有上規模的糧油加工企業,但我縣的糧油供應貨源充足,糧油供應市場穩定。推出*本地“連心米”、“連心東北米”品牌大米,填補了目前*無本地品牌大米的空白,也對駐鹽部隊和居民的口糧供應質量安全打下基礎。

4、加強市場監管。繼續實行日常監測與節日重點監測、面上監測與重點企業監測、數據監測與信息專題匯報相結合的辦法,及時收集反映糧油價格動態,為政府當好參謀。年初,積極應對雨雪災害天氣對糧油市場供應造成的不利影響,走訪糧油經營大戶,分析糧油供求形勢,強化預警性監測,確保春節前后糧油不脫銷不斷檔,市場價格和供應穩定有序。今年共編發《糧油價格動態》29期,編寫10期信息專題匯報,分別呈報市糧食局、縣委縣政府二辦等單位。其中,上報的“我縣糧食安全五大壓力和應對措施”的專報信息,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嚴格糧食執法,做好糧食收購許可證監管工作。對原取得糧食收購許可證的企業進行回訪審核調查,并經縣工商局核實后,保留收購資格企業15家,其余6家企業被取消糧食收購資格。認真做好20*年陳化糧收購企業資格年審和換證工作。經過嚴格審核,上報符合陳化糧購買資格條件的企業1家,確保了用糧的安全。

5、加強糧食宣傳。精心組織縣收儲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宣傳我縣糧食工作,爭取上級領導支持。周密部署《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四周年和第28個“世界糧食日”宣傳紀念活動,營造糧食工作良好氛圍。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條例》有獎知識競賽,發放試卷170余份。利用手機群發平臺,向政府公務網、教育網、企業網入網用戶發送短信30000余條。在縣城武原鎮主要街道懸掛宣傳橫幅,宣傳糧食工作重要性,增強廣大市民愛惜糧食的意識,提高節約糧食自覺性,營造我縣全民用糧節糧愛糧氛圍。

二、確保優質服務,開展“五好”活動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五好服務”(訂單糧食服務好、預購定金發放好、收購政策執行好、補庫任務完成好、優質服務開展好)活動,進一步優化服務質量。

1、積極開展春糧收購和晚稻訂單工作。今年收購油菜籽2702噸,比上年2177噸增加24%,收購小麥1731噸,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做好晚稻訂單簽約工作,訂單農戶1122戶,訂單面積21529畝,訂單數量73*噸,訂單數量比上年增加3.3%,訂單糧每50公斤價外加價7元,比上年增加2元。對7戶種糧大戶發放7.5萬元預購定金,比上年增加3萬元。同時,主動加強與我縣3家糧食生產合作社的聯系,在為農政策宣傳、糧食訂單服務、安全儲糧知識等方面做好服務

2、集中力量做好晚稻收購各項工作。全縣設置14個收購網點,騰出2萬噸左右的倉庫,落實收購資金,清理曬谷場地,備足收購工具。積極創造條件實行散糧裝御運輸,投入32萬元,購置8臺輸送機、7臺畚谷機、36輛箱式拖車,實行散糧集并,方便糧農售糧。針對前期連續陰雨天氣對晚稻生產、收購帶來的嚴重影響,深入走訪種糧大戶,及時了解情況,重點是布置潮糧烘干任務,共為種糧農戶烘干稻谷1000余噸。針對縣內外糧食收購形勢變化,及時對晚稻收購價格進行了適度調低,并嚴格工作措施和紀律,確保收購工作順利,確保社會穩定。截止20*年12月底,全縣共收購晚稻谷9985噸,其中訂單7270噸,完成訂單任務的99.5%,收購量已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3、大力推行糧食訂單信用等級評定。在20*年探索推行開展糧食訂單信用等級評定工作的基礎上,5月16日,縣政府召開會議,對20*年度糧食訂單信用A等級種糧大戶進行表彰獎勵,20*年度我縣共簽訂糧食訂單7*2噸,涉及農戶980戶,有資格參加信用等級評定的20畝以上大戶222戶。按照評定實施辦法,縣糧食局和縣工商局認定全縣訂單履約率達到90%以上的102戶種糧大戶為“糧食訂單A等級”,每50公斤獎勵0.50元。上述受獎勵農戶共出售訂單糧食3262699公斤,共獎勵金額32630元。通過評定獎勵,取得了訂單糧食合同履約率提高,糧農種糧積極性增強,儲備糧源得到保障的良好效果。

4、創新試行售糧款非現金結算工作法。為切實解決資金安全隱患,方便糧農售糧資金結算,在今年的晚稻收購中縣糧食收儲公司與縣農村信用聯社合作,首次全面實施以銀行卡資金轉帳的方式結算糧農售糧款。在每個收購網點都配備了傳真機,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明確和細化銀行與糧食部門就非現金結算的操作流程,設置相應的專用表式,較好地實現糧農滿意、資金安全、操作方便的目的。

三、確保資產增值,落實“五項措施”

根據縣新城鎮建設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需要,著力在糧食資產的保值增值上下功夫,認真落實“嚴格把關增收、資源整合增收、空房招租增收、公開競租增收、盤活存量增收”五項措施,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1、調整完善資產管理體制。利用糧食收儲公司原有組織管理網絡資源,設立武原、沈蕩二個資產分公司,聘任原收儲分公司正副經理為資產分公司正副經理,聘任資產專管員為經理助理,完善資產管理組織網絡。制定考核機制,實行業績與獎勵掛鉤,核定租金基數,超額分成獎勵,調動管理者積極性。20*年度收取租金1568105.5元,完成考核基礎137.6萬元的113.96%。

2、開展資產清理,盤活資產利用效益。對危房、豬棚及廢舊器材倉庫進行實地察看及評估,經過逐一清理,共有75處減核帳面價值73萬元。切實加強與有關鎮、部門聯系,千方百計盤活存量資產和閑置資產,先后有二塊倉儲地塊與2個鎮(部門)達成了轉讓和出租協議,預計可盤活資產80余萬元。及時對原9只廢棄油庫公開競拍,拍賣所得33.2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針對年初雨雪災害天氣影響,及時進行排摸,對6幢約2200m2的部分屋面塌落的倉庫,申請保險公司理賠4.60萬元,并積極落實維修單位及時搶修出險倉庫。

3、開展糧食資產租賃專項檢查。通過對簽訂合同是否按統一的文本準時簽訂,合同租金是否按時履約收繳,水電費結算是否按時清結三個方面的工作內容的檢查及檢后整改,切實加強了對資產經營規范和日常租賃合同的有效管理,確保租金按時履約率達100%。

4、開展“三好”租賃單位評選活動。為推動糧食資產承租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實現租賃雙方互惠互利的和諧局面,今年年底首次開展以“誠實守信好、創業創新好、租賃和諧好”為主題的評選“三好”租賃單位活動,評選11家“三好”租賃單位。

四、確保系統穩定,抓好“四大載體”

1、以爭創縣級文明單位為載體,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組建創建領導班子和辦公室,根據創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分解工作任務。12月8日,縣文明辦考核驗收組對創建工作進行了考核驗收。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規范了規章制度,完善了檔案管理,美化了工作環境,加強了隊伍建設,促進了各項工作開展。

2、以“樹創”活動開展為載體,全面提升部門形象。通過“樹創”活動開展,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系統干部職工以“十個一”工作開展為重點,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即謀求發展獻一計,政策宣傳出一報,扶貧幫困結一對,素質提高學一技,維護穩定解一難,調研文章出一篇,示范企業育一批,糧供普查查一次,文明創建出一力,創新工作爭一項,較好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3、以健全維穩機制為載體,做好系統穩定工作。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注重對原系統破產下崗分流職工和轉制企業情況了解,穩妥處置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人和事。處理信訪件6件,受理縣長公開電話值班室件9件,回復的信訪滿意率為100%。如原系統一次性處置的精簡人員要求繼續發放生活補助費及原系統住戶住房糞坑溢出的信訪問題,積極反映,幫助協調,最終都圓滿解決,使他們內心萬分感激。努力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嚴格執行《*縣糧食局離退休人員管理辦法》,做好系統內離退休干部、精減、遺屬人員的政治、生活待遇落實。年初由局撥出老干部工作專項資金,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優化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局老干部工作在全縣老干部支部書記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

4、以建立教育管理機制為載體,切實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教育、學習、管理、監督、獎懲等措施,在全體干部職工中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機制。重點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學習教育制度,每季一次的工作交流制度,半年一次的黨、工活動制度,每年一次的調研信息和年度工作考核獎勵制度。要求班子人員堅持五項原則:一是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原則;二是主要決策民主集中原則;三是個別意見服從大局原則;四是班子內部溝通協調原則;五是公正處事率先垂范原則。要求科室、公司在職職工強化六種意識:一是強化責任意識;二是強化務實意識;三是強化創新意識;四是強化大局意識;五是強化奉獻意識;六是強化誠信意識。特別是抗擊冰雪災害和抗震救災工作中,大家積極參與上街除雪和捐款,共計捐款16500元。

5、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載體,確保系統安全無事故。圍繞年初局提出的“資產安全、生產安全、人員安全、資金安全”的安全工作目標,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制,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把好“出租房屋質量關、租賃單位準入關、安全生產設施關、日常生產管理關、監督檢查整治關”五關。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年”和“全國安全生產宣傳月”各項活動。累計組織全系統安全生產大檢查5次,會同縣安監局聯合執法2次,檢查單位160個,整改隱患101條。對中心糧庫出入庫裝卸工全部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花2萬元進行人身意外保險,較好地確保了全年系統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