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學年度總結
時間:2022-11-03 03:07:00
導語:本科教育教學年度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錄取學生中,非文史類考生錄取分數比重點線平均高出49.50分,文史類考生錄取分數比重點線平均高出29.75分。數據表明,學校生源質量在穩步提高。怎樣讓優秀的學生在中國農業大學受到良好教育、確保成才?“十一五”開局之年,我校以“基本條件、基本規范、基本創新體系”建設為重點、以迎評促建達標創優為主攻目標,持續加強教學條件建設,全面規范教學管理,重點強化教學質量監控,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
首先,在師資和課程建設方面碩果累累。年,我校動物科技學院張沅教授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江”,農學院彩萬志、動物醫學院陳耀星、資環學院李曉林三位教授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獎”,使我校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的教授達到2名,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獎”教師達到6名。與此同時,動物科技學院吳常信院士主持的《動物遺傳學》、農學院孫其信教授主持的《作物育種學》、工學院李偉教授主持的《機械制造工程學》三課程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土壤學》(資環學院李保國主持)和《農業推廣學》(人發學院高啟杰主持)等課程獲得“北京市精品課程”稱號。在教材建設方面,我校共有108種教材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繼年18種教材獲得北京市精品教材之后,最近,我校又有19種教材入選北京市精品教材。
其次,本科教學迎評促建工作全面推進。堅持“評估結果優秀”為目標導向;注重評建結合、教育結合;加強基本條件建設、基本規范建設、基本創新體系建設;按教育大討論與自評整改、預評估與攻堅、完善與提高、接受評估四個階段穩步推進;以本科定位與特色凝煉、學科與專業結構優化、質量保障長效機制完善、教書育人凝聚力提高、農口教學領導地位的確立為五大重點;切實落實組織、投入、宣(傳)培(訓)、評查、責任和政策六大措施。具體落實了學校、學院和部門組織機構、工作計劃、責任分工,重點對學院、部門進行了兩次全面檢查督促,重點排查試卷、論文和關鍵指標,并通報結果,全面整改。將煙臺校區教學評估納入全校評估體系。評估辦公室參加教育部評估培訓研討會。各個學院組織領導、管理人員和教師到全國各大高校參觀學習,超過百人次。各個學院根據專家意見全面整改。
第三,教學條件實現歷史突破、進入整建完善階段。校內西區科學園農學認知與實驗實踐教學基地竣工在即,實驗實踐教學體系與管理模式設計已經完成,包括近4000平方米的兩棟玻璃溫室和1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實驗用房,總占地面積34畝,總投資400萬。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項“民心工程”,相關學院給予大力支持,師生員工高度評價。校外北京上莊現代都市生態農業研究型教學實習基地、河北曲周集約化平原農區資源環境教學實習基地、涿州動物科技教學實習基地、河北沽源草地生態教學實習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內蒙武川農牧交錯帶生態恢復教學實習基地、動物醫學院的涿州大型動物醫學實習基地、永定河流域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綜合教學實習基地、煙臺(校區)海洋生物與外向型綠色產業教學實習基地規劃正在進行。資環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食品學院等學院的校外教學基地建設進入規范完善階段。另外,繼去年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之后,今年,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也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具備了沖擊國家實驗教學中心的條件和水平,綜合工程訓練中心和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具備了沖擊北京市實驗教學中心的條件。至此,年以來,國家、北京市和學校(占80%)累計直接投入教學條件建設達到一億多元。年的教學投入較往年還將大幅增加。對此,主管教學工作的常務副校長江樹人欣喜地指出:教學條件建設不僅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也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提供了保障,更為迎接本科生教學水平評估做了積極準備。
第四,教學改革與規范管理帶來教學水平、育人質量的提高。驗收的22個校級綜合教改項目中有6項進一步完善、培育之后具有沖擊北京市和國家教學成果獎的實力,獲得4項北京市教改立項,主持(2項)和參加(1項)的教育部重點教改項目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教務處全面修訂教學管理文件(新發校發文13個、處發文8個)。加強期中教學檢查,組織校、院兩級領導、管理人員、教師聽課、座談會。完善學生評教和視導體系,通過試講和答辯保障新開選修課質量,多渠道征求學生意見和建議,通過教代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電子注冊為學分制的實施鋪平道路。嚴格規范學籍管理,對達到退學標準的40多學生進行了清理。這一舉措在學生引起了較大的震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加大大學生科研訓練支持力度,新增119個項目,調動了學生課外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狠抓畢業論文(設計)規范化管理。增加開題環節,在把好答辯質量關的基礎上,加強前期管理與過程控制。拓寬保研條件,激勵同學創新,共有11名有特殊潛質和專長的同學得到推薦資格。年,我校學生參加了多項校外競賽,首次捧回了大學生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競賽全國一等獎,我校20支參賽隊伍共有13支獲獎,獲獎率在各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首屆生命科學試驗班41名同學中38名三年修滿四年學分,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其中,16名同學被保送到中科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院校攻讀研究生,16名同學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國、加拿大、瑞典等國知名大學深造,其他畢業生也順利考研或就業。
第五,新教學計劃制定與專業評估搭建創新型教育教學開放平臺。完善三學期制度,在原來兩年實施小學期制度的基礎上,建立“暑期學校”,完善三學期制度,與國際接軌,為開門辦學、服務社會服務。利用暑期學校(11—12周)實現中外教學國際交流(外籍專業教師來華集中上課,中國學生集體短期出國留學上課)、國內社會名流和國家與北京市教學名師授課、國家和北京市精品課程系列講堂、學生集中實習和社會實踐、學校知名教授系列選修課、面向社會大眾的名師精品課程、各種英語和專業教學特訓課程、開放式實驗實踐與創新課程、自主創新與團隊創新課題研究、各種學生學術論壇。遵照“一減、兩增、三整合、四前移、五開放”的原則,啟動了新一輪教學計劃修訂工作。修訂的總體目標:①實質性推進學分制;②建立以實驗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為主攻目標的研究型教育教學體系;按照大理學(農科、理科)、工學和人文經管三大類進行寬口徑招生和培養,學時2400個左右,150學分左右。重點改革政治(1/3實踐)、外語(16減為8學分,50%自主學習,小班上課)、計算機和體育(自主自由選擇項目、教師、時間)教學。新申報《環境科學》專業和《水產養殖學》專業。
在這些顯著的成績之后還有更多“看不到的東西”,而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未來發展。以“精品課程”建設為例,我校已經形成了從學院到學校、從北京市到國家多個層次的“金字塔”式教學資源儲備體系。目前,我校有7門“國家精品課程”、1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這些校外的成效是建立在過去三年500萬元(已撥付311萬元)、209門校、院兩級“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仍有20門課程具有沖擊北京市和國家精品課的實力。另外,在國家和北京市教學名師、國家和北京市實驗教學中心、國家和北京市教學成果培育、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孵化、國家和北京市規劃教材和精品教材建設的校院兩級儲備方面,潛力巨大,后勁十足,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結構體系”,可以確保持續發展,不斷升級。通過數年的政策調控和資金投入,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更為重要的是教學工作的持續建設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今年的迎評促建創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剛剛召開的年教學工作總結交流大會上,黨委書記瞿振元充分肯定了學校年教學工作取得的各項成績。校長陳章良分析了年教學工作面臨的態勢,他說,學校本科生教學條件將發生“歷史性變化”:5月份,生命科學大樓、信電大樓、工學大樓將相繼竣工,學校教學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9月份,2號學生公寓落成后,置換樓房將有效緩解部分學院教師辦公用房緊張局面;學校在教學方面投入將大幅度增加……年的教學工作將更加讓人期待。
- 上一篇:農大生牧場實習工作總結
- 下一篇:私營企業經理述職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