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意見
時間:2022-09-01 03:37:00
導語:社區服務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社區服務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按照《四方區**年社區建設規劃綱要》精神,以“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為發展方向,堅持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社會化服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實施品牌化戰略,實現服務品牌與服務市場的有效對接
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把實施品牌化戰略與服務市場文化緊密結合,組建四方區“康樂捷”社區服務中心,以此為依托,推出“康樂捷”社區服務新品牌,盤活社區服務品牌這一無形資產。建立信息處理中心、項目開發中心、勞務派遣中心、物品配送中心和管理中心,以“健康、歡樂、便捷”為理念,把百姓的需求作為我們服務追求的最高目標。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以快捷的服務送給千家萬戶健康和歡樂。加大宣傳力度,創造“社區服務康樂捷、家庭生活好幫手”和“有事請找康樂捷”的服務品牌,逐步實現服務品牌與服務市場的有效對接。
二、成立行業協會,強化行業管理
(一)成立四方區社區服務行業協會。按照市民政局《關于實行社區服務業認證制度的通知》和《關于做好社區服務業認證審批及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有關規定,制定社區服務行業管理辦法和社區服務業標準,協調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對社區服務市場進行梳理,對從事社區服務的單位進行資格認證,發放資格證書,并實行年檢制度,使社區服務逐步向行業化、規范化發展。
(二)成立四方區“康樂為老”服務協會。按照國家《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和市有關規定,強化指導和管理,統一管理規定和服務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老年福利機構網絡,為老年人養老、托老、居家養老、休閑養老、異地養老和旅游養老提供多項服務。同時,還將建立“康樂為老”服務中心,整合“為老”服務資源,吸納部分骨干力量,形成整體優勢,力爭重點在居家養老、異地養老和旅游養老方面有所突破。要以陽光敬老院、水清溝敬老院為依托,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以四方福彩、海倫敬老院為依托,與全國一些旅游城市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老年人異地養老和旅游養老創造條件。
按照《青島市城市社會福利設施專項規劃》要求,使全區養老機構總數達到17處,床位總量1100張,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16張以上床位的工作目標,并做到布局合理,檔次有別,以滿足不同層次老人的需求。
今年,在全區所有社區全面建成“星光老年之家”,為老年人活動提供場所。要強化措施,保證“星光計劃”順利實施。一是要加強對“星光計劃”的組織領導,在建設“星光老年之家”站點的同時,建立靈活多樣的融資、籌資渠道,建立、完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抓典型、推經驗,召開“星光計劃”工作經驗交流會,并結合文化藝術節舉辦“星光計劃”老年文藝專場匯演,營造實施“星光計劃”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實行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星光計劃”檔案,街道辦事處要精心組織,各負其責。四是要落實好用地、稅收、信貸、電信、水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
三、建設三支隊伍,促進社區服務隊伍社會化
(一)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要組織黨政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和院校積極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區、街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組織和各類社會互助組織,建立健全志愿者檔案,組織開展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為重點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志愿服務的良好風氣。
(二)社區服務管理隊伍。一是充分利用社區管理學院,對區、街、居從事社區服務的工作人員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社區服務人員的道德素質、服務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社會招賢納士,聘請有管理經驗和專業特長人員加入社區服務隊伍行列,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三)社區服務專業隊伍。成立四方區社區服務勞務派遣中心,依托再就業服務中心,與再就業工程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勞動就業優惠政策,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人員,根據他們所具備的技能和特長組建各種專兼職服務隊伍。今年將按照先試點、后推開的原則,選擇部分社區共同開發服務項目,幫助社區居委會開展社區服務,派駐社區服務便捷員,采取詢問與登門的服務方式,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使社區服務站點下崗失業職工的安置率要達到80%以上。
四、構筑四大網絡體系,搭建社區服務綜合信息平臺
(一)加強三級組織網絡建設。進一步理順區街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工作站的關系,明確職責,加強溝通,切實做到區抓、街管、居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面向全市推出**熱線聯四方“網絡通”服務。重新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轄區的限制,將千家萬戶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與能夠提供服務的各類資源緊緊聯系在一起,暢通服務信息渠道,實現社會資源共享,提高服務資源的利用率。
(三)面向全區推出**熱線聯社區的“一線通”服務和“排萬家憂、解萬家愁、四方社區服務進萬家”的“一卡通”服務,實現區與街、街與街以及社會舉辦的各種社區服務項目優勢互補,構筑四方區社區服務信息平臺,讓廣大居民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快捷優質高效的社區服務。
(四)利用互聯網建立社區服務網站,成立社區服務實體網絡協會,吸收社會服務質量好、誠信度高的單位和個人加盟,統一標識,統一服務標準,公開服務項目,推進社區服務向社會化方向發展。積極探討把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服務的試點工作,擴大服務范圍,增強服務功能。
五、落實五項措施,推動全區社區服務向縱深發展
(一)加強領導。全區上下要高度重視社區服務工作,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以戰略的眼光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把社區服務作為民心工程擺在社區建設的龍頭位置。各街道“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靠上抓;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社區服務事業,為社區服務的開展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
(二)加大投入。要加大對區、街、居社區服務的資金投入,區社區服務中心要從全區實際出發,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構筑信息平臺,發揮綜合協調和信息主渠道作用;各街道要按照要求,切實落實服務中心200平方米用房,對拓展的社區服務項目要舍得投入;社區服務站要因地制宜,挖掘潛力,原則上要達到30平方米以上。這項工作將作為年度社區服務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制定規劃。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要按照意見要求對本轄區內的社區服務工作制定詳細規劃,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明確發展目標。
(四)強化改革。要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探討社區服務中心企業化管理的形式,逐步推向市場,走市場化的路子。要給在編的社區服務人員部署任務壓擔子,幫助開拓服務項目,以服務養服務,真正實現服務人員自收自支。
(五)開展活動。要不斷深化社區服務“示范街道”、“示范社區”的創建活動,把創建活動作為推動我區社區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切實抓緊抓好。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