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干部選任意見

時間:2022-09-23 03:39:00

導語:黨外干部選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外干部選任意見

近幾年來,我市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目標要求,加大黨外干部培養選拔使用力度,較好地發揮了黨外干部的作用。目前,共向**市委推薦安排5名黨外干部擔任市人大、政府、政協副職,在本市審計、監察、司法、教委等13個政府部門和9個鄉鎮共安排32名黨外干部擔任鄉局級領導干部(其中正科級干部3名),向**市委推薦6名黨外干部擔任政協**市一屆委員會委員,其中1名黨外干部擔任政協**市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本市安排4名黨外干部擔任市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安排23名黨外干部擔任政協瑞金市常務委員會委員,實現了上級關于選拔使用黨外干部的目標要求。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認識,營造選拔使用黨外干部的良好環境。

針對有的干部群眾認為“不是共產黨員談不上革命化”、“黨外干部只是掛個牌子,挑不起擔子”、“黨外干部越級提拔,占了便宜”的模糊認識,市委從四個方面統一大家的思想認識。一是組織學習。市委組織四套班子領導認真學習了、鄧小平、同志統戰工作理論和上級關于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建設的文件精神;二是開展討論。通過召開黨外干部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樹立黨外干部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三是廣泛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學習園地和公開欄等形式,大力宣傳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建設的意義、政策和目標要求;四是制訂規劃。市委制訂了黨外干部培養規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黨外干部擔任政府和司法機關領導職務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了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通過以上措施,在全社會形成了選拔使用黨外干部的共識,為黨外干部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抓選拔,拓寬任用黨外干部的多種渠道。

近年來,我市在選拔任用黨外干部工作中既堅持條件,不降格以求,又注重實際,不求全責備。在實踐中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相互配合、協調,共同抓好黨外后備干部的選拔工作。市委統戰部專門對全市的黨外干部進行調查摸底,及時掌握了黨外股級后備干部名單,并建立了檔案。市委組織部每年在調整充實鄉局級后備干部時,都能征求市委統戰部的意見,在目前全市掌握的174名鄉局級后備干部名單中,黨外干部有42名,占24.1%。我市每年在向**市委推薦縣級后備干部時,也一并考慮黨外后備干部人選,每年至少保留了3名以上縣處級黨外后備干部。從而為黨外干部的使用提供了充足的來源,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是勸留優秀黨外干部在黨外。我市在對黨外優秀干部積極要求入黨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的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他們在黨外的作用,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勸留工作,市委統戰部門及時將優秀的黨外干部名單遞交市委組織部,組織部門在初審黨員發展政審材料時共同把關做好勸留工作,統戰部門及時將《勸留黨外意見書》和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材料一并存入黨外干部本人檔案。幾年來,我市共勸留32名優秀黨外干部留在黨外,其中6名是鄉局級黨外領導干部。

三是大膽啟用優秀黨外干部。我們在選拔任用黨外干部中,既堅持德才標準,注重群眾公認,又注重實際不搞論資排輩,年齡上也給予適當放寬。在實踐中做到“三個優先”:即在同等機會下,黨外干部優先考慮;在同等條件下,黨外干部優先使用;在職數不足時,黨外干部優先安排。**年以來,全市增配了1名黨外副市長和3名政協黨外副主席,提拔了15名黨外干部到鄉鎮和政府職能部門任職,其中正科級黨外干部3名。在已提拔的黨外干部中,30歲左右的就有6名。同時結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拿出市教委副主任職位在黨外干部中公開選拔,為黨外干部參與公平競爭開辟了新的途徑。對市僑聯副主席康俊達同志,雖然年齡偏大,但由于他在僑屬僑聯界有一定的威望和知名度,為了能更好發揮他的作用,我們也給予了提拔使用。

三、抓培養,提高黨外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于黨外干部“技術型”、“業務型”的多些,經歷較單一。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黨外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我市采取了三條措施:

一是提供學習機會,提高黨外干部理論水平和領導能力。市委把對黨外干部的培訓列入整個干部隊伍培訓規劃,采取長短結合、分期辦班培訓的方法,對股級以上的黨外干部進行輪訓。**年,專門舉辦了一期黨外女干部培訓班。近幾年來,市委有計劃地選送了10名黨外干部參加省委黨校培訓,組織了56名黨外干部參加市委舉辦的副局級干部培訓班。通過培訓學習,黨外干部的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二是提供鍛煉機會,增長黨外干部的才干。幾年來,市委有意識地通過下派基層任職、參加農村中心工作、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換崗鍛煉、領辦示范服務基地、參加社會調研等形式,使他們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才干。先后將16名黨外干部下派到鄉村掛職鍛煉,抽調69名黨外干部下基層抓中心工作,對6名在同一單位任職時間長的黨外干部有目的地進行了崗位轉換,黨外后備干部領辦、創辦示范服務基地6個,占總數的18%。通過實踐鍛煉,不斷提高了黨外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意識。

三是提供參政議政機會,增強黨外干部的決策能力。市委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十五”計劃的制訂、市政重大工程建設等,都由統戰部牽頭,召開黨外干部獻計獻策會。同時定期邀請部分黨外干部列席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另外經常組織黨外干部深入基層視察、進行項目論證,撰寫調查報告,并組織相互學習交流。幾年來,黨外干部共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種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共307條,其中有69條被采納。

四、抓管理,充分發揮黨外干部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黨外干部的作用,我們在加強黨員干部管理的同時,也注重對對黨外干部的管理,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三同”:

一是同步進行考察考核。我市把對黨外干部的考察考核列入整個干部隊伍考察考核計劃之中,市委組織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時,對黨外干部同樣進行考察,每年對公務員年度考核時,對黨外干部同樣考核,調整班子和干部時,對黨外干部同時進行考慮。對表現優秀的及時推薦提拔任職或予以重用,對那些表現一般或反映不好的,及時予以誡勉談話或調整崗位,使他們同樣受到黨組織的關注,從而使黨外干部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是同樣明確分工。要發揮黨外干部的作用,必須保證他們有職、有權、有責。在實踐中,我們明確規定各級各單位對黨外領導干部應當同黨員領導干部一視同仁,明確他們的職、權、責,保證他們參加行政領導,參與工作研究和重大問題的決策。除純屬黨務和某些特殊規定外,享受黨員領導干部的同等待遇,使黨外干部工作順心,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干。

三是同時關心黨外干部的生活。為了充分調動黨外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我們盡量為黨外干部排憂解難,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使他們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如住房安排、工作用車等都與黨員領導干部同等待遇,同時,在黨外干部子女就業、醫療等方面也盡量給予解決。幾年來,共為38名黨外干部解決了子女就業、醫療待遇、住房困難等問題,贏得了黨外干部的信賴,他們的工作熱情、工作干勁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