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服務建設意見

時間:2022-09-24 10:42:00

導語:三民服務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民服務建設意見

各鄉鎮黨委:

為深入推進在新的起點上深化“三項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鄉鎮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效能,經研究決定,在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鄉鎮“三民服務中心建設,并以此為主要平臺,構建新型農村社會化為民服務體系。現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緊緊圍繞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戰略和宏偉目標,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改革鄉鎮管理體制,創新服務模式,規范服務行為,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和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在推動農村科學發展、新農村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追趕與新的跨越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目標要求

著眼于構建服務型政府、服務型組織,有效整合鄉鎮站所及社會資源,拓展延伸并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的服務職能,進一步轉變鄉鎮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在全縣農村構建一個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廣泛聯系群眾、深入服務農村、有效推動發展的為民服務體系,努力實現鄉村工作“四個轉變”,即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間接服務為一線服務,變零散服務為一站式全程服務,變單一行政服務為多元化社會服務,力爭涌現6個以上受縣級表彰的先進服務型鄉鎮班子,10個以上村“兩委”班子。

三、主要內容

(一)規范“三民”服務中心建設,打造為民服務的綜合性“窗口”

鄉鎮“三民”服務中心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提供優質服務目標,通過對相關鄉鎮站所機構的撤并和職能的整合,并吸收社會力量的參與,組建統一辦事的平臺和公共服務的窗口,實現行政與社會資源的重組和優化。

1、拓展服務功能。要繼續以增強公共行政服務、產業創業扶持、黨員教育管理三類功能為目標,對“三民”服務中心進行進一步的優化組合,拓寬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功能,為廣大農村黨員、群眾、企業和各類組織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一是拓展助民創業服務功能。要在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增設創業扶助窗口,主要職責是:為鄉村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項目咨詢、經營管理知識培訓等服務;為群眾創辦實體、建立產業基地等提供土地流轉、資金信貸、培訓用工、技術支持、產品銷售、法律援助等各項服務;為農民外出務工創業提供信息咨詢、技術培訓、勞務輸出、法律援助等服務。二是拓展精神文明服務功能。要在行政便民服務中心增設精神文明創建窗口,主要職責是:指導開展“文明村鎮”、“文明信用戶”的創建活動;結合新型村落社區建設,創造條件為社區文化陣地建設解決活動場所、書籍和文體活動器材,健全農村文化網絡;扶持民間藝術,為農村文化骨干、民間藝人、文化經濟人提供引導和培訓等服務,扶持組建農民藝術隊。三是強化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產業服務功能。要注重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服務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工商戶等在技術、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引進信譽好、服務優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農資平價銷售、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農產品營銷等有償服務,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進程,健全社會化的服務體系。

2、創優服務機制。要堅持把創新創優作為提升窗口服務的動力,為黨員群眾和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要進一步健全“窗口受理、跟蹤督辦、辦結反饋”的工作流程。在受理和辦理環節上,要大力推行限時辦理、承諾服務、首辦責任制和“銷號”服務,對程序簡便的一般性事項,由窗口工作人員即收即辦;工作人員要對辦結時限和質量作出承諾,制作崗位服務承諾牌;對較復雜的事項或需由2個以上站所辦理的事項,由首辦人負責全程代為辦理;對當時不能辦結的要建立檔案,明確辦理責任人,跟蹤服務,直至辦結“銷號”。在回復環節上,事項辦結后,服務中心要將辦理結果及時地通知服務對象,并發放辦理結果反饋單,請服務對象對辦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要結合窗口實際,積極推行預約服務制、上門辦理制、服務制等便民利民的服務舉措。同時,要在工作人員中開展服務競賽和“星級服務”評比活動,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每個鄉鎮每年評出5名表彰對象,在年終進行表彰和獎勵。

3、統一設施配備。“三民”服務中心要堅持在圩鎮臨街面設立,對在政府院內設立且遠離圩鎮的,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做到“三民”服務中心的整體搬遷工作,并確保服務大廳面積在150㎡以上。服務中心外部立面要規范,要配有適當的黨建工作和為民服務的宣傳標語;內部布置要保持整齊、整潔,具體應做到“六個一”,即一套辦公設備、一套便民設施、一套服務臺賬、一套服務資料、一個群眾意見箱、一部服務熱線電話。“一套辦公設備”即要配備較整齊的辦公桌椅櫥柜和必要的電腦、電教設備等,有條件的鄉鎮應當設置電子顯示屏,介紹鄉情、服務中心情況。“一套便民設施”即要設置便民茶水、休息用的木沙發茶幾以及適當的報刊雜志。“一套服務臺賬”即要建立規范化服務的流程和服務臺帳,特別要建立受理情況登記表、承辦情況表、辦理結果反饋單等。“一套服務資料”即要配備農村政策、法律、實用技術、市場信息等資料。“一個群眾意見箱”即要設立征求意見箱、征求意見簿。“一部服務熱線電話”即要設立服務熱線電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要做到“四有”,即有上崗證、有服務聯系卡、有服務承諾牌、有服務手冊。要在服務人員中推行“服務手冊”和聯系服務卡,“服務手冊”做到人手一冊,隨時隨地記錄群眾難題和服務需求,聯系服務卡要發放給每一位前來辦事的群眾、結對聯系的農戶和企業等,卡上注明本人姓名、職務、技能特長、服務承諾、聯系電話等,方便群眾聯系。對各窗口的服務內容、程序和標準等要統一公布上墻,嚴格做到服務內容、辦事程序、收費標準、政策依據、聯系電話、工作人員情況“六公開”。

(二)建設村級便民服務點,構建鄉村聯動的為民服務網絡

要延伸為民服務的鏈條,將為民服務推向農村一線,各鄉鎮要以“三民”服務中心為基礎,在村級設立便民服務所,著力構建一個既可集中處理,又可分點解決的多層次服務網絡。原則上每個鄉鎮要建立2個以上的村級便民服務所,服務所要設在人口相對集中、交通較便利的中心村,對與鄉鎮政府所在地距離較近、群眾辦事方便的村則不設立服務所。

1、功能及服務范圍。村級便民服務所以或直接辦理一些日常性的事務和服務為主要職能,應充分發揮“四個中心”的作用。一是農村公共服務中心。為群眾向鄉鎮“三民”服務中心申辦的事項,指導和組織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關愛困難黨員和群眾等。二是農民信息咨詢服務中心。宣傳政策,宣講科學文化,收集民情民意見,幫助調解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糾紛,促進構建和諧社會。三是農民文化娛樂中心。開辦好符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項目,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農業生產服務中心。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與農資代銷點、農機小賣部等進行共建,通過開展農資配送、采購和技術咨詢以及農機具租賃、維修等多樣化服務,為農民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幫助。

2、力量配備。村級便民服務所要選聘若干個村級服務員,服務員原則上由鄉鎮駐村干部和村干部兼任,也可從服務能力和意愿較強的農村黨員中選聘。村級便民服務所要實行圩日集中辦公,其他時間安排輪流值班。同時要明確鄉鎮相關站所及掛點干部在村級便民服務所中的職責和任務,推行鄉鎮干部“定點服務”,定期現場處理村級便民服務中的各種問題,并指導村級服務員開展服務。在開展便民服務中,不得強制要求、代辦,防止出現村級服務員包辦代替現象。群眾有代辦需求的,鄉鎮干部或村級代辦員要及時辦理,不得拒絕或推脫。

3、完善設施。村級便民服務所原則上以村級活動場所為主要辦公場所,并建立規范化的服務窗口和服務記錄檔案,配備服務聯系卡、服務資料、群眾意見箱等,有條件的還要開通服務熱線電話。

(三)強化監督管理,確保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1、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各鎮要在鄉鎮、村兩級設立為民服務意見箱,并向群眾公布為民服務監督電話,建立為民服務質量和成效的監督制度,暢通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和途徑,及時制止和糾正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2、建立督導機制。各鄉鎮要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檢查,督導服務中心和服務隊的工作情況,對作風飄浮、敷衍應付、服務不力的服務窗口和工作人員,要限期進行整改;對群眾意見較大、反映強烈的,實行待崗處理。

3、強化考核機制。各鄉鎮要把“三民”服務中心和服務隊的為民服務的情況及成效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進行細化量化,制定出切合實際、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辦法。每半年對服務窗口和工作人員進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結果作為黨員干部考核評比、表彰獎勵和民主評議的依據之一,充分調動各站所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讓群眾真正從中感受到便利和實惠。

(四)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1、強化宗旨教育。各鄉鎮要加強鄉村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服務中心及服務隊工作人員牢記宗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確立“群眾有需求,干部有服務”的理念,愛崗敬業,熱心服務。

2、加強業務技能培訓。要對“三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服務隊員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業務知識培訓,全面提高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要建立定期業務學習制度,每月要以站所、服務隊為單位,開展業務培訓,邀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學習內容以法律、政策和主導產業新技術、市場信息為主。每年各鄉鎮要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進行一次業務技能考試,增強學習培訓效果。此外,還要通過選送參加短期培訓、外出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努力提升業務水平。要以農業專業技能“過關”考試為載體,特別加強對農業專業技能的培訓,力爭使每一位工作人員能熟練掌握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使服務中心真正貼近農村群眾需求。

3、實施素質工程。要在鄉鎮、村黨員干部中實施素質工程,提高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重點要推進“四個一”。即提升一檔學歷,加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學歷教育,以參加電大、函授、自學考試等方式,力爭使80%的鄉鎮、村兩級服務人員2年內大專學歷,鄉鎮一般干部80%以上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對參加服務隊的農村黨員和鄉土能人要通過現代遠程教育,支持和鼓勵接受再教育;精通一門實用技術,在業務上精益求精,通過進修、自學等途徑提升業務的專業化水平,努力成為本行業的專家里手;上好一堂專題課,建立服務人員輪流講課制度,在服務人員的定期學習中,每次安排一位服務人員講授一堂專題課,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展一次課題調研,服務人員針對開展為民服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每年撰寫1篇以上調研文章,由年初統一申報課題,年終邀請專家進行評選,并進行表彰。

四、組織保障

1、加強領導。在新形勢下規范“三民”服務中心建設,構建新型社會化為民服務體系,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迫切需要,是建設服務型組織、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有益探索。縣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強化對鄉鎮“三民”好班子創建和為民服務體系建設的統一領導。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為民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并落實工作責任,鄉鎮黨委書記要親自抓、負總責,鄉鎮組織委員要具體負責,切實加強對“三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便民服務點建設的領導和規范化管理。

2、強化督導。縣委組織部將成立督導組,定期不定期到各鄉鎮指導和督促以“三民”服務中心為主的為民服務體系建設。各鄉鎮也要加強對“三民”服務中心、村級便民服務所和其他各項為民服務措施的督促檢查。要通過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督,了解工作的落實情況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對措施不到位的,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同時要結合為民服務活動,就如何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職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積極探索,使為民服務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3、加大投入。各鄉鎮要進一步加大為民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保障為民服務體系建設的各項經費,特別是要加大對“三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便民服務所辦公用房、辦公設施設備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做到高標準、高起點建設,確保為民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努力創出我縣特色。

4、嚴格考評。縣委已將以“三民”服務中心為主的為民服務體系建設確定為我縣推進“三民”好班子創建的重點內容,各鄉鎮要切實抓好落實。縣委將在年終對為民服務體系建設進行統一考評,將以“三民”服務中心為主的為民服務體系建設成效作為鄉鎮“三民”好班子評價和鄉鎮黨建工作考評的主要內容,對為民服務體系建設成效突出的將予以表彰和獎勵;對工作遲緩、創建不力的將取消該鄉鎮及其相關責任人黨建工作評先評優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