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意見

時間:2022-09-26 03:21:00

導語: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意見

**縣委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因地制宜,采取“四個三”措施,扎實開展農村黨員干部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引導黨員、干部運用農業實用技術,帶領群眾走科技興農、科技致富的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動了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年,**農業經濟總收入80.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4336元。**先后獲得“中國水果百強縣”、“中國金柚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全國農民收入先進縣”等光榮稱號,并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定為全國首批十個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之一。**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黨員、基層干部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農村黨員、基層干部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先進單位;西陽鎮黨委**年被省委評為先進單位;雁洋鎮被列為省級示范基地。

培訓陣地“三加強”。要使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和掌握農村實用技術首先必須有陣地。因而,我們舍得花精力、花時間、花財力,做到“三加強”。一是加強鄉鎮黨校和黨員活動室陣地建設。幾年來,我們采取上級申請一點,縣里撥一點,村鎮自籌一點,社會資助一點的辦法,共籌集用于鎮村兩級黨員教育陣地建設資金3372.3萬元,其中縣委從黨費中撥106.9萬元、省市縣有關部門撥841.3萬元、鎮村自籌(含個人捐贈)2424.1萬元,新建鎮黨校17個,修繕鎮黨校10個,新建村址260個。全縣農村統一按“一班三室”(黨校教學班、科技學習室、圖書閱覽室、文化娛樂室)的要求辦起黨員活動室。至**年,全縣27個鎮(辦事處)黨校和389個村黨員活動室就已經達到了有課室、有桌椅、有電化教育設施、有培訓計劃、有兼職教員的“五有”要求。二是加強科普陣地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建立健全了鎮和村兩級科普網絡。目前,27個鎮(辦事處)有科普人員589人,其中有黨員273人。行政村建立科普室389個。此外,以黨員為骨干的專業技術協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全縣現有各種種養專業技術協會424個,有會員12672人,其中有黨員6197人,占會員總數的48.9%。農村黨員成為各類協會組織中的骨干和推廣運用農業實用技術的積極分子。三是加強示范基地建設。通過辦好各級示范樣板,發揮輻射作用、加快農村實用技術的傳播速度。我們除辦好省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雁洋鎮之外,再辦好西陽、城東、大坪、南口、白宮、松南、白渡7個縣級示范鎮。同時,全縣建立了287個“一村一品”樣板村,每個黨支部都抓了4—5個典型示范。

培訓方法“三為主”。一是小型實用為主。我們根據農村山高路遠、居住分散的特點,盡量在村里開設培訓班,為農村黨員提供學習上的便利,同時,我們在教學上盡量減少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努力做到深入淺出,使農村黨員更好理解和使用,增強了實用性。二是“一事一培”為主。針對生產的技術疑難和生產季節需要,力求每次培訓集中解決一個技術難點。**年,全縣不少柚果遭受蛀果蟲為害,大片果樹面臨滅頂之災。縣委組織科技人員攻克這一難題,然后專門組織防治技術培訓,保住了大面積果園。三是直觀培訓為主。我們在理論培訓的同時,注意進行現場演示的直觀培訓,起到了較好的效果。金柚早結豐產技術就是通過直接到柚園進行直觀培訓而得以迅速推廣的。

培訓形式“三結合”。一是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我們在開展小型分散培訓的同時,縣委于1998年挑選了23名農科專家,組成了“**農業實用技術講師團”,多次到各鄉鎮進行集中培訓,據統計,近五年來,講師團到鄉鎮授課達165場次,受訓黨員、干部26650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課堂講授與現場示范結合。目前,全縣建立黨員科技示范戶1799戶。各個農事環節,各黨支部都組織黨員和有關專業戶,到科技示范戶的果園、魚塘、禽畜養殖場等生產現場,請技術人員或有經驗老農,現場傳授栽培管理知識,實施直觀教學。三是參觀取經與典型引路結合。縣委把樹立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典型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來抓,先后樹立了一批個人典型。同時著力建設好雁洋鎮南福、石扇鎮中和、大坪鎮上和等10多個種養結合、綜合經營、立體開發的示范樣板,供全縣黨員干部和群眾參觀學習。農村黨組織經常利用黨校培訓期間或黨日活動時間,組織黨員到外村、外鎮參觀學習,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積極投入實用技術學習。

培訓內容“三重點”。在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們注意根據**農業和農村實際,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主要圍繞我縣金柚、水稻、水產三大重點發展項目,開展培訓工作,收到顯著效益。縣委將“講師團”每位專家的授課題目印發全縣,由村鎮根據自身的技術需求,聘請專家前往授課或現場指導。由于有的放矢,針對性強,深受基層歡迎。對一些專家授課題目中沒有或比較少的培訓項目,我們還從外地請教授、專家來授課,如省示范基地雁洋鎮,為了提高實用技術培訓的質量,還先后五次請省農科院梁軍教授上課,現場指導龍眼、荔枝、芒果、楊桃等栽培技術,分析解決技術方面的疑難問題,培訓黨員干部1200多人次。縣科協就縣規劃發展“三高”農業項目編寫了《種養實用技術》,滿足了培訓需要。黨員帶頭學習和示范,全縣成功推廣了水稻拋秧和水稻豐產規程技術,13個鎮實現“噸谷鎮”;在發展淡水養殖業中,村鎮普遍組織養魚技術講座,全縣淡水漁業得到較大發展,被評為“全省淡水漁業先進縣”。

通過開展農村黨員干部實用技術培訓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主要表現在:

⒈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由于我縣的實用技術培訓注意圍繞農業中心工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年,全縣糧食總產達204436噸。“三高”農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化、基地化、商品化、專業化、效益化格局,據統計,至**年底,我縣金柚種植面積達25.8萬畝,建成了25萬畝毛竹基地,150萬畝松脂采割基地,2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2萬畝臍橙基地,2萬畝青欖基地,2萬畝油桐基地,2萬畝茶葉基地,1.2萬畝烤煙基地,5萬畝水產基地,520個百頭豬場,53個萬只雞場。

⒉提高了農村黨員、干部素質。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全縣農村黨員的科技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據統計,至**年底,有7613名農民黨員掌握了二項以上農業實用技術,有358名黨員獲得了農民技師職稱,有3013名黨員獲得了農業技術員職稱。全縣農村黨員在掌握實用技術的同時,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了運用實用技術的水平。如為解決柚樹掛果不均的問題,雁洋鎮黨員種果專業戶鐘加成摸索出了柚果嫁接技術,(從結果多的柚樹上將多余幼果剪下來,嫁接到結果少的柚樹上),提高了果樹產出率。再如,梅南鎮順里村是遠近聞名的“西瓜村”,但這里的黨員專業戶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根據深圳市場的需求,對西瓜品種進行改良,用瓢子苗嫁接西瓜苗,產出果大、皮厚的西瓜,畝產由5000多斤增至一萬多斤,銷給深圳的酒樓,瓜肉作水果食果,瓜皮作餐桌上的菜肴。僅此項技術革新,就使該村的年人平西瓜收入由過去的600多元增至1300多元。

⒊提升了黨員的影響帶動力。一是黨員帶頭興辦小莊園。據統計,全縣有8160個黨員家庭戶辦起了小莊園,占黨員家庭戶總數的71%。在黨員的影響、帶動下,全縣共辦起了小莊園5.6萬個。二是黨員帶頭發展“一村一品”經濟。農村黨員在辦好小莊園的基礎上,近年,他們響應縣委號召,既發展本地傳統優質產品,又引進優良品種,帶頭開發了禽畜、水產、茶葉、毛竹、松脂、油桐、烤煙等產業。在黨員干部帶動示范下,全縣涌現了1400多個“一村一品”的種養專業村,“三高”農業的迅猛發展。三是黨員帶頭扶貧幫后。在開展“聯系村務工作、爭當四好黨員”活動中,全縣有9570名黨員聯系33208戶群眾,在技術、資金上幫扶聯系戶,密切了黨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