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機關中三三制意見
時間:2022-10-12 11:19:00
導語:鄉鎮機關中三三制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建立和完善“干部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按照省、市組織工作會議要求,縣委研究決定,從今年起,在縣級部門和鄉鎮機關中廣泛推行“三三制”。即機關干部三分之一的時間處理日常業務工作,三分之一時間下基層蹲點,三分之一時間進行調查研究。現就推行“三三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兩個務必”要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大和縣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支持和服務農民、農業和農村工作為重點,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努力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培養造就一批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能打硬仗的干部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二)總體要求:
“三三制”以鄉鎮干部駐村包戶、部門干部包村作為基本模式,以轉變干部作風、提高干部素質為根本,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為目標,學習班推廣白河縣“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經驗,讓干部入百村,走百戶,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努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急難問題。同時,扎實開展調研活動,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辦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樹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良好風氣,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二、明確職責,把“三三制”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在推行“三三制”中,縣級部門和鄉鎮要聯系一個村,黨員干部要包抓一戶農民,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要扶帶一個貧困戶和科技示范戶,要在搞好業務工作的同時,結合聯系村、戶的實際情況,圍繞縣委、縣政府大棗基地建設、奶牛小區建設、招商引資等中心工作以及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好蹲點和調研工作。要使所聯系村二至三年經濟要有所增強,所聯系貧困戶當年要有明顯好轉。
(一)不斷把理論學習引向深入。廣泛深入地宣傳黨的**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三個代表”重要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真正把貫徹“**”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積極組織和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上來。
(二)在力開展調查研究。要重點對農村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改進和發展措施,為機關工作和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做到“六必訪”,即黨員必訪、人大代表必訪、政協委員必訪,離退休干部必訪,專業戶和致富能手必訪,貧困戶必訪,問題和意見多的群眾戶心訪。要虛心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尊重群眾意愿和首創精神,認真研究總結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經驗和做法,以指導面上的工作。要在蹲點和調研中不斷提高干部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蹲點和調研的干部特別是縣級和科級干部,每年都要各縣委提交1—2份有分量的調研報告。
(三)積極支持和服務農村經濟發展。蹲點和調研干部以及干部所在單位要發揮各自優勢,從人、財、物、技術、項目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積極引導聯系村理清發展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認真落實黨的農村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積極協助鄉鎮黨委加強以村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抓好村級配套組織建設,發揮黨員“雙帶”作用。要大力幫助貧困戶脫貧,千方百計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總是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幫助群眾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術。支持科技示范戶發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好理論、科技、文化、衛生、法律等進村入戶工作,教育和引導農民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村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積極推進依法治村工作。
三、堅持原則,優化“三三制”工作方式
各鄉鎮、各部門都要在“三三制”工作中積極創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掌握實情,從群眾的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解放思路,做好機關干部的思想發動工作。要教育機關干部充分認識實行“三三制”的重要意義,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靠近群眾,切實增強為群眾服務的自覺性,走出機關,深入鄉村,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共商量,做群眾的貼心人。
(二)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三個“三分之一”。推行“三三制”要與黨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要正確處理機關日常工作、蹲點和調研之間的關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堅持在調研中工作,在蹲點中調研,通過蹲點和調研改進工作。要充分考慮單位工作特點,著眼農村工作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日常工作、蹲點和調研,既要圓滿完成機關崗位職責任務,又要確保蹲點和調研取得明顯成效。
(三)堅持聯系實際,增強工作針對性。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部門包村制度、扶貧制度、“三下鄉”活動等制度措施,以此為載體和依托,積極探索推行“三三制”的有效形式。要把干部特長、部門特點與村級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增強蹲點和調研的針對性,努力做到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送群眾之所盼。
在推行“三三制”工作中要注意搞好三個結合:一是要把經常性聯系與突擊性幫扶相結合。各鄉鎮、各部門要讓機關班干部時時刻刻惦記著所聯系的村,定期開展扶貧幫困。同時,要根據農村的生產特點,抓好突擊性、階段性聯包工作,在春耕、春播夏收夏征、秋收秋播、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等重點階段,指導、幫助村組農戶制定生產規劃,提供致富信息,支援生產物資,解決難點問題。二是要把部門特色與村級發展實際相結合。針對部門特點,行業優勢和村情實際,工作中盡量分類對口包聯。農業、林業、科技、水利等部門主要聯包資源優勢明顯、農業結構調整潛力較大的村,著重幫助當地進行結構調整,開發資源,發展科技農業;組織、紀檢、宣傳、工青婦等黨群部門主要聯包基層組織建設薄弱的村,配合黨委,抓好村級組織建設,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公檢法司等部門主要聯包社會治安狀況較差或邊界糾紛突出的村,協助村組進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扶正祛邪;科教文衛和計生部門主要聯包相對封閉落后的偏遠村,送科技、文化、衛生下鄉,引導村民移風易俗,開闊眼界,發展教育事業。三是要把辦實事、辦好事與工作指導、引導相結合。具體工作中,不僅要著眼于扶貧濟困,更要著眼于長遠發展,幫助村組辦大事、辦實事,從根本上改善村級發展環境,使其初步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四、切實加強對推行“三三制”工作的領導
1、提高思想認識,在機關推行“三三制”是貫徹黨的**大精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工作方法,加快建設小康**的一項重要舉措。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把推行“三三制”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穩定,提高干部素質的一件大事來抓,充分認識推行“三三制”與做好中心工作、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辯證關系,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認真組織推行,使其真正在工作中發揮催化劑、潤滑劑、增效劑的作用。
2、要落實工作責任。推行“三三制”蹲點和調研干部和管理,原則上實行組織部、基層辦、派出單位、鄉鎮黨委共同參與管理的“四位一體”管理。推行“三三制”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基層辦組織實施。組織部、基層辦要切實負起責任,進行綜合協調,加強工作指導。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在推行“三三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鄉、村兩級黨組織要妥善安排好蹲點和調研干部的食宿,盡量為他們創造下個好的工作條件。蹲點和調研的干部必須嚴明紀律,嚴格遵守“一線工作制度”,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進百家門、認百家人、辦百家事,不搞特殊化,不給群眾添麻煩,不增加基層負擔。機關包村,單位要做好工作日記;縣級、科級領導干部聯帶要填好“三三制”工作手冊;干部駐村入戶要做好民情日記;調查研究要根據調研課題形成調查報告。
3、要加強監督考核。要實行工作責任制,縣級領導包鄉聯村,鄉鎮領導包片駐村,部門領導包村聯戶,一般干部包抓戶。要細化工作任務,進行量化考核,縣委組織部要印制科級領導“三三制”工作手冊,把蹲點的調研情況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各鄉鎮、各部門要將每年度干部實行“三三制”的基本情況,對包抓對象存在的主要困難、幫扶措施、發展計劃以及調研課題等制成表格,備案存檔,并結合具體工作對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評。縣委組織部、基層辦要定期、不定期地對推行“三三制”工作情況進行抽查,及時予以通報。要把實施“三三制”工作情況及干部下基層調研、駐村蹲點工作情況納入目標崗位責任制管理。未完成蹲點、調研任務的部門,不能評為先進單位;未完成蹲點、調研任務的個人,不能評為稱職公務員。
4、要加強輿論宣傳。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加經對推行“三三制”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宣傳報道各鄉鎮、各部門的好做法、好經驗,樹立典型,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各鄉鎮、各部門要盡快建立調研成果的采用機制,確定專人對調研成果進行收集整理,及時宣傳上報運用優秀調研成果。
- 上一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計劃
- 下一篇:紀檢監察隊伍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