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班子內部監督意見

時間:2022-10-19 08:35:00

導語:淺析班子內部監督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班子內部監督意見

同志在建黨75周年前夕鄭重告誡全黨:“一個執政黨,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必然要作為加強黨內監督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一、當前班子內部監督存在的不良現象。

一是少數領導干部的思想素質不夠高,接受監督的自覺性不夠高。少數干部包括個別一把手表面上講政治,大談學習,但“鏡子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一言堂”和“家長制”的現象在少數領導干部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極少數一把手認為來自上級的監督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來自班子成員的監督是對自己的不支持,來自黨員群眾的監督是不安份,容不得方方面面的批評和監督。在領導干部中,部分同志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監督。有的只愿意監督下屬,不愿意下屬監督自己;有的認為監督就是給自己挑毛病,揭自己的問題,會失面子;降低威信。

二是貫徹執行《干部任用條例》,實施黨內監督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少數單位和個人對貫徹執行《條例》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全面認識,被動應付;極少數同志在原則問題上采取實用主義態度,“看到問題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監督上級怕打擊報復,影響自己升遷;監督班子成員怕今后不好共事,反對意見提多了被當成“鬧不團結”;監督下級怕失去群眾基礎;作自我批評又怕丟自己的面子,影響自己在班子中的威信。因此,誰也不批評誰,誰也不監督誰,導致班子內部監督工作不力。

三是班子內部監督的合力還沒有完全形成,監督渠道比較單一,信息不夠暢通。對領導班子的監督,雖既有專門機關的監督,又有干部群眾的監督,但這些監督主體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造成了信息梗阻,聯系不暢,配合不夠,影響監督整體合力的發揮,使犯了錯誤的干部,盡管錯誤行為早就發生了,但是組織上沒有發現和掌握,沒有及時制止。此外,有的單位和領導干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束之高閣,或者草率處理,使少數領導干部得不到及時提醒和批評,導致“闖紅燈”。

二、內部監督要把握好監督的重點內容

在實際工作中,班子內部監督應當突出重點,抓主要的、重點的內容。如果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去抓,事實上很難做到,也很難見到成效。

一是加強對依法執政情況的監督。就要是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增強憲法觀念和法律意識。要通過監督,使我們的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權力來源于人民,權力要為人民服務,權力必須受到監督的正確權力觀;樹立憲法和法律在法治國家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切違法行為,都應當受到查處,受到法律制裁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提高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能力。

二是加強對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就是要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高度重視黨內民主建設,堅持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堅持和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不斷提高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要把對發展黨內民主和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監督結合起來,既要避免黨內民主發展不夠、不充分的問題,又要避免片面強調發展民主、忽視黨的團結統一的問題,努力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及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三是加強對領導干部抓黨風廉政建設的監督。就是要督促領導干部在廉潔自律的同時,理直氣壯、認真負責地制約下級干部、規范上級干部的從政行為,糾正不正之風,推動本地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深入發展。在監督工作中,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提高內部監督的整體效果。

三、關于健全和完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

班子內部監督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是新出現的問題,而是多年積淀的問題,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是加強班子內部監督的關鍵。

加強班子內部監督,要有強有力的思想基礎。一是要打牢監督的基礎,為相互監督創造必備條件。如果大家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不統一,或者相互之間不能溝通,缺乏信任,亂猜疑,搞戒備,或者不講正氣講和氣,不講黨性講關系,相互監督就無法開展。要確立“監督是責任、監督是愛護、監督是培養”的思想,清除相互之間的隔閡、猜疑和戒備,使班子成員之間真誠相處,坦誠相見,暢通相互監督的渠道,使監督有效開展起來。二是要掌握監督的方法,使相互監督在彼此接受中實現。點撥、提醒、交流,是一種平等、雙向的監督方法,是一種同志式、啟發式的監督,我們要很好地堅持和運用這種方法,經常交流思想、交換看法、交換意見、交心談心。在交流中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發現問題和苗頭,及時點撥、提醒,相互啟發和警示;在交流、提醒中實現監督、搞好監督。三是要解決好監督的難點,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搞好監督的銳利武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首要的是要敢于接觸實際問題。要改變批評難、難批評的狀況,必須從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入手,提高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自覺性。實踐證明,學習搞好了,共同語言多了,思想障礙就少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也就不難了。要把批評建立在對批評對象和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基礎上,不翻老賬,不算總賬,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幫助人,不能整治人;要尊重人,不能傷害人。開展批評,還要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講實話、講真話、講心里話。

加強班子內部監督,要從一把手做起。從嚴治黨,一把手責無旁貸。黨政一把手重視抓監督、自覺接受監督,就能有效地提高整個班子的監督水平。一是要敢于管。要樹立敢于管是愛護人,疏于管理是坑害人的領導意識。一把手工作和生活在班子成員當中,對副職的情況了如指掌,能夠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握恰當的時機對他們進行及時提醒,使他們能注意到自身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扶正祛邪,敢于較真碰硬,敢于得罪人。特別是在重大原則問題上要旗幟鮮明,以凜然正氣抓好班子內部監督。二是要善管。班子成員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況,進行監督,不能“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多開“小灶”,少搞“一鍋煮”,注重采取個別交談、單獨交換看法和意見的方式解決問題。三是要管住自己。作為一把手,要想管住別人,首先要管住自己。一把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要時時處處嚴于律己,自覺接受組織和大家的監督。要擺正個人與組織的關系,不能游離于組織之外,凌駕于組織之上。要始終把自己置于組織的約束之中、他人的監督之下。要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評,能容得下人、聽得進話。

加強班子內部監督,關鍵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班子內部監督的本質就是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防止權力的濫用。要經常檢查班子成員掌權思想是否端正、用權程序是否規范、當權作風是否清正,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對那些不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的干部,在教育無效的情況下,一把手應提請領導班子研究,調整其分工,使他們不再與人、財、物打交道,從而避免再犯錯誤。要經常提醒,時刻警示,使大家頂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為此,一要抓先兆,關口前移。加強對用人、用錢以及其他重大決策問題的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以及生活待遇等方面的監督。在權力運行的全過程中實施監督,把事前事后監督結合起來。二要健全各項監督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重點是落實好黨的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會和黨員領導干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制度等。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堅持重大問題民主討論,集體決策,從而避免和減少失誤;堅持民主生活會,通過有組織地相互交心通氣,促使彼此進行檢查監督,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得到及時矯正;黨員領導干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把自己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約束之中,用制度保證班子內部監督的開展。三要維護監督的權威。要勇于正視和揭露問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違紀問題不能放過,對違紀問題的檢查處理,要眼明心正,剛直不阿,這既是對組織、對群眾負責,也是對領導干部自己負責。只有嚴肅執紀,才能切實保證監督落到實處,從而用制度保證班子內部監督的有效開展。四要建立放棄監督的責任追究制。要建立一定的放棄監督義務的追究制度。上級或下級發生的問題,除了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外,還應追究有關領導干部責任,以增強領導干部對內部監督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