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
時間:2022-10-30 03:43:00
導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實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現就進一步加快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產品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途徑。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于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多重增值,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業快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解決“三農”和三峽庫區產業空虛問題、新階段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實現“加快”、“率先”,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發展步伐。
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314”總體部署,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按照“一圈兩翼”布局要求,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這一主線,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力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加工轉化增值為方向,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本途徑,以發展特色產業、名牌產品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注重速度與質量相結合,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能力,為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增加城鄉群眾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展優質、安全、市場需求的產品,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2﹒統籌規劃原則。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大力發展初加工,積極開發深加工,重點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適合不同區域優勢突出的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3﹒科技創新原則。采用先進適用技術,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保護和發展特色傳統工藝技術。
4﹒質量安全原則。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加快實施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認證,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確保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
5﹒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把發展與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合理利用資源,推行清潔生產,著眼于建立良性循環的產業鏈,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目標任務
農產品的加工及其制成品向多樣化、方便化、安全化、優質化方向發展,力爭到2010年主要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或國際水平,創建一批特色產品和名牌產品,建成我市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體系,培育形成科技先導型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框架,建設一批重要農產品加工技術中心,培育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國家級和市級龍頭企業、示范企業,以加工項目帶動優勢農產品原料基地建設,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10年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工業的比重顯著提高;農產品加工率(一次加工)達到50%以上,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35%左右。
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必須緊緊依托我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雄厚的工業基礎,以骨干項目為支撐,突出發展重點,開發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糧油、畜禽、果品、蔬菜、水產品、中藥材、林產品、紡織、皮革和煙草加工”等10大產業,把農產品加工業培育成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一)糧油加工業。重點發展稻米、油菜、酒類釀造加工,大力開發薯類產品、調味品、飼料、雜糧加工。
(二)畜禽加工業。重點發展肉制品加工、乳品加工。大力發展皮革、腸衣、豬鬃、羽絨等畜禽副產品加工,開發特色畜禽產品加工。
(三)果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柑橘鮮果加工以及果汁開發生產,積極發展南方早熟梨、枇杷、獼猴桃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果品生產與加工,開發生產干果產品和綜合利用皮渣。
(四)蔬菜加工業。重點發展榨菜加工,大力發展普通蔬菜加工,開發蔬菜罐頭、速凍菜、脫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保健蔬菜和野生特色蔬菜加工等產品加工。
(五)中藥(材)加工業。重點培育現有中藥骨干企業發展壯大,組建制藥企業集團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一批特色中草藥材種植加工基地,大力發展中草藥材片劑加工和民族中藥生產。
(六)林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以林產品作為原料的竹木家具、茶葉、筍竹、香料加工,大力發展林槳紙、生漆和竹木裝飾材料,開發工藝品、休閑旅游品等特色林產品加工。
(七)水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對水產品進行“保鮮、保活”的制冷加工、貯運和連鎖配送業。開發新型鹽干品、熏制品、調味制品加工。
(八)紡織加工業。重點發展苧麻、絲綢加工,穩定、鞏固、提高棉紡織加工,開發兔毛等紡織品精深加工。
(九)皮革加工業。重點發展皮鞋生產,大力開發生產皮革制品,穩定發展制革業。引導企業在重點地區集中發展,培育品牌,打造中國西部皮革制品加工中心。
(十)煙草加工業。重點培育現有煙草企業,幫助其做大做強。建立優質煙葉基地,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打葉復烤能力。
四、切實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的重點工作
(一)科學規劃,加強宏觀指導。各區縣(自治縣)應緊密結合本地資源優勢,根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突出產業特色,科學編制和實施區縣(自治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明確主攻方向和發展重點,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漸進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優化結構,建好原料基地。各區縣(自治縣)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工業對原料的需求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的要求,引導原料生產逐步向專業化、基地化方向發展,建立與加工企業配套的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和無公害生產示范區基地。
(三)培育龍頭,做強加工企業。各區縣(自治縣)要選定一批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和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引導企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水平,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和企業集團。
(四)招商引資,搞好項目建設。充分依托我市農產品資源優勢,確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建立市、區縣(自治縣)兩級農產品加工項目庫,每年確定一批重點項目,實行積極開放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引外來投資。搞好項目建設和管理,確保建設一個項目,發展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
(五)依靠科技,提高加工水平。加強高新技術在農產品深加工中的應用,優先支持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和項目。引導支持企業引進先進實用技術、加工設備,改造提升傳統農產品加工業,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引導和支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科技對接,加快農產品加工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組建**市農產品加工業專家顧問團,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經營策略、技術咨詢和市場開發等方面提供服務。
(六)加強監管,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手段。加強對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的全程監督、檢測和檢查,完善有關法規并嚴格執法。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注冊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爭創名牌產品、申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食品安全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申辦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
(七)加大投入,加快發展步伐。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培育經營投資主體,激活各項資本的投入。激發公眾創業,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業,鼓勵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投資農產品加工;鼓勵符合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按照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后直接上市融資;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優越的資源和優惠的政策,積極引進國內外企業開發資源,投資農產品加工業。
(八)強化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確定一批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實行目標考核、跟蹤服務和重點幫扶;組建農產品加工業服務中心,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人員培訓、產品研發、科技孵化、技能鑒定,國內外產品展示、展銷等綜合服務。采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措施
(一)財稅扶持政策
全市各級財政要安排資金,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各級政府要通過資金整合,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市級財政安排用于農業發展的各種專項資金(包括農業產業化資金、百鎮工程資金、鄉鎮企業資金以及其他農業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市科技三項經費、市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市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也要向農產品加工業傾斜。對帶動力強、關聯度高、規模和產出能力大、成長性好、社會效益明顯的骨干企業、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給予財政貸款貼息和項目補助扶持。
2008年1月1日前,在市內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可在3年內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對設在我市屬于國家鼓勵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在2010年前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所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的基礎上,允許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農產品加工技術改造項目,繼續享受購置國產設備的40%抵扣新增所得稅政策;對屬于國家鼓勵的內外資項目,除《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按有關規定享受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和有困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按稅收管理權限報批減免。
(二)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應針對農產品加工業的特點,開拓新的信貸品種。對實力強、資信好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示范企業,金融機構可以靈活運用票據、出口信貸等多種融資方式予以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及時發放季節性收購農產品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農村信用社(合作銀行)要積極開展農戶信用評級建設工作,擴大農戶貸款的發放面。加快完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農產品加工業信用擔保公司,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各中小企業、鄉鎮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要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貸款擔保。鼓勵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信用擔保機構,建立“銀、企、農”風險共擔機制。
(三)收費優惠政策
對各種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所辦手續由市、區縣(自治縣)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全程。禁止對竹木等資源型農產品非法收取各種管理費、資源費。企業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經考核認定,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城市規劃區內農產品加工業按規定繳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城市規劃區外免收城市建設配套費。投資2000萬元以上新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投產后,應按國家規定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繳納排污費,環保部門以排污項目形式適當安排用于農產品加工業污染治理。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和加工設施用電,按所在區縣(自治縣)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優惠計費。對新批準建立的農產品專業市場免收3年市場管理費。
(四)用地優先政策
根據當地農產品資源優勢,可在各區縣(自治縣)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加工(食品工業)基地(園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示范企業經營所需用地,優先審批,其農用地轉用、土地征(占)用各項費用按國家重點項目用地標準低限執行。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建設用地所需農用地轉用和占用耕地指標統一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籌安排。對占用土地進行永久性設施建設的,按非農建設用地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進行非永久性設施建設,且對耕作層不造成破壞的和對以畜禽加工為主的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其新需不進行非農建設的畜禽養殖用地,視同農業生產用地,按《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辦理。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租賃農民土地建設農產品原料基地,根據其帶動能力和基地規模,市、區縣(自治縣)兩級財政部門可給予適當補助。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參與投資農產品加工業,降低企業進入成本。
六、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領導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我市在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的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戰略措施。我市各級政府要把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領導。為加快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協調發展,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政府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市農產品加工業協調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中小企業局(市鄉企局)。其職責是履行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綜合管理職能,負責制定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和綜合協調。建立定期協調聯系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農產品加工中的重大問題。市政府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納入對各區縣(自治縣)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協作,優化服務,共同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
- 上一篇: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方案
- 下一篇:氣候變化科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