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意見

時間:2022-10-30 05:06:00

導語: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25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地震局建設部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號)及《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渝府發〔2005〕10號)的有關規定,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提高農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現就做好我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出以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市是一個中強地震頻發的地區,近代和現代曾發生多次中強地震,自1989年以來,已先后發生5次破壞性地震,造成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4億多元。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廣大農村地區民居抗震防災能力仍較弱,廣大群眾防震保安意識不強,抗震設防管理隊伍不健全,抗震設計缺乏標準,防震保安工程經費投入不足,農民自建房基本不設防。特別是地震多發區的農村民居抗震設計標準低、條件差,抗震防震能力弱,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

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加強新時期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舉措,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科學防震、主動減災的有效途徑。實施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事關民生的大事、為民謀利的實事,勢在必行,勢必早行。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理解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重要意義,切實承擔起工作責任,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明確措施,把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為民心工程來抓緊抓實抓好,創造性地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

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法制,依靠科技,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的工作機制、保障體系和技術服務網絡,增強廣大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農村民居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二)基本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各區縣(自治縣)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風俗民情等不同特點,實事求是,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二是經濟實用、抗震安全的原則。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幫助和引導農民新建或改擴建抗震性能好、造價合理的房屋,改善農民居住條件。三是統籌安排、協調發展的原則。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部署,把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結合起來,與實施“千百工程”和農村康居工程結合起來,促進農村面貌的整體改善。四是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要在加強政府支持和社會扶助的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引導農民自力更生建設美好家園。

(三)總體目標。通過分片區對全市不同區域農村民房基礎資料調查,開展農村民居實用化抗震技術研究,編制農村民居抗震技術規程、技術措施和種類齊全的建造、加固圖集。以遭受6級左右地震房屋不倒塌為目標,以實施“千百工程”為契機,以實施農村康居工程為載體,建設一定數量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區、示范村、示范戶。通過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農村技工培訓、技術服務網絡建設及相關政策法規制定,建立起符合重慶實際、行之有效的抗震設防管理和技術服務體系,形成農民新建、改造、加固住房優先考慮抗震問題的社會氛圍。

三、明確任務,引導扶持,扎實推進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

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本著注重實效、量力而行、引導扶持、有序推進的思路,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科學制定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各區縣(自治縣)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制定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并納入新農村建設村級規劃,明確總體思路、工作目標、建設內容、實施時序和保障措施,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充分體現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發展要求,切忌大拆大建。

(二)加強村鎮建設特別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抗震設防管理。建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加強村鎮建筑抗震設防管理的意見,積極探索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抗震設防管理機制和辦法。一是在編制村鎮總體規劃時須增加抗震設防要求等內容,充分考慮綜合防災和應急疏散的要求,有條件的村鎮可編制抗震防災專業規劃。二是村鎮建設中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如給排水設施、鄉鎮級道路、中小學校、鄉鎮企業用房等)、統一建設或改造的農村民居工程必須嚴格按照現行的工程建設標準規范設計和施工。三是對村民自行建設和改造的房屋,要充分利用建設好的村鎮抗震示范點(戶),積極引導村民采用簡便有效的抗震技術措施。

(三)加強民居抗震技術實用化研究開發。建設、地震等部門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各地實際,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大力開展農村民居抗震技術實用化研究,制定農村民居建設技術標準、指南,編制適合不同地區、滿足不同需求和種類齊全的農村民居設計圖集,總結簡易有效的施工技術措施和施工工藝,免費提供給建房農民。地震部門要大力開展農村地震環境與地震活動、地震監測與預報、地震烈度與地震動參數小區劃的研究,為農村民居工程建設選址、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和目標提供依據。科技部門要增加農村地區防震減災科技經費,加強農村民居抗震技術實用化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

(四)組織農村建筑技工防震抗震技術培訓。各區縣(自治縣)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農村建筑技工培訓計劃,通過組織培訓班、學習班等多種形式,將抗震設防的具體要求和抗震技術納入培訓內容,普及與推廣簡便有效的抗震設防技術措施和施工工藝,有計劃培養一批掌握民居防震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農村建筑技工。

(五)建立農村防震抗震技術服務網絡。一是要建立健全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機構。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結合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依托地震群測群防網絡和國有土地利用管理體系等基層組織資源,明確村鎮建設助理員兼作防震減災助理員,充實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隊伍。二是要建立技術服務站和志愿者隊伍,鼓勵有建筑、規劃、防災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服務農村,逐步形成長期發揮作用的農村防震抗震技術服務網絡。

(六)組織實施農村民居示范工程。示范引導是確保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有效途徑。各區縣(自治縣)特別是三峽庫區和地震多發區要結合“千百工程”和農村康居工程的實施,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選擇有條件、有代表性的地方,采取示范區、示范村和示范戶等多種形式實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工程。要新建、改建和加固一批安全適用且對周圍農民有吸引力的樣板民居,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示范作用,帶動農村民居工程的全面實施。

四、強化保障措施,嚴格考核,形成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強大合力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了加強全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任副組長,成員由建設、地震、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農業、國土、科技、物價、監察等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組織領導并統籌協調全市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建委,辦公室主任由市建委負責同志擔任。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指定相應的機構,負責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的具體工作,落實專(兼)職人員,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度、監督檢查機制,落實工作責任。

(二)嚴格考核,確保落實。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把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入議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工作機構,明確責任,分解任務,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實施計劃;要深入開展基礎調查研究工作,加強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考核制度,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通力合作,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的各項工作。建設、地震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的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協助各區縣(自治縣)制訂實施方案和抓好示范工程,加強指導和技術服務;發展改革、財政、民政、國土等部門要整合宅基地使用、征地安置、移民搬遷、扶貧救災和對口幫扶等方面政策,減免相關稅費,為拓寬農民建房資金渠道創造條件;物價、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清理農民建房不合理收費,減輕農民建房負擔;科技部門要開設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科技攻關的綠色通道,加大支持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實用化研究與推廣。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多方籌集資金,用于抗震性能普查、實用技術研究、設計圖集編制、技術服務網絡建設、工匠培訓和示范工程補貼等。同時拓寬農民建房資金渠道,大力鼓勵、號召和募集社會捐贈資金。對農村民居防震保安試點示范工程,各區縣(自治縣)要有配套資金,按群眾自籌為主,政府支持為輔的原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直接補貼到農民手上,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的熱情。

(五)加強宣傳引導,增強防震減災意識。農民是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的主體,增強農民防震減災意識,轉變建房觀念對于做好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至關重要。各區縣(自治縣)要制訂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方案,編制農村民居防震保安政策法規和科普知識宣傳手冊,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采用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科技下鄉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真正使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進村入戶,深入人心,提高群眾參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