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07 02:44:00

導語:商圈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圈發展工作意見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快二道橋商圈發展,制定以下指導意見。

一、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

歷史悠久。二道橋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近代以來重要的“貿易圈”,具有百年的商業發展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少數民族聚居區。二道橋一帶是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聚居地。目前,該地區常駐人口3萬多人,其中少數民族居民占90%以上,每天流動人口達7-8萬人之多。

二道橋商圈已具雛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扶持力度和民間資本投入的不斷加大,目前已形成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民街和二道橋市場為代表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功能各異的商業群落?,F有各類市場十余家,主要經營新疆少數民族和中亞國家的服裝、鞋帽、工藝品、土特產、藥材等特色商品,文化、娛樂、餐飲等。20**年,商圈的銷售額達21億元,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約100萬人次,發展潛力巨大。

(二)存在的問題

商圈功能不完善。業態布局不合理,專業分工不明確,經營方式單一,效益不佳,存在惡性競爭,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功能合理、交通順暢的路網尚未建成,嚴重制約人流、物流,缺乏大型公共停車場和旅游專用站點,休憩設施、公共小游園、街頭綠地、小廣場、公廁、垃圾站等配套設施不足,缺少特色街的標識性建筑和標牌。

軟環境建設不到位。社會治安狀況不佳,市場經營不規范。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無證經營現象較為嚴重,治理整頓環境衛生力度不夠,規劃滯后,對外宣傳薄弱。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根據把我市建設成現代化國際商貿城和“建經濟強市,創旅游名城”的目標,按照全力打造“六大商圈、十二條特色街”的要求,依托二道橋的品牌和資源優勢,實施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的發展戰略,把二道橋商圈打造成為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商圈,帶動商貿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實現我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本著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合理規劃商圈功能,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加大開發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強化服務,營造環境,充分發揮商圈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

堅持有序開發、適度超前的原則。開發建設立足近期、放眼長遠,分階段有序進行。

堅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則。依托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實施名牌戰略。

堅持產業聯動發展的原則。商貿、旅游、文化以及其它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堅持多元化經營的原則。積極建設新型業態,廣泛開拓市場,完善經營方式,擴大經營規模,豐富商品種類。

三、發展方向

到2007年,初步建成以二道橋民族風情一條街為核心,集商貿、旅游、購物、餐飲、民族風情、文化娛樂、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商圈。

到2007年,二道橋商圈年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3%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

到2020年,將二道橋商圈建成我國有重要影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圈。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商圈功能,增強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帶動我市經濟的發展。

完善商圈規劃。二道橋商圈北至人民路,南至友誼醫院,東至和平路,西至新華南路,面積1.11平方公里。商圈內部劃分為一般商貿區、民族特色旅游購物區和民族風情文化區三個功能區。其中一般商貿區指商圈內山西巷以北、南門以南的地區,功能定位以日常消費為主;民族特色旅游購物區指山西巷與團結路之間的地區,這是二道橋商圈的核心區,要按商貿、旅游、餐飲、娛樂休閑的功能模式進行發展,充分體現民族特色;民族風情文化區指團結路以南、友誼醫院以北的地區,以展示新疆及周邊國家各民族風情和文化為主要功能。通過功能劃分使商圈形成東西對接、南北呼應、放大商圈輻射功能的發展格局。

突出商圈特色。商圈的建筑風格和經營項目要突出地方特色,展現民族風情、民族文化,適當保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民居、民房,并建造一些開放式的民居,便于游客參觀游覽,將該地區的部分民族宗教場所開放,供游客參觀,了解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實現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多元化。按照“同業差異、異業互補”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民街和二道橋市場三個龍頭企業的作用,引導企業打造自己的特色,形成大、中、小市場協調發展,避免惡性競爭。積極引導新疆國際大巴扎經營具有民族特色的中高檔商品及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民族歌舞表演場所;二道橋市場要滿足大眾消費,經營中低檔旅游商品;新疆民街以民俗文化為主。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商圈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道路建設。結合天山區巷道改造,按照規劃要求開辟平行于解放南路的商業輔道及若干條東西向支巷道路,緩解和改善解放南路的交通壓力。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采取靈活多樣的辦法,提高步行街的利用效率。

改善交通環境。加大交通和停車場改造方面的投入,市規劃局、交通局要分別抓緊制定詳細的商圈交通和停車場規劃,合理設置停車場、公交線路和站點,增加旅游車輛下客站,使公交站點、出租車、旅游車??奎c盡量接近該片區中心部位。區域內各經營單位現有的停車場一律對外開放,今后項目建設按規范要求建設地面或地下停車場。通過科學手段,加強管理,合理疏導交通。

完善公用設施。在空間調整上,應采取“多拆少建”的原則,對商圈區域內居住用地和特殊用地,應采用置換方式將其轉換為公共設施、道路廣場以及公共綠地。

(三)調整完善業態布局,實現產業協調發展。

加快商貿業的發展。重點建設二道橋天池路民族美食一條街、雙慶巷民族手工藝作坊一條街、新華南路地毯經營一條街等特色街。以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民街和二道橋市場為龍頭,適量增加大中型精品商場,集中布置一批特色濃郁、民風古樸的中小型經營店,從而形成一個特色突出、內涵豐富的特色購物旅游地。

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不斷挖掘和打造新的旅游景點,完善旅游設施,加大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提高旅游服務水平,擴大旅游規模,增加旅游收入。旅游路線要本著在新疆民街觀看民俗文化,在雙慶巷觀賞古樸的民族加工工藝,在二道橋市場購物消費,在民族餐飲美食一條街品嘗民族風味,在新疆國際大巴扎購物、欣賞民族歌舞的原則設計科學合理的旅游線路。

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弘揚民族文化,展現民族風貌,挖掘中亞民族文化,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設一批具有民族風情的文化娛樂體育設施,提升商圈文化內涵。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二道橋商圈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市長王建玲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遲維誠和天山區區長阿合買提江·阿合尼牙孜擔任,天山區政府、市規劃局、貿發局、旅游局、交通局、公安局、行政執法局等部門為成員;

二道橋商圈的社會管理事務歸口一個辦事處統一管理,由天山區人民政府決定;

積極引導商圈內各類市場和項目的開發建設,避免盲目開發、重復建設,提高投資效益;

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建立商圈行業協會,規范經營行為,實現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管理;

制定一系列鼓勵商圈發展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多方投資,加快發展步伐;

充分發揮社區的基層組織作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

(二)嚴肅規劃,突出民族特色。

在建筑風格上,嚴格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已批準的二道橋民族風情一條街城市設計,遵循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原則,把二道橋商圈建成一個規劃設計領先,建設理念差異化,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的景觀商圈。

嚴格按照特色化要求,圍繞“二道橋”這個品牌做好文章、做足文章,從經營方式、經營產品、經營理念等方面都要體現民族特色。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運用國家、自治區關于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項事業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商圈內的建設項目,執行舊城改造的優惠政策;

從旅游專項資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支持民族旅游特色產品項目開發;

根據季節性特點,對商圈內的個體工商戶實行淡旺季不同的稅費征收比例,核定稅費征收數額;

大力扶持商圈的旅游經濟和會展經濟,根據商圈的特點安排必要的旅游項目、會展項目。

(四)強化綜合治理

加大治安力度。建立以公安、工商、稅務、行政執法為一體的綜合管理體系,強化制度建設,責任到人,堅決打擊影響社會穩定、擾亂市場秩序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商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妥善解決拆遷安置問題,及時化解社會矛盾。

規范戶外經營行為。嚴格取締各類占道行為,不得在主、次干道上占道經營,可在背街小巷結合旅游觀光項目設置部分市場,以解決現有各類占道攤販的經營問題,并規范其經營行為。

(五)加強對外宣傳工作

政府與社會共同投資加大商圈的宣傳力度,擴大二道橋的國內、國際影響,提高二道橋品牌的知名度;

利用少數民族節日舉辦大型節慶活動,充分展現歌舞之鄉的迷人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

開辦民族特色的夜市,活躍商圈的夜生活;

將商圈內的公交站名改為特色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的名稱;

商圈內的戶外廣告設置及夜景設計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商圈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