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11 09:19:00
導語:防震減災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國地震局和自治區地震局的要求,為加強對地震形勢的跟蹤,進一步加強地震測報工作,做好州直防震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自治州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現就加強州直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州直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緊迫感
地震災害是對人類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州直十個縣市地處北天山、中天山地震帶,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地震形勢嚴峻。據記載,近300年來,自治州直區域曾發生4.7級以上地震48次。其中:1716年昭蘇發生7.5級地震,1812年尼勒克發生8.0級地震。進入本世紀以來,州直區域地震頻度未減,2003年12月1日昭蘇6.1級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5.9級兩次破壞性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47人受傷,9791戶37826人失去住所,直接經濟損失2.91億元,給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隨著自治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日益加快,地震造成的災害損失也將會隨之加大。
破壞性地震是幾十年或百年不遇的小概率事件,至今尚無一條可靠途徑或方法能夠準確預報。但是經過長期觀察表明,大震前震區常會出現一些井水、動物、氣候等宏觀異常現象。通過對這些異常情況的分析和專業地震隊伍的努力,我國曾經準確作出了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龍陵縣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實證明,通過地震專業隊伍和群眾測報隊伍相結合,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抵御地震災害,就有可能把震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務必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建立群測群防工作體系,全面落實自治州防震減災工作的各項措施,提高我州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二、加強地震機構建設,明確工作職責
地震工作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防震減災工作的主要職能機構,承擔著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群測群防和地震知識的宣傳普及等工作職責。地震工作機構的工作對增強防御地震能力,減輕地震災害損失,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自治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州直十個縣市都屬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重要防御地區,其中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及奎屯六個縣市為8度高烈度區,加強地震工作機構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州直各縣市人民政府應明確工作職責,確定地震工作機構或歸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安排專人負責地震工作。
鄉鎮一級應設置防震減災助理員,可以專設也可由科技助理員或由負責畜牧、水利的工作人員兼任;鄉村要選擇一名責任心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員作為業余地震宏觀觀測員。
自治州地震局要加強對縣市、鄉鎮基層地震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不斷提高群測群防專兼職地震隊伍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切實做好地震宏觀異常測報等群測群防工作
自治州各級地震工作機構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地震局的要求,建立地震宏觀測報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制定觀測人員補貼標準,穩定群測群防隊伍,認真開展地震宏觀測報工作。要指派專人負責,向社會及相關部門公布值班電話和電子聯系方式,保證信息報送渠道暢通。
鄉鎮要確定一至二處養殖規模較大的動物養殖場或井(泉)等作為地震宏觀觀測哨。
鄉村地震宏觀觀測員主要負責對地震宏觀哨點的觀測,主要以動物習性、自然物理現象觀測為主。觀測員要負責收集和報送地下井(泉)、氣體、地聲、地光、動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宏觀異常信息。
縣市地震工作機構或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對所屬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和宏觀測報點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匯總各鄉鎮宏觀測報點的資料。
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負責對觀測哨和觀測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保證觀測結果的真實性和報送的及時性,協助地震工作機構對宏觀異?,F象開展調查核實。
州地震局要負責對各類宏觀異常現象的跟蹤落實,負責匯總各縣市宏觀觀測資料,組織專家進行分析整理。一旦出現宏觀異?,F象,要立即進行初步核實并按相應渠道快速上報??紤]到州直區域地震環境和特殊地質構造部位,州地震局要選擇30個井(泉)和動物養殖場作為測報點,直接進行實時跟蹤觀測,推進州直宏觀測報工作的開展。
四、加強地震臺網建設,提高專業地震監測能力
自治州各級地震工作機構要加強州直地震監測臺網建設,要在現有的昭蘇、新源、察布查爾和奎屯臺等地震監測臺站基礎上,建設自治州地震監測臺網中心,將專業臺網和一些大型工程自有地震監測臺站聯網,發揮共享效益。
州直境內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必須建立專用地震監測臺站;受地震破壞后可能引發嚴重次生災害的礦山等重大建設工程,也應建立專用地震臺站。新建地震監測臺站統一納入自治州地震監測臺網,實行信息資源共享。
州直地震工作機構要認真分析研究地震臺站監測信息,加強震情會商,適時向本級政府和上級地震部門提出地震趨勢預測;要加強對地震臺(站)、觀測網點的管理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確保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和觀測資料快速報送。
要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在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各項建設工程,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選址意見書時,應事先征求地震機構的意見。因擅自開工建設對地震觀測設備和觀測效果造成影響和破壞的,建設單位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五、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
依法加強抗震設防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確保城鄉建設工程的安全。州地震局要會同州直有關部門依法實行監督管理和統一登記備案工作。
一是做好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各縣市要按照區劃先于規劃、規劃先于建設的原則,開展地震小區劃、地震活斷層探測和建筑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加緊抗震防災規劃的編制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科學的抗震設防依據。
二是提高抗震設防能力。州直境內學校、醫院、住宅、廠房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對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應提高一度地震烈度進行設計。
三是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與管理。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依法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四是積極推進城鎮和農村抗震安居工程,指導和幫助群眾對原有不抗震住房進行抗震加固,對新建住房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提高群眾的居住安全水平。
六、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
各級地震、教育、建設、科技等部門及城市社區要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建立和完善宣傳網絡,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要讓城鎮居民和農牧區群眾了解防震減災知識,熟悉地震避險常識,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地震、教育部門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外教育中。衛生、紅十字會等部門要經常組織群眾進行地震衛生救護和逃生知識的培訓和演練。
各縣市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普及納入文明社區創建活動中,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
七、做好地震應急工作,完善地震救援救助體系
各縣市、各部門要重視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和修訂,加強地震應急工作檢查,加強應急培訓,適時組織地震應急演習,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增強綜合防御能力。要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層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做到臨震不亂、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要繼續加強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災情速報系統和應急救災基礎數據庫系統建設,為地震應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信息保障。
各縣市和州地震局要進一步提高地震應急裝備水平,做好地震速報、地震現場監視、地震類型和震后趨勢判定及強余震預測工作。民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合理進行救災倉庫的布點,增加救災儲備物資品種和數量,滿足應急救災工作需要。建設部門要結合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等建設,規劃建設必需的應急疏散通道和避險場所,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
八、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保障
各縣市要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經常性召開防震減災聯席會議,研究部署防震減災工作。
自治州和各縣市財政每年要安排相應的地震工作專項經費,用于地震監測耗材購置、監測儀器維護與維修、業務培訓、震情跟蹤核實、地震應急和群測群防工作經費等。要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并隨著經濟的增長將地震工作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相應增加投入。
建立防震減災工作督查制度。州地震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對各縣市和州直相關部門防震減災工作的開展、群測群防的管理運行和宏觀測報工作進行定期督查,并進行通報。
- 上一篇:城鄉構筑物抗震防災方案
- 下一篇:集資建房文件清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