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職能改革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25 02:31:00
導語:財政職能改革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區財政局: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企業整體效益逐年提高,對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國有企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仍處于攻堅階段。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是實現*率先突破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若干意見》(陜發[*]14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現就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提出如下貫徹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加快國企改革的緊迫感
我市國有企業機制不活、資產凝滯的癥結仍十分突出,相當一部分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人員負擔重,資產負債率高,設備陳舊,技術開發能力弱,產品競爭力不強。一些企業長期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職工生活困難,經常出現群體上訪,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和扭轉,不僅國有企業自身無法擺脫困境,還會對全市經濟實現突破發展帶來影響。當前,我市正面臨著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和日趨加劇的市場競爭,尤其是面對非公有經濟的迅猛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明顯加大。因此,加快國企改革,建立起適應市場、應對競爭的快速反應機制,將是國企走出困境并增強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面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促進國有企業盤活資產,力爭在*年末全面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
二、明晰國企改革思路,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
全市國有企業都要通過改制、引資重組、相互參股、兼并收購等多種途徑改制為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一是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把改革發展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以控股、收購等方式,對我市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二是推進國有資本調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對涉及基礎設施和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控股和相對控股;對其他一般性競爭領域的國有資本,實行依法轉讓有序退出。三是要圍繞裝備制造、有色冶金、綠色產業等產業集群的發展,支持產業相近或產品關聯度高的企業實施“強強聯合”,促進優勢企業對本行業其他企業的兼并與收購,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做大做強企業規模。
三、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推進國企改革
為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步伐,認真落實改革措施,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各級財政部門要從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出發,本著公共財政向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傾斜的原則,想方設法解決國企改革中籌措資金難、人員安置難、退休人員醫療保障難的問題。
(一)積極籌措國企改革發展資金。當前困擾我市國企改革一個難點問題是改制資金不足。為此,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國企改革發展資金,確保國企改革順利推進。一是結合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在切實落實保工資、保運轉和政策性配套支出安排后,盡力安排國企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二是加強企業國有股收益收繳工作。要將實現的國有股權紅利收入作為財政收入如數收繳入庫,并用于國企改革。三是對個別凈資產量大的國有企業,在實施改制后,將土地及資產凈收益作為財政收入如數收繳,專項安排用于國企改革。四是對個別國有企業在實現兼并、重組改制時,實行國有資本退出的方法,其國有股權出讓收入全部集中為國企改革發展資金。
(二)認真做好企業改制職工安置工作。職工安置是國企改革中的敏感問題,也是難點和焦點問題,從根本上影響著改革的成敗。在職工安置上要實行統一標準。應不分企業凈資產大小、效益好壞、行業類別,統一制定國企改革人員安置標準,防止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盲目攀比,避免發生資產狀況好的企業安置職工費用標準高、資產狀況差的企業安置職工費用標準低的問題。
(三)切實解決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由于我市部分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差,連年虧損,企業無力負擔退休人員醫療保險,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患和國企改革的障礙。各級財政部門要從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推進企業改革的大局出發,按照企業籌資、財政補助、共同負擔的原則,切實解決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關于解決市縣區屬國有關閉破產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意見的通知》(漢政辦發[*]166號)精神,積極安排財政補助資金,將關閉破產和困難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為我市國有困難企業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充分發揮監管職能,規范企業改制行為
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管職責,強化國有資產基礎管理,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程序,切實解決好企業改制中的資產處置、變現收入監管等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企業、職工三方的合法權益。一是嚴把資產處置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要堅持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以市場手段為主,最大限度地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及低價出售國有資產的現象。在企業改制中,將企業權屬清楚的資產,全部公開面向社會出售,規范資產處置的各個環節。二是合理確定拍賣底價,要委托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對企業全部資產進行科學、嚴謹的評估,拍賣底價要由主管部門以核準或備案的評估價來確定,出售價不低于評估價,凡低于評估價出售的,須報經政府批準后方可進行。三是強化企業國有資產(產權)變現收入管理。資產變現收入,優先用于安置職工后,再用于解決企業各種遺留問題和清償其它債務。企業凈資產較大、在支付改制費用后還有結余的,結余資金由財政統籌安排,用于彌補困難企業改制資金缺口。
各級財政部門都要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真抓實干,奮力拼搏,確保*年全面完成國企改革工作任務。
- 上一篇:縣財政企業工作計劃
- 下一篇:企業財務規則培訓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