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就業意見

時間:2022-03-20 09:17:00

導語:促進就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就業意見

企業招人將獲財政補貼,農民工赴境外就業可申請小額貸款

通過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實施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等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通過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農民工赴境外就業。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切實做好當前就業工作的23條意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

2月2日,**市**區舉辦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目前,全省各地紛紛采取措施,以滿足返鄉農民工的就業需求。葛軍/攝

企業招人將獲財政補貼

今年,我省將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信息咨詢、醫療保健、鄉村旅游、物業管理、家政等服務業,充分吸納各類人員就業。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加快發展加工貿易,全力發展縣域經濟,支持中小企業和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最大限度吸納勞動力就地就業。

20**年,對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定額標準為每人4800元。企業吸納“4050”人員、城市零就業家庭、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連續失業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一年以上的等就業困難人員,企業繳納的5項社會保險,今年將由財政從就業專項資金中按照當地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鼓勵高校畢業生進基層

今年,我省將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根據要求,在編制限額內,機關、事業單位要盡量公開考錄和招聘高校畢業生,繼續實施“選調生”、“選聘生”、“三支一扶”計劃項目,啟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為鼓勵大學生進基層,我省規定,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符合公益性崗位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對到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基層就業并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以及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畢業生,實施相應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

為強化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我省對機構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職業服務的,可根據介紹成功就業人數,按每人6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同時,完善高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見習制度,鼓勵見習單位優先錄用見習畢業生。見習期間,由地方政府和見習單位提供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基本生活補助。

支持農民工赴境外就業

針對農民工就業,我省將對組織及個人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的,可根據介紹成功就業人數,按每人6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同時,大力支持農民工赴境外就業,對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由財政予以全額貼息。

根據要求,對在務工地參加社會保險的失業返鄉農民工,我省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幫助做好返鄉后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條件的農民工,將一次性生活補助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同時,各地要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服務,違法流轉的農民工承包地,農民工要求退還的要堅決退還。因長期占用不能退還的,要負責安排返鄉農民工就業。對依據口頭協議等方式進行短期流轉且農民工要求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原則上應退還農民工。長期流轉又有流轉合同的,可依法由雙方協商解決。

在農民工培訓上,對各類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組織在崗培訓的,我省將給予相應培訓補助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自主創業可享多項補助

今年,我省將國家和省促進就業、扶持創業的組織起來就業補助、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優惠政策擴大到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通過一次性領取失業保險金、保留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措施鼓勵失業人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創業。

根據規定,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自愿組織起來通過合伙經營或創辦企業的,可統一納入組織起來就業范圍,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吸納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的登記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按其吸納人數每人1500元、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免收最長不超過3年的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20**年,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按每戶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創業成功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在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5倍以內的,可保留享受1年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適時提高社保補貼標準

針對城鎮困難就業家庭、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的特點和需要,今年我省制定了特別的援助政策和措施。提高靈活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質量,適時提高社會保險補貼的標準,將20**年到期的靈活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期限一次性延長1年。

對困難家庭畢業生,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求職補貼。對離校后未就業回到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摸清底數,免費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人事檔案托管等服務,并組織他們參加就業見習、職業技能培訓等促進就業的活動。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畢業生,要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