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意見
時間:2022-03-24 08:04:00
導語: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市文化局,廳直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皖政〔20**〕1號)精神,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大省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促進我省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化大省發揮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進全民創業;有利于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營造文化產業領域公平競爭的環境,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的市場機制;有利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對于多元化、多渠道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進一步加大文化市場開放力度。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文化產業領域。允許外資進入的文化產業領域,也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并放寬股權比例限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采用多種形式興辦電影發行、放映、演藝、娛樂、音像和藝術品經營等文化事業;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從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業務;允許以個人聲譽和版權、經理人資質等無形資產作價參與組建文化企業。
三、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文化單位的重組改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以技術、品牌、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作價參股,或以投資、參股、兼并、收購、承包、租賃、托管等形式,參與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的資產重組,推動國有文化單位的產權結構調整。改制前已辦理的各項專項審批手續和文化經營許可證不因其所有制性質的變化而取消。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兼并、收購國有文化企業,可享受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待遇。
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各類文化項目經營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決策、誰受益”的原則,依法保護投資主體的權益不受侵犯,享有與國有資本投資的同等待遇。
五、扶持一批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成長為龍頭企業和支柱企業。要結合本地文化資源特色,進一步明確發展重點,引導非公有制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文化企業發展。引導、扶持一批非公有制文化企業通過自身發展和資本運作,做大做強。對有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大、運行機制好的非公有制文化企業,要給予積極扶持,促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跨地區、跨行業經營,盡快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
六、大力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國發〔20**〕10號)、文化部《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文產發〔20**〕35號)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皖政〔20**〕1號)等政策法規,關心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對過去頒布施行的不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規定要進行認真清理,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積極參與文化產品出口、申報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參與政府文化項目采購和招投標。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在申請文化經營許可證、資質證書、專業技術成果評定、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命名、評比、表彰等方面,與公有制文化企業享有同等待遇。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人員,在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有制文化企業人員一視同仁。
七、加強領導和管理服務工作。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監管程序和方式,強化服務意識,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水平,建立健全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文化行政運行機制,注意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對企業的投訴、申訴、行政復議,必須及時受理,公正處理,限時辦結并答復。
八、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將不宜由政府行使的管理職能下放給相關行業組織。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實行行業自律,加強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維權。支持有條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建立文化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積極參與質量管理認證,達到嚴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和服務質量的目的。
- 上一篇: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意見
- 下一篇:加強古籍保護工作意見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