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就業意見
時間:2022-03-30 09:20:00
導語:農村勞動力就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區委關于《關于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的決定》的精神,為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必須加大對農村地區促進就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斷擴大農民可支配收入的來源渠道,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努力使農村中富余勞動力在不斷提高素質的同時,轉移到二、三產業發展中來,切實解決好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使城市建設和農村發展良性互動,有機統一。
二、目標任務
完善以政府主導的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社會責任體系,緊緊圍繞以促進非農就業為目標,千方百計擴大非農就業,建立各鎮促進非農就業聯席會議制度。各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定期研究促進非農就業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及解決的方法,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促進非農就業的各項扶持政策,形成促進非農就業的長效機制。期間新增就業崗位每年不少于3萬個,其中非農就業每年3000人次以上;農村“雙困人員(生活困難、就業困難)就業安置率努力達到100%。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素質。期間培訓各類職業技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達到其總數的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各項功能,大力推進非農就業
1、健全政府促進非農就業責任體系,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調控功能。強化各級政府促進非農就業的責任、完善促進就業目標考核體系,把就業目標與經濟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同布置、同檢查、同安排。根據每年制定的促進就業目標計劃,明確考核內容和考核辦法,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被考核單位和相關部門。
各鎮政府應加大政府促進非農就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政府出資購買就業崗位的各項管理措施,形成優先吸納本地區勞動力就業的良好環境。
2、不斷優化就業扶持政策,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政策支持功能。根據的實際,實施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和實現自我創業給予交通費補貼與創業補貼政策措施,對農村“雙困”人員市場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費補貼,補貼標準按鎮保繳費基數設定。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非農就業。對能創造較多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和有效的扶持。發展有一定就業容量、能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并適合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公益性項目,支持有市場潛力的非正規勞動組織發展壯大。同時疏通勞務輸出渠道,擴大輸出規模。
3、重視解決純農戶的就業問題,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引導功能。在全區對純農戶家庭的人員結構、文化、技能、求職意向等開展排摸,期間,對純農戶家庭,實現有一人以上非農就業,提高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4、健全農村“雙困”人員就業援助機制,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托底安置功能。完善對農村“雙困”人員的就業托底機制,積極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寬農村“雙困”人員安置渠道。加強對農村“雙困”人員進入、認定、退出的動態管理,確保出現一個、認定一個、安置一個、保障一個。
5、優化社區微小型企業創業環境,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就業扶持功能。認真落實農村富余勞動力享受與城鎮勞動力相同的就業服務和就業優惠政策,積極做好開業貸款的政策扶持工作,有條件的街鎮應當提供創業場所,提供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創業經營場地,加大開業指導工作力度。農村富余勞動力創業貸款5萬元以下,免除個人擔保,積極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以創業促就業。
6、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完善促進就業平臺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網上公共職介平臺,在現有就業服務機構三級網絡的基礎上,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建立農村就業服務中心,開設專門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求職服務的公共招聘就業窗口,方便求職,降低求職成本。全面掌握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狀況和求職意向,做到“一人一檔”,實施職業指導聯系卡制度,重點關注正在培訓和有求職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征地勞動力,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服務。
(二)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競爭能力
1、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的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機制。加強針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面向市場、政府出資購買培訓成果的職業培訓機制。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特別是抓好郊區青年萬人培訓項目的落實。
2、探索建立職業培訓政府補貼新思路。加大政府對職業培訓投入的力度,逐步為農村勞動力建立個人培訓賬戶,為每一個賬戶注入一定的資金額度(每卡每年2000元),實現職業培訓政府補貼賬戶化和人本化的操作模式。
3、推進農村勞動力職前訓練計劃。組織農村勞動力到企業工作崗位上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性訓練,作為職業培訓的延續,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動手能力,增強上崗適應性,盡快實現就業。
4、實現培訓和就業的對接,注重提高培訓實效。探索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與市場需求的動態銜接方法,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儲備培訓、定向培訓等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本區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為工業園區工業投資項目提供符合崗位工種需求的本區人員,實現培訓和就業的對接,有效地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和穩定性。
- 上一篇:農民養老金增長機制意見
- 下一篇: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