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街道社區服務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9 04:14:00
導語:民政局街道社區服務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號)及*市民政局《關于完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和運行機制試點的意見》(京民社區發〔20*〕292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工作,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明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性質和定位
20*年8月,*市民政局、*市社區建設和城市管理體制政策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完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和運行機制試點的意見》明確指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公益性服務機構,其主要功能是組織公共服務,開展公益服務,提供便民利民服務。
組織公共服務。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依據20*年區委區政府下發的《中共*市*區委*市*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和諧社區的意見》(京西發〔20*〕4號)文件精神,在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圍繞十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承接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公共服務項目或組織社會服務組織承接服務項目,實施項目運作,完善和規范項目運作程序。
開展公益服務。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可結合實際,圍繞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公益事業不斷拓展服務項目和服務空間。當前應重點開展志愿者服務基地、服務項目的開發,公益性服務組織的培養以及群眾需要,市場又很難提供的服務項目。
提供便民利民服務。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要從社區居民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出發,積極發展便民利民的社區商業服務、家政服務,完善服務網絡,規范服務內容、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要,要加大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提供質優價廉的家庭服務,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區生活服務圈。
二、明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
研究確定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中心部門設置以及職責確定提供依據,依據市民政局機關文件精神,結合*區實際,確定如下主要功能:
(一)培訓中心的功能。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是承擔對轄區居民開展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要圍繞居民群眾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彌補其它職能部門培訓不足的空白。培訓重點是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培訓、社區信息管理應用系統培訓、志愿者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電腦、樂器)等。
(二)活動中心的功能。發揮場地設施、專業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廣泛組織開展各種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使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成為社區成員文化、教育、科普、體育等活動的主要陣地。有條件的街道要加大社區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和活動場所的擴建,加大最受百姓歡迎的活動項目的確定,做到居民集中的地方就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場所就有居民活動,提高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場所的使用率,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活動項目、活動時間。
(三)發展中心的功能。具體應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區域范圍內便民利民服務網點的布局提出建設性意見,在辦事處的領導下參與規劃設計;二是在承接政府交辦的工作中,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實施項目運作;三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有意識地調整布局,按照居民需求開發服務項目,特別是在敬老院的管理,為老服務,科、教、文、衛、體,“愛心超市”等項具體工作中,創新管理模式,理順運行機制。
(四)中介和培育中心的功能。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是組織開展社區服務的平臺和載體。要認真研究如何有效地發揮中介和培育的功能,要打牢基礎,創造條件,形成中介和培育的土壤。按照政府、市場、社會“三個部門”的基礎理論,把凡屬市場能夠承接的,要積極推向市場,例如為老服務的送餐業務;能夠推向社會公益性服務組織的,可由社會公益性服務組織承擔;能夠由義工承接的,可交給義工。
(五)資源中心的功能。要從社區居民的需求出發,整合社區各種人力資源、設施資源等服務資源,開展社區公益性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積極引導企事業單位內部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提高服務資源的社會化程度。街道要建立資源共享臺賬和資源共享圖表,指導和組織社區做好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工作。健全資源共享的激勵機制和表彰機制,形成街道、中心、社區的網絡組織體系。
要在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充分利用居委會辦公用房和公益性用房調整之后的原房產,廣泛開展公益性服務項目,以房產養項目,以項目推服務,以服務促和諧。
(六)調研中心的功能。社區服務要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必須加強對居民需求的調研,對服務能力的評估,對相關配套政策的研究,對社區服務廣泛宣傳。
對居民需求的調研應圍繞調研方法在科學化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加強對服務項目需求及發展狀況的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建立需求反饋的長效機制,為制定調整政策、完善工作機制奠定基礎。
對服務能力的評估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注重前瞻性,每兩年組織一次。通過評估調整社區服務布局,涉及到中心自身問題的要制定整改措施。
對相關配套政策的研究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每年應安排一定數額的宣傳經費,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社區服務項目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七)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按照統籌規劃、實用高效的原則,推動“資源共享、協同服務、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區服務信息化發展格局。
調整在建系統,改進已建系統,加快互連互通,實現社區公共資源共享。根據區、街道、社區的職能分工和工作特點以及各政府部門協同工作的實施需要,在社區服務中心統一組織下,建設區街社區信息化網絡。重點組織政務信息、就業服務、職業培訓、醫療衛生、社會救助、民政優撫、司法援助等政府服務信息的利用,逐步將各類服務資源整合到服務熱線中,推進社區信息化。加強服務支撐體系的建設,有效提高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務的能力。
三、實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
理順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管理體制。成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街道主要領導擔任管理委員會主任,管理委員會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最高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審議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計劃,聽取工作匯報,對重大事項做出決策,聽取財務預決算匯報,討論社區居民的需求意見,審定服務項目設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實行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社區服務中心主任由街道辦事處推薦,管理委員會聘任。中心享有項目經營權、財務自主權、人事聘用權。監督職能由街道民主管理委員會承擔,負責收集和反映社區居民意見,監督管理委員會決議的落實、社區服務項目的運作。管理委員會會議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
完善社區服務中心運行機制。要建立協調會議制度,由街道主要領導或委托主管主任定期召開;建立公共服務、公益服務項目運行機制,從項目征集、項目發包、項目評估、項目監督等方面規范項目管理,堅持“權隨責走”和“費隨事轉”的原則,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的資源整合機制,重點做好服務支撐體系的建設;推進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大部室的試點工作,使社區服務中心的內設部門能夠適應中心的六大功能定位。
四、推進服務方式的創新
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之后,給社區服務工作帶來發展良機,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亦面臨機遇和挑戰。創新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區服務中心的作用,成為當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依據社區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定位,提出推進社區服務中心服務方式的創新,實行三個拓展,即服務群眾拓展為服務組織;提供服務拓展為組織服務;服務陣地拓展為引領帶動。
服務群眾拓展為服務組織是實現社區服務中心服務領域擴大化的有效形式,是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的創新。服務組織首先要搭建服務組織的平臺,為服務組織、服務群眾創造條件;其次是要建立服務組織的管理辦法,保障服務質量;最后是建立服務組織的激勵機制,保障服務組織充滿活力。
提供服務拓展為組織服務。社區服務中心做強做大是相對的,不可能做到包攬服務,要善于利用地區人力、物力、場地等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組織服務。
服務陣地拓展為引領帶動。依據社區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在培訓、活動、發展、中介和培育、資源以及調研六個方面起到帶動作用,促進社區服務的全面發展。
五、強化社區服務中心作用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今后一段時期,社會建設將成為街道的重點工作之一。社區服務中心也應該在街道的領導下,不斷研究和探討社會工作的開展。
(一)建立志愿者服務基地。目前全區的志愿者隊伍達到十萬人以上,志愿者注冊登記人數達到8000多人,志愿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當前需要高度重視的是志愿者服務基地和服務項目、服務崗位的開展,通過“基地”、“項目”、“崗位”的建立,把服務與需求銜接起來。例如“與空巢老人結對子”、“文化團隊小教員”、“圖書管理員”等等,都可以由志愿者擔任。既可以采取“崗位”、“項目”公示的辦法告之志愿者,也可以通過“基地”建設,成為志愿者工作安排的集結地,拓寬志愿者服務的項目領域。要在“四個建立”上不斷推進志愿者工作有序的開展,即建立注冊登記制度、建立培訓制度、建立具有區域特點的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庫、建立志愿服務的激勵制度。
(二)培育公益性服務組織。社會組織的建設既要重視社區內社會組織的發展,又要在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服務組織上下功夫,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要依據功能定位積極發揮作用,要了解區域內社會服務組織的運行情況,配合街道相關部門做好社會服務組織的培育工作。
(三)開發社工崗位,培養社工人才的試點工作。有條件的社區服務中心可以在社工崗位的開發、社工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開展試點工作,在青少年教育、社區矯正、老年人的心理咨詢等方面嘗試崗位開發,在街道的領導下,按照市、區的統一部署,積極推進社工人才培養。
(四)突出重點服務項目。調查顯示,社區內服務需求較大的群體是老年人,在社區中參加社會活動較多的也是老年人。老年人在文化生活、家庭生活中需要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服務,加強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在為老服務中的作用是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
1、充分發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為老巡視服務的作用。建立為老服務臺賬,形成老年人口基礎數據與服務的對接,最大限度地滿足有需求服務的老年人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享受到服務,逐步填補為老服務的空白,特別是對身邊無子女老人的服務要做到全方位。
2、不斷研究和創新服務模式。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開展為老服務。例如在解決老年人就餐服務中,可以探索通過在社區建立老年飯桌、依托轄區單位食堂、依托街道敬老院送餐、依托定點餐館設立專區等多種途徑實現服務。同時,要研究送餐服務的市場運作,不斷創新服務模式。
3、要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要在解決老年人洗澡、理發、送液化氣罐等生活困難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要在不斷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以及其它老年人喜愛的服務項目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
七、落實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街道辦事處要加大對社區服務中心工作的領導,發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按照社區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拓展服務內容、服務項目,整合區域資源,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把滿足百姓的服務需求作為衡量和評價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主要標準,保障社區服務中心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決策管理、項目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設施管理、考核評估等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一是有條件的街道可建立社會組織和社區服務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征集、項目招標、項目評估和審批、項目監督等程序,發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承接培育和中介的功能作用;二是按照京民社區發〔20*〕292號文件精神,保障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運維經費和公益項目的管理經費到位,加大加快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改革試點工作。
- 上一篇:淺析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
- 下一篇:外資銀行流動性監管論文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