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種糧農民綜合補貼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4 03:09:00
導語:財政局種糧農民綜合補貼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切實做好全縣對種糧農民綜合補貼(包括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好對種糧農民補貼的相關惠農政策,調動糧食生產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糧食綜合補貼的原則
(一)堅持向糧食主產區傾斜的原則。糧食直補資金要全部用于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并重點向糧食主產區傾斜。
(二)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h對各鄉鎮核定補貼規模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農民兌付補貼繼續實行村級公示制度;各項補貼政策、分配依據、兌付方式都必須向糧農公開,確保宣傳到戶,保證符合條件的種糧農民都能夠公平地享受到補貼政策。
(三)堅持簡便易行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分配和兌付辦法,做到辦法穩定、程序簡化、周密規范。
(四)堅持一次發放的原則。20**年對種糧農民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要在規定時間內,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充分考慮了全年農資價格預計變動對種糧農民增支的影響,采取一次性發放辦法,原則上年內不再隨農資價格的變動而調整。
(五)堅持政策穩定的原則。本實施意見所確定的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分配依據、原則,對糧農兌付補貼的依據、發放方式和渠道等相關政策,今后原則上保持相對穩定,不做大的調整。
二、糧食綜合補貼的對象
糧食綜合補貼的具體對象為全縣范圍內從事糧食等農作物生產的農民(包括農業、農墾、林業、監獄、勞教系統國有農場種糧職工)。農民承包地實施流轉的,原則上補給原承包戶,承包方與流轉方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三、糧食綜合補貼資金規模和資金來源
(一)資金規模。20**年全縣對種糧農民綜合補貼資金規模3175.8萬元,其中糧食直補規模824.7萬元;農資綜合直補規模2351.1萬元。在此補貼規?;A上,有條件的鄉鎮可以適當增加補貼規模。
(二)資金來源。糧食直補資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的糧食風險基金安排;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由中央財政增撥的糧食風險基金安排。
四、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分配依據
(一)各鄉鎮糧食綜合補貼資金規模的確定。糧食直補資金保持上年規模、分擔比例不變,新增面積按屬地標準增加規模;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在保持上年存量(基本規模)的基礎上,增量部分按補貼面積計算的全縣統一標準平均分配。
(二)對種糧農民補貼資金的分配依據。以第二輪土地承包面積作為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計算、發放依據(其中現有果樹等經濟林面積不予補貼);第二輪土地承包尚未完成的地區,以及未實行土地承包的國有農場,原則上以原計稅面積作為補貼資金兌付依據。農民承包地實施流轉的,原則上補貼給原承包戶,流轉雙方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五、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撥付和監管
(一)補貼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糧食綜合補貼資金通過省、市、縣級財政部門在同級農業發展銀行開設的糧食風險基金專戶進行封閉管理??h級財政部門要在糧食風險基金專戶“糧食綜合補貼資金”明細賬戶中,對糧食直補資金和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進行分賬核算,單獨反映,便于統計和監督。同時,要求以鄉鎮為單位設立糧食綜合補貼資金臺賬,確保補貼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
(二)補貼資金采取縣按規模核定,鄉鎮據實發放辦法??h財政依據財政和農業部門核定的分配額度,據實將補貼資金撥付到鄉鎮財政所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的“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專戶;鄉鎮財政所、農經站在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到達“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專戶后,按已經公示農戶和補貼額度直接打入農戶在銀行的存款賬戶。
(三)為避免截留、挪用、扣款等問題,保證資金安全,20**年對種糧農民兌付補貼資金,繼續實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形式,通過儲蓄存折(或卡)將直補資金一次性發放到農民手中。
對種糧農民發放的儲蓄存折(或卡),一律不得收取任何相關費用,不得扣收各種款項。種糧農民要妥善保管補貼存折(或卡),確保賬戶內至少保留一元錢,不得清戶,長期使用。20**年已領取補貼存折(卡)并確認丟失的戶農,自行負責補辦補貼存折(卡),并承擔相關補辦費用。
兌付補貼的儲蓄存折(卡)必須由農民自行保管,自行支取補貼款,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統一保管農民補貼存折(卡)和統一支取補貼款;如有農戶確實不在家或找不到的,儲蓄存折或資金暫由農經站或財政所負責保管。
(四)健全糧食綜合補貼公示制度。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發放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農民發放補貼繼續實行村級公示制度,每個農戶的補貼面積、補貼標準(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補貼金額等事項要張榜公示。
(五)兌付糧食綜合補貼資金,要向種糧農民發放《種糧農民綜合補貼通知書》。通知書中必須注明:享受補貼的二輪土地承包面積、補貼標準(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應發放補貼金額等內容。
(六)健全糧食補貼基礎檔案管理工作。糧食綜合補貼的相關資料,必須分類歸檔,嚴格管理。
(七)加強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監管,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補貼資金兌付過程中,不允許抵扣任何稅費和債務,堅決杜絕截留、擠占、挪用和騙取補貼資金等違紀問題的發生。
(八)要求20**年糧食綜合補貼資金兌付工作要求在3月20日前全部結束。
六、糧食綜合補貼實行全過程網絡管理
根據國家要求,20**年起對種糧農民綜合補貼資金發放過程,包括對種糧農民基本信息變化情況、村級公式表的輸出、補貼資金的分戶計算、補貼資金發放明細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門提供分戶數據等在內的各項工作,全部通過“中國農民補貼網”實行嚴格的全過程網絡管理。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一)完善補貼網絡數據。各級財政、農業部門密切配合,以鄉鎮為單位,在20**年補貼網絡數據基礎上,結合20**年補貼范圍、農戶變動等實際情況,形成20**年基礎信息。
(二)核實錄入補貼面積,輸出補貼面積公式表進行村級公示。
(三)根據公示結果,調整錄入最終補貼面積分戶數據,核實錄入農戶補貼存折賬號,以縣為單位匯總經公示核準后的補貼面積,根據上級財政部門核定的補貼規模,分別計算全縣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標準,同時按全縣統一標準將補貼資金撥付到各鄉鎮。
(四)各鄉鎮通過補貼網絡,按照縣統一標準計算分戶補貼金額,打印糧食綜合補貼發放明細表,分別交農業部門和當地農戶補貼資金開戶銀行。
(五)農業部門按照補貼發放明細表逐戶發放補貼通知書;開戶銀行根據補貼發放明細表,直接將補貼資金打入農戶存折賬戶。
(六)縣財政部門于4月25日前將20**年補貼網數據上報市財政局,不再組織事后補錄數據工作。
七、建立糧食綜合補貼工作責任制
(一)糧食綜合補貼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為確保糧食綜合補貼政策全面貫徹落實,縣政府將成立糧食綜合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對此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各鄉鎮政府要對本地糧食綜合補貼工作全面負責,要責成財政和農業部門牽頭,由農發行、農信社、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組成糧食綜合補貼工作組,共同做好相關工作。財政部門負責糧食綜合補貼資金的籌集、撥付、監管,通過補貼網絡配合農業部門搞好補貼資金兌付工作;農業部門負責提供及核實補貼面積,政策宣傳、培訓及補貼資金(存折)的發放;農信社負責配合財政、農業部門做好補貼資金劃撥、發放等相關工作;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負責對補貼政策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糧食綜合補貼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補貼資金等問題,要堅決查處,嚴肅處理。
(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按縣定原則和辦法,組織制定本地區的具體實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將補貼資足額兌付到農民手中,確保糧食綜合補貼政策貫徹落實。
(三)切實做好糧食綜合補貼政策的宣傳工作。要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糧食綜合補貼政策。采取多種方式答疑解惑,讓農民了解政策,懂得政策,切實保證糧食綜合補貼工作順利進行。
- 上一篇:政治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林業局社區綠化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