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企業保增長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22 10:32:00

導語:服務企業保增長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企業保增長工作意見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可能進一步擴散和蔓延,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為幫助我區企業積極應對困難,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努力實現“四個確保”的目標任務,*區委、區政府圍繞“幫企業、優服務、促發展、保民生”,積極行動,認真部署,在全區范圍內全面開展服務企業增長工作。具體意見如下:

一、幫企業加大服務企業力度

(一)加大銀企聯合,緩解融資瓶頸。*區政府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和溝通,積極搭建金融機構與企業雙向溝通的平臺(如:組織銀企懇談會、項目推介會),提高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之間信息溝通效率和覆蓋面;協助銀行進一步簡化信貸程序和降低貸款成本,鼓勵銀行對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大資金傾斜力度,鼓勵各金融機構推出服務企業保增長優惠政策,支持銀行創新信貸和理財品種,幫企業量身定做信貸方案。

(二)加快擔保審貸,加大扶持力度。區擔保中心要進一步加快貸款擔保審貸辦理速度,建立優質企業貸款信用擔保綠色通道;要加強與貸款銀行合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本區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服務中心推薦的貸款擔保企業,其貸款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執行,按時還貸后實施全額補貼區級擔保費。

(三)總結試點經驗,拓寬資金渠道。總結組建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民欣小額貸款公司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第二家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在利用小額貸款公司拓寬資金渠道的同時,將政府監管融入服務中,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小額公司業務推介,為中小企業和小額貸款公司牽線搭橋;另一方面擴大小企業服務面,增加受益小企業數,要達到金融監管的小額化要求,降低小額貸款公司經營風險,確保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良好,以利于今后增資擴股使更多小企業受益。

(四)加強政策指導,鼓勵企業上市。對擬上市的企業加強培訓和政策宣傳,積極鼓勵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在中小企業板塊和創業板塊中解決資金問題。加快建立統一的“*”(企業資源庫、專業機構庫、專家庫和網上資訊平臺),及時溝通掌握企業改制上市動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五)組織企業申報,爭取更多資金支持。積極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決定,對接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國家、市科技重大專項,對接*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密切跟蹤上級科技扶持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引導資金、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等工作進展,及時組織企業申報,爭取得到更多的專項資金支持。

(六)完善扶持政策,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圍繞“效益經濟”和“稅收經濟”,加強區域扶持政策研究,及時出臺促進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注重發展資金和服務雙重激勵效應,優化投資發展環境,贏取比較競爭優勢,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七)建立補貼資金,緩解企業經營壓力。針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用工成本上升的狀況,實施政策聚焦,落實困難企業崗位補貼或社會保險費補貼,幫助解決企業用工壓力;針對金融危機影響,對困難企業在職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并給予相應補貼,穩定職工隊伍,維護社會穩定。

(八)規范審批收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嚴格按照市政府規定的標準規范收費行為,明確各部門職責,嚴格控制和限期清理收費項目,同時加強對各中介機構等的收費監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優服務營造優越發展環境

(九)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圍繞“廉潔高效、便商利民”服務宗旨,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創新工作方式,擴大工商登記服務網絡延伸到工商所,加大實施聯合會審的實施和聯合預驗收工作力度。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從而確保項目落戶我區。

(十)完善“三全一線通”企業服務熱線。建立健全由區分管領導擔任第一召集人的*區“三全一線通”企業服務熱線聯席會議制度,對*區投資服務中重大、重要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題協調會。加強熱線電話按分類處理,提高值班人員責任意識和應急處置水平。建立“熱線電話”反饋制度和重要事項走訪制度,傾聽企業有關熱線電話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十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在出臺幫助企業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同時,進一步落實責任制,確保政策落實到位。既做好對企業的政策操作培訓,又采取各種方式,主動送政策上門。通過政策宣傳輔導,加強政策落實,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

(十二)開展個性化稅務服務。縮短急需辦理稅務登記證的辦理時間;對確有實際困難并符合征管法所列緩繳申請條件的納稅人,在第一時間內審核、受理納稅人的緩繳申請;對因防偽稅控最高開票限額的限制,而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依申請,通過核實,可提高防偽稅控系統最高開票限額至十萬元。

(十三)柔性調處勞動爭議。加大勞動保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對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以調為主,先調后裁,多調少裁。實施勞動爭議仲裁建議書制度,在調解、仲裁過程中,發現企業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以書面形式向企業作出提示,盡量減少對當事企業的負面影響。

(十四)規范勞動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行為,強化執法服務意識,統籌發展經濟、服務企業與維護勞動者權益之間的關系,注重整改,慎用處罰,引導企業規范勞動用工管理。

(十五)營造良好法制環境。正確處理好“打擊與保護、查案與預防、關注與服務”三個關系,堅持區別對待、慎重處理,做到當寬則寬、該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依法嚴厲打擊嚴重侵犯人身安全、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秩序等犯罪行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訴訟指導與風險釋明,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案件予以緩交訴訟費用;對通過后續經營能恢復清債能力的被執行企業,通過執行和解、債權轉股權等執行方法,維持其一定的經營資產,幫助其逐漸恢復清償能力;與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司法局、區總工會共同建立勞動糾紛聯合化解機制,快速解決勞動爭議。

三、促發展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六)加強100戶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加強對全區100戶億元企業的運行監測,建立百戶企業運行安全監測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四套領導班子掛鉤聯系、各委辦局領導重點走訪、鎮(工業區)領導普遍走訪企業的制度,定期對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及時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搭建政府和企業之間溝通和聯系的橋梁。

(十七)積極培育規模企業成長。完善對企業的服務機制,加大對中央、市各項政策落實的落實力度,創造性地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培育規模以上企業;對列入市經信委的96家成長型企業開展主動服務、優質服務,特別是對5家列入重點的成長型企業加強政策聚焦。

(十八)強化項目管理和跟蹤服務。強化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和管理制度。建立聯絡員制度,密切跟蹤120個重點項目,對項目進展中遇到的困難做到早了解,早解決,加快項目的進展,確保項目的早日產出。特別是59個市級產業重點項目,做好貼身服務,確保盡快落地。

(十九)鼓勵企業提高科技含量。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技術中心的創建、科技小巨人的申報、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擴大內涵的再生產,加強對區重點技改、科技創新項目的補貼支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積極幫助企業積極創建品牌,提高對品牌創建的獎勵力度,切實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十)支持企業并購重組。靈活運用內、外資登記在企業并購重組中的作用,鼓勵和引導轄區企業運用股權收購、資產重組、股份回購、吸收合并等多種并購重組手段,盤活存量資產,推進戰略改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支持和加大服務*總部經濟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向集團型企業發展。

(二十一)積極推進企業節能減排。積極開展企業能源管理人員培訓,主動為企業提供能源利用診斷幫助,對能耗較高企業進行有效指導,實現業務剝離,產業梯度轉移;認真落實市區節能降耗相關政策,協助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享受優惠稅收政策,幫助企業走出能耗困局。

四、保民生促進就業崗位基本穩定

(二十二)建立健全促進就業責任體系。落實各鎮、街道、*工業區引導企業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的責任,健全區、鎮、村三級就業服務網絡,探索建立勞動力和就業崗位資源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勞動保障部門與經濟管理部門的聯手合作,推動新增企業崗位資源與促進就業工作的對接,促進本區勞動力充分就業。

(二十三)搭建“一站式”就業服務平臺。實行公共職介服務,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平臺,通過勞動保障12333網全天候、全方位服務。繼續舉辦春、秋兩季用工招聘洽談會;對一次招聘30名以上職工的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加大打擊非法職業中介現象,維護人力資源市場良好環境。

(二十四)加強企業用工指導。開展勞動合同鑒證、規章制度設計等專項服務,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用工風險,盡量減少和避免企業因不了解法律而增加違法用工成本。指導企業實行更加靈活的工時制度,解決生產任務不均衡的實際問題。簡化綜合計算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引導企業與職工開展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組織培訓等辦法,動員企業盡量少裁員、緩裁員或不裁員。對不得不實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引導其依法、合理裁員,并切實做好停產、關閉中小企業職工安置工作。

(二十五)建立健全職工下崗失業預警機制。建立企業停產、半停產報告制度,完善企業欠薪保障金墊付機制,落實企業裁員報告制度,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不裁員、緩裁員、少裁員,防止出現大規模集中裁員,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二十六)加大在崗職工培訓力度。對30人以上同一工種培訓需求的企業,實行單獨辦班,并根據企業作息時間安排培訓班次,實行優先培訓、優先鑒定、優先發證。對困難企業在職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并給予相應補貼,穩定職工隊伍。

(二十七)加大就業援助工作力度。完善就業援助員管理考核機制,以失地鎮保無業人員、“雙困”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有就業能力殘疾人為重點,開展“一對一”個性化服務,扎實推進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二十八)積極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落實有利于勞動者創業的扶持政策,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強化創業培訓,逐步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