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畜牧水產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2 04:54:00
導語:畜牧局畜牧水產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引領畜牧業,堅持用現代物資條件裝備畜牧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畜牧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畜牧業,用現代經營管理手段推動畜牧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畜牧業,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調整畜牧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以畜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切實加強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促進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及任務
畜牧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以上,畜牧業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肉類總產量同比增長10%以上,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10%以上。
計劃新建牛綜合改良點10個,完成牛雜交改良配種5.5萬頭、羊雜交改良配種2.5萬只、豬配種改良10萬頭(次)。推廣種植優質牧草3萬畝、冬閑田土種植一季牧草6萬畝,秸稈青貯、氨化13萬噸,推廣工業飼料10萬噸。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達到100%,豬瘟、雞新城疫免疫密度達到95%以上,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達到60%以上;確保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努力推進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發展現代畜牧業
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發展現代畜牧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畜牧業生產環境優化和資源節約,保障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實現畜牧業資源能量的多級利用與物質循環再生,結合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養殖小區建設、畜牧業“100強村”建設和沼氣工程的實施,加大圈舍改造力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處理,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化學物質的輸入,降低畜牧業生產活動給人類和環境帶來的的風險。要以加快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產業化建設步伐,轉變畜牧業養殖方式。積極培育適應市場的新型主體,密切生產者和畜產品市場之間的聯系,完善利益聯接機制,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進一步轉變畜禽流通和屠宰方式。加快科技進步,加強畜牧獸醫科技推廣體系建設,開展養殖戶、基層獸醫員和輸精員、飼養職業技能鑒定、動物疫病防控、實驗室診斷監測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技術培訓,加大科技入戶力度,轉變畜牧業科技支撐方式。充分發揮各地資源優勢,調整結構布局,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加大產業保護力度,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完善畜產品質量監控和追溯制度,實施畜牧業發展全程化監管,轉變畜牧業管理方式。
(二)提高組織化程度,推進產業化經營
積極扶持和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鼓勵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參與畜牧業項目建設,推行適度規模養殖,發展養殖小區和專業村,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認真落實國家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強對水城奔牛食品有限公司、鐘山區裕豐牧業有限公司、六盤水市中心區機械化屠宰廠等畜牧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和引導,加強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開拓市場,增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與養殖農戶通過利益聯接機制實現產銷和服務對接,形成圍繞龍頭建基地、建小區,依靠龍頭建基地、帶基地的格局。加強對現有畜禽及其產品交易市場的設施完善、服務配套和秩序維護,逐步建立健全畜產品市場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交易環境。
(三)抓好畜牧業基地及項目的實施,逐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
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把調整畜牧業結構、優化畜產品區域布局、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養殖小區建設、工業飼料推廣、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和發展生態養殖等工作有機結合于一體,是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和促進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各地要加強基地建設項目管理,嚴格執行基地項目管理辦法和統計報表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加強人員培訓,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要進一步鞏固基地建設成果,加快優質畜產品生產,認真做好基地項目建設工作總結,發揮好基地項目建設對提高本地優質畜禽比例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作用。采取項目覆蓋,集中技術力量和資金投入等措施,扎實推進畜牧業“100強村”及其它項目的實施工作,強化組織管理和技術服務,加強項目的跟蹤管理,確保項目按計劃完成。
(四)加強和完善服務體系建設,保障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
1、加強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牲畜品種改良工作,穩定和鞏固已建牛品種改良點,加大牛凍配點的建設力度,提高凍配率和單罐輸配數,力爭牛雜交配種產犢率達到55%以上。加強對本地山羊的提純復壯和雜交改良工作,逐步改善和提高本地山羊個體質量和群體結構。鞏固和擴大豬改點,加快三元雜交豬繁殖基地建設,提高優質雜交豬比重。抓好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工作,加強地方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畜禽品種改良,加強管理,優化服務,努力擴大良種畜禽的推廣面。積極探索、創新畜禽品種改良工作和管理機制,搞好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品種改良技術水平與經濟效益。
2、加強飼草料生產、加工和利用體系建設。實行草畜配套、以草穩畜、以草促畜,進一步加大人工種草工作力度,擴大人工種草面積,積極引導農戶種草養畜。推行林間種草和糧、經、飼三元結構種植。推廣糧草畜、林草畜生態養殖模式,提高種養效益。大力開展引草入田,有效解決畜禽冬春飼料不足的問題。認真抓好種草養畜示范樣板,引導農戶自主投入資金發展種草養畜。加強對天然草場的保護,提高天然草場資源的利用率。指導農民搞好農作物秸稈青貯和氨化,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加工利用率,提高農作物秸稈科技處理利用率。抓好全價飼料、濃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推廣,提高工業飼料的入戶率。
3、加強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建設。根據《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省動物防疫條例》及有關規定,認真落實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抓好春、秋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補針工作。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治,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加強動物產地檢疫工作,規范屠宰檢疫。加強紅果省際間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管理,強化省際間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檢疫監督檢查,防止動物疫病傳播。各縣、特區、區實驗室要全面開展實驗、診斷、監測工作,強化實驗室管理,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利用率,提高動物疫病監測、診斷水平和實驗室人員業務素質。抓好轄區內養殖場(豬50頭、牛20頭、羊30只、雞1000羽、鴨200羽、鵝30羽以上)免疫、監測、消毒、檢疫等動物防疫措施的落實。
4、抓好牧(種畜、魚種)場管理工作。按照《種畜(禽)管理條例》、《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及有關要求,加強種畜、水產苗種生產管理,提高種畜、水產苗種質量。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各畜牧(種畜、魚種)場改善生產條件,發展多種經營。通過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創新,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養殖生產效益,促進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五)抓好水產養殖技術推廣、漁業行業管理和漁業行政管理工作
鞏固和發展稻田生態漁業,積極推廣種草養魚、多品種混養等節支增效的養殖技術模式。積極開展水產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積極發展山塘生態漁業和城郊休閑漁業,探索我市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新路子,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實行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做好大水面漁業規劃,加快實施養殖證制度,加強水產養殖質量安全宣傳,規范漁藥使用管理,切實落實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各項措施,提高水產品質量。根據《漁業法》、《*省漁業條例》及有關規定,推進依法治漁,加強漁政管理,鞏固我市禁漁成果,深入開展查處電、毒、炸魚和打擊非法捕撈等專項執法行動,科學規劃和組織實施人工放流,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及漁船監管,維護漁業正常生產秩序。
(六)加強畜牧業投入品監管,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要求,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加強獸藥、飼料及畜產品安全監管,全面開展獸藥GSP制度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大畜產品中獸藥殘留和飼料中違禁藥品的監測力度,擴大抽檢范圍,提高抽檢密度,確保省下達獸藥、飼料抽檢任務的完成。深入開展違禁藥品專項整治。加快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加強養殖場(戶)和養殖小區標準化管理,建立健全動物防疫檔案、畜禽生產檔案,強化畜禽養殖環節投入品監管,初步建立可追溯的養殖全程監管模式。
(七)堅持依法治牧,營造畜牧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各地要認真做好《畜牧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畜牧法》,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認真履行應盡的義務。繼續貫徹《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省動物防疫條例》、《草原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種畜(禽)管理條例》等畜牧業法律法規,加強執法人員培訓,增強依法管理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同時,加強調查研究,密切關注各項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建議。
(八)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步伐
針對目前獸醫管理體制中存在的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清晰、體系不完善、隊伍不穩定、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薄弱等問題,各地要根據國發〔2005〕15號和黔府發〔2006〕18號文件及有關會議精神,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級畜牧獸醫技術支持體系,明確職能,理順關系,整合資源,完善和加強動物防疫體系,提高動物衛生監管執法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爭取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把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獸醫體制改革的重點,切實加強鄉、村級畜牧獸醫體系建設,穩定和不斷壯大基層畜牧獸醫隊伍,改善獸醫裝備條件,增加設施設備,提高服務功能。
(九)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畜牧水產業投入
各級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增加畜牧業投入,配足畜牧業項目資金,同時要積極爭取中央及省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試點示范項目等方面的投入,增加財政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地方支農資金及農村小額信貸資金的投入額度。充分調動和保護社會各方面參與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動員社會資金投入,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切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資以及社會閑散資金進入畜牧水產業開發領域。增加銀行信貸,在確保有償性、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的前提下,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對畜牧水產業的貸款力度。鼓勵、引導和支持企業和個人創辦龍頭企業,或以資金、技術參股,聯合其它經濟實體,組建龍頭企業。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賃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通過多渠道投入,加快畜牧水產業發展。
(十)切實加強領導,加快畜牧水產業發展
各級畜牧部門要進一步轉變思維方式,運用市場經濟學理論及循環經濟學原理指導畜牧水產業生產。轉變工作思路,鼓勵企業和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參與畜牧業項目建設,將部門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維護市場秩序和防范風險上來,推進事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加強督查監管,加大產業保護力度,促進基層公益性和經營服務性職能分離。
加強畜牧水產業信息網絡建設,構建六盤水畜牧水產業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各地信息員隊伍,廣泛宣傳各地發展現代畜牧水產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為現代畜牧水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地區的畜牧水產業發展經驗,指導畜牧水產業生產。
加強畜牧部門自身建設,創造性開展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工作經驗,突出畜牧水產業發展的特色和閃光點,突出在農民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探索服務新模式,努力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加強對基層畜牧獸醫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基層畜牧獸醫科技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各級畜牧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認識畜牧水產業發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切實增強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握機遇,銳意創新,扎實工作,重視細節,狠抓落實,推動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
四、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為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全市各級畜牧部門要立足工作實際,服從和服務于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大局,建立高效、務實、有序的機關工作機制。切實抓好政治學習和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重要會議、文件和領導講話精神。積極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專項教育活動,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堅強的廉政紀律保障。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增強班子的凝集力、戰斗力。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制定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努力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畜牧水產系統管理體系。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加強對組織建設和群團工作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在畜牧水產工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落實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積極扶持計生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圍繞政務服務窗口,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抓好檔案、普法、機要保密、信訪、行政審批等工作,積極開展“雙學雙比”工作及“三滿意”創建活動。鞏固黨員先進性教育取得的成果,完善學習和工作制度,嚴明工作紀律,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進一步增強建設現代畜牧水產業的干勁和信心,加快全市畜牧水產業發展。
- 上一篇:農村化學實際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煙草局局長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