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觀光旅游農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26 11:54:00

導語:旅游局觀光旅游農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局觀光旅游農業實施意見

隨著*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觀光旅游農業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現就發展*市觀光旅游農業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任務目標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和*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為基礎,以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中心,逐步把觀光旅游農業培育成具有一定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任務目標: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在旅游景區周圍、交通干線兩側和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構筑起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市觀光旅游農業新格局;建立起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層次和規模,具有觀光、休閑、體驗和科普等多功能的觀光旅游農業基地;通過發展觀光旅游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

(三)遵循原則:

1.注重實效、循序漸進的原則。觀光旅游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各縣(市)區要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堅持速度、規模和效益的統一。近期,優先開發生產基地有規模、資源環境好和交通便利的觀光旅游項目,積累經驗,逐步展開。

2.全面規劃、突出特色的原則。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制定科學的發展觀光旅游農業規劃。要適應回歸自然和觀光休閑的心理,注重文化品味,突出地方特色,體現鄉土風情,展示農業高科技成果。

3.用市場機制開發建設的原則。發展觀光旅游農業,項目建設、資金投入和經營管理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參與開發建設。

4.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發展觀光旅游農業要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關系,防止濫占耕地,加強環境保護,實現觀光旅游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區域布局與重點項目全市發展觀光旅游農業,按照由近及遠,功能配套,點線面連接,依托農業資源,結合旅游景區建設的構思布局。近期抓好以下重點項目:

——*藥鄉國家森林公園。充分利用1233.2公頃森林資源,營造風景林、特藥景觀、特花景觀、特果景觀、瓦崗寨景區、南臺景區、天池景區、長城嶺景區、幽靜谷景區等,建成以森林景觀、人文景觀、藥鄉為特色,觀光旅游為主體,休閑、度假等多功能的森林旅游基地。

——*農高區觀光旅游區。在不斷完善現有設施的基礎上,開發建設*泉興農業公園和觀光農業旅游區。農業公園以智能溫室、組培等科技項目為特色,興建自耕園區,讓市民及中小學生自種、自養、自管、自收,培養農業情趣。觀光農業旅游區規劃建設科普展覽、垂釣、百花觀賞、百果游覽和蔬菜觀賞等項目,把農高區逐步建成近郊以農業高科技為特色的觀光旅游基地,充分展示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

——淡水珍品觀光基地。利用市淡水魚研究所的300畝土地,引進、繁育、推廣、展示國內外淡水養殖珍貴品種,興建垂釣基地,建淡水品大世界、人工湖、游泳池、湖邊農家樂及珍稀動物觀賞項目,開辟近郊觀光一日游活動,開發禮品水產品。

——美里湖觀光農業景區。以美里湖為中心,規劃建設美里湖路兩側10個村28平方公里,近期開發2000畝,重點建設興達養殖園、通達垂釣園、美里度假村、美里湖樂園、舜玉民俗園等,以此帶動和輻射周邊地區,建成*市西北近郊以垂釣為特色,集垂釣、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觀光農業景區。與此同時,抓好玉清湖水庫周圍觀光農業的建設,

使之形成一個新的觀光農業景點。

——鵲山觀光農業景區。以鵲山自然景觀和鵲山調蓄水庫為依托,以鵲山林場1.5萬畝森林植被景觀為主體,建設生態經濟苑、森林公園、立體種植、垂釣等水景開發、山景開發項目,整修扁鵲墓等十余處人文景觀,建成*市北部近郊以森林旅游和山、湖、河為特色的觀光農業基地。

——龍洞萬畝優質林果景區。以龍洞自然景觀為依托,沿龍洞路到市高新區兩側,規劃開發10余個村莊1萬余畝果品觀光采摘園。重點在歷下區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上百畝的采摘、休閑、娛樂項目,在草山嶺村建設農家樂園1處,開發建設川龍溝大峽谷,建成*市東部近郊集自然景觀、采摘、休閑、探險、科考于一體的觀光農業景區。

——佛峪特色林果采摘區。在市中區井家溝等4個葡萄專業村發展5000畝葡萄基地,在十六里河鎮發展6000畝紅荷包杏基地和黨家莊鎮發展油桃、水晶梨等2000畝,形成南部近郊觀光農業景點。

——南部山區觀光農業景區。以交通干線為主,以*野生動物世界、藥鄉景區、四門塔景區和七星臺莊園等景區為依托,以山水為特色,以農業文明和山區農村文化為主線,以農業景觀、農事活動及農村文化習俗為主要內容,開發建設“1個旅游圈、3個觀光農業片、20余處觀光農業點”。1個旅游圈即以仲宮為起點,向南經高而到藥鄉林場,從藥鄉林場經黃巢水庫到跑馬嶺景區、四門塔景區,經柳埠到七星臺,沿仲垛公路經繡川到仲宮。3大觀光農業片分別是:以休閑、賞花、采摘為主要內容的仲宮觀光農業片,以娛樂、度假、農家樂為特色的柳埠觀光農業片和以觀賞、生態、休閑為主的西營觀光農業片。20余處觀光農業景點是:仲宮太甲休閑農莊、菠蘿峪森林旅游、劉家峪等賞花采摘區;柳埠千禧樂園、王家峪、大會、曲柳峪及堯莊等果品采摘區;西營西嶺角萬畝板栗觀光旅游、西營革命遺址觀光旅游和蟠龍山森林公園觀光旅游區;繡川萬畝紅葉觀賞及大佛地區觀光旅游區;高而錦陽川觀光旅游區等,把南部山區5個鄉鎮建成觀光農業景區和旅游區。

——華山景區觀光農業開發區。以華山景區為主,沿機場路兩側,開發萬畝荷花觀賞和垂釣、娛樂項目,開辟以水稻觀賞為特色的具有江南風光的觀光農業新景區,在遙墻開發溫泉浴,在唐王周圍建設垂釣、休閑、度假區,在機場周圍地區開辟珍稀植物觀賞區和綠色觀賞長廊。

——章丘觀光農業景區。在南部山區以垛莊為主,輻射帶動曹范等山區鄉鎮,發展山區觀光、旅游和果品采摘項目。在官莊鄉以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為龍頭,建設6處特色農業示范園,開發萬畝苗木花卉觀賞園及狼窩山小流域觀賞區,在中北部開發現代農業一日游觀光旅游線路,在白云湖開發建設萬畝荷花觀賞、垂釣、水上娛樂等項目。

——長清104線觀光農業景區。以五峰山、靈巖寺、蓮臺山等景區為襯托,開發建設五峰山小庵觀光農業區、徐南山度假區和德王陵萬畝杏園觀光采摘區;萬德鎮開發建設6000畝臥龍峪觀光生態農業區和靈巖寺周圍地區農家樂、采摘等觀光旅游項目;張夏鎮沿蓮臺山路兩側開發觀光農業景區和八寶峪現代農業景區。

——孝里觀光農業景區。以大峰山和齊長城為主,大力開發孝里洼垂釣、休閑、度假及民俗旅游,形成現代農業與古文化相結合,名山與黃河相襯托的觀光農業格局。

——平陰觀光農業景區。重點開發獨具特色的玫瑰花觀賞區,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管理水平,開發玫瑰產品,逐步形成玫瑰農業文明。開發建設大寨山森林公園,輻射帶動洪范池鎮等周圍地區,形成集森林旅游、果品采摘、農家休閑于一體的觀光農業基地,建設城西萬畝垂釣中心。

——濟陽觀光農業景區。沿220線兩側建設崔寨現代農業科技園、稍門等鄉鎮10萬畝稻藕風景區、2.6萬畝紅提葡萄長廊和太平萬畝西瓜采摘等項目。

——商河觀光農業景點。規劃建設以玉皇廟鎮為主的黃崗優質果品基地,以岳橋鄉為主的優質大蒜采摘基地及徒駭河風俗旅游基地。

三、幾項政策措施

(一)觀光旅游農業享受農業稅收的有關政策。利用“四荒”資源興建的項目,執行“四荒”開發的相關政策。

(二)加大對觀光旅游農業建設項目的投入。觀光旅游農業是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增長點,市、縣(市)區要作為扶持的重點,分別列出專項資金,用于項目基礎設施的扶持投入或貸款貼息,各級計委、農業、林業、水利、交通、供電、電信等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對市里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給予積極支持。

(三)搞好觀光旅游農業的服務設施建設。景區建設是觀光旅游農業的基礎,必須高起點、高品位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并與農田水利、農村小城鎮、旅游景區、農業科技園區以及農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根據項目進展情況,適時開辟農業觀光旅游專線,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加強導游人員的業務培訓,搞好餐飲、娛樂和住宿等服務業的配套項目建設,并盡快開發觀光農業產品、生態旅游商品,不斷豐富觀光旅游農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