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學校實教育工程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21 04:24:00
導語:教育局學校實教育工程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切實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市教育局決定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讓校園活起來,使教育質量提上來,使全市中小學生高興快樂地學習,幸福健康地成長。
一、充分認識實施“降、活、提”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實施“降、活、提”工程是全面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教育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實施“降、活、提”工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確定了把新*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區,建成人民群眾幸福之都的宏偉目標。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質量,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實現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
3、實施“降、活、提”工程是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要全面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市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到:教育工作不僅要使學生有文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不僅要使學生智育得到發展,還要使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4、實施“降、活、提”工程是切實減輕中小學偏重課業負擔的有效手段。群眾對學生課業負擔問題反映較多,偏重的課業負擔已不同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實施“降、活、提”工程,把學生從偏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必須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
二、實施“降、活、提”工程的方法和措施
1、把學生課業負擔降下來的方法。第一,規范學年教學時間。全年教學時間39周,其中上課時間35周;每周教學天數為5天,嚴禁學校利用寒暑假和國家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到校集中補課或上新課。第二,嚴格作息時間。1、走讀學生上午到校和下午離校時間。①夏(秋)季(“五一”假后至十月底)小學到校時間不早于7:40,初中不早于7:20;離校時間小學不得遲于17:10,初中不得遲于17:50。②冬(春)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底)小學到校時間不早于7:50,初中不早于7:30;離校時間小學不得遲于16:30,初中不遲于17:30。學校提前10-20分鐘開校門。2、寄宿學生作息時間。早上起床時間,小學不得早于7:00,初中不得早于6:30。晚上就寢時間不遲于21:30。第三,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增加教師自身的學習、工作負擔,強化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力爭使全部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現代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藝術、淵博的學科知識、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第四,嚴禁分快慢班。從2007年秋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分班已統一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操作,嚴禁各學校私自調整分班結果,嚴禁根據考試成績分快慢班。第五,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要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不得以任何借口擠占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課時。第六,嚴格教學用書管理。要按省、市下發的《用書目錄》選用學生用書,各縣區、學校或教師不得組織統一購買教材以外的教輔用書、報刊、雜志等。第七,嚴格控制作業量。小學1-2年級不留課外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每天控制在1小時以內并提倡布置活動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初中書面家庭作業每天不超過1.5小時。課外作業內容要精選,難易要適度。嚴禁教師布置大量機械重復和抄寫性的作業以及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和用作業懲罰學生的做法,對少數完成作業確有困難的學生,可布置選擇性作業,不要求全部完成。第八,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小學每學期只能以學校為單位組織一次期末學科考試,成績應以等級形式通知學生,不得組織期中考試;初中實行每學期期中、期末兩次學科考試,禁止舉行任何形式的周考、月考等名目的其他考試。不得按考試成績給學生、班級、學校、教師排名次,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張榜公布考生成績。同時要改革命題方式,控制試題難度,杜絕出“難、偏、繁”題型。第九,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加大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額分配比例。第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還要重視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廣大中小學生高興快樂地學習,幸福健康地成長。
2、讓校園活起來的措施。學生的負擔降下來了,并不是單純地還給學生清閑,而是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學校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達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讓學生身心在活動中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升華,素質得到提高的目的。一要注重學校文化的挖掘發展。落實十七大提出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根據各地、各校不同歷史、人文、自然實際,發掘各具特色的學校文化內涵,培養文化載體。二要注重校園建設。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使校園處處體現教育和熏陶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良好育人環境;建設書香校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與書為友、以書冶情;根據學校歷史和辦學特色,結合時代要求,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今年適當時候,市教育局將選擇校園文化開展好的縣區,召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三要提高校園文明水平。切實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落實好《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求,提高師生的文明素質,提高校園的整體文明程度。四要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青少年體質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關系人才培養質量。從今年開始,將體育成績納入初中升學考試總成績。同時要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要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五要加強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要按規定配齊音美教師,規模小的學校可采取學區教學或通過培訓由文化課教師講授音、美課程的方式,開齊、開足音美課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校園文化教育氛圍。鼓勵探索學校利用音樂課組織學生學唱地方戲,比如評劇、樂亭大鼓、唐劇等。六要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認真落實《初級中學教學常規》要求,強化課堂教學管理,創設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創設重視個性培養和發展的課堂、創設教學相容師生和諧的課堂,切實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手段。質量是辦學的根本,是教育的生命,我們全部教育教學的成果都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上。
堅持“三全”原則。一是要堅持全面性。要使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而不只是提高升學率。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而不只是注重少數“尖子生”。二是要堅持全員性。學校里的每一位領導,每一位教職工,每一名學生,都是提高質量的主體,要形成人人重視質量、關心質量、推進質量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堅持全程性。既要看結果,又要看過程。要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扭轉重智育、輕德體美的傾向。要規范辦學行為,解決違規招生、違規補課、違規辦班等問題。要遵循教育規律,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追求“綠色”升學率。
把課程改革和教科研活動作為提高質量的主抓手。大力加強教科研工作,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點轉移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軌道上來。要全面推進并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生科學文化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充分開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質量的根本之策。首先,要將師德放在首位,高尚的師德既是教師干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又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直接起到示范作用。廣大教師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其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制定出臺全市培訓計劃。切實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對市級骨干教師進行高級研修培訓;組織中小學教師參加學歷培訓,提升中小學教師學歷層次;大力開展全員崗位培訓,組織輔導教師集體備課,提高培訓水平;大力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組建特級教師講師團,深入農村對基層學校教師開展培訓活動。第三,嚴把教師入口關。進一步完善新進教師統一招考制度,選拔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建立新進教師到農村、到邊遠地區執教制度。第四,加大教師聘任制度推行力度,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建立職務聘任制度、績效評價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第五,建立教師合理流動制度,健全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制度,促進師資的均衡配置。
加強學校管理是提高質量的保障。要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中小學管理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中小學管理規范(試行)》的要求,按照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人文化的要求全面加強校園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把全市中小學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使教育教學質量邁上一個新臺階。
三、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狠抓落實
在全市實施“降、活、提”工程是一項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事,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各縣(市)區教育局和各中小學校的領導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把這項惠及近七十萬中小學生的工作落到實處。首先,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本《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并盡快下發到所屬學校。其次,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降、活、提”的具體工作。第三,建立責任追究制。對違反義務教育辦學行為要求的縣(市)區和學校,市教育局將根據違規程度給予不同的懲處。對隨意增加教學時間、不遵守作息時間、私自分快慢班和任意增加考試次數的學校,市教育局將給予全市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將按干部管理權限建議違規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給予違規校長行政撤職處分,同時對違規學校的主管教育部門也將給予全市通報批評并向所在縣(市)區政府進行通報。對違反其它方面規定的學校,將視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 上一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理論探究論文
- 下一篇:東亞貨幣合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