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意見

時間:2022-11-30 02:17:00

導語: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錫政發[20*]261號《市政府關于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區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構建“活力*、山水*、和諧*”,現結合我區外來人口的實際,制定20*年至20*年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

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爭創“兩個率先”先導區、示范區和創建平

安*、法制*的總體要求,堅持依法管理與親情服務并重、保障合法權益與打擊違法犯罪并舉的工作方針,建立健全條塊結合,綜合管理服務的體制,切實落實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各項措施,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積極營造外來人口安居樂業的人居環境、真誠服務的親情環境、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構建和諧宜人新*提供有效保障。

二、目標要求

實施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總體目標是:經過努力,使我區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體制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完善、服務到位,外來人口流動合法有序;使新市民生活有住所、工作有崗位、素質有提高、權益有保障;使外來人口結構優化和素質提高,與我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實現城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要求相適應,成為建設和諧宜人新*的有生力量。到20*年全面實現以下指標:

(一)全區新增外來人口“兩集中”點居住面積20*年達到13000平方米,其中:黃巷街道7000平方米,山北街道4500平方米,北大街街道1000平方米,惠山街道500平方米。20*年、20*年目標任務根據市下達的指標執行。(責任部門:區建設局、各街道)

(二)全區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合同簽訂率達80%以上,社會保險做到應保盡保;接受技能培訓率達80%以上;逐步落實最低工資保障。(責任部門:區人事和勞動局、各街道)

(三)全區已建工會的企事業單位中外來務工人員加入工會組織達90%以上。(責任部門:區總工會、各街道)

(四)全區外來人口子女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率達90%以上。(責任部門:區教育局)

(五)全區外來人口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患者的免費檢查和治療達80%以上,外來兒童計劃免疫疫苗接種率達到85%以上,外來兒童和孕產婦保健覆蓋率80%以上。(責任部門:區衛生局、各街道)

(六)全區建立及時清償民工工資和懲罰拖欠民工工資行為的機制。(責任部門:區人事和勞動局、區建設局、區法制辦、各街道)

(七)全區外來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率達80%以上。(責任部門: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各街道)

(八)全區外來人口接受法制教育、素質教育面達80%以上。(責任部門:區司法局、各街道)

(九)外來人員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責任部門:公安*分局)

(十)建立新市民居住證制度,落實新市民待遇。(責任部門:公安*分局)

(十一)建立健全“黨政領導,綜治牽頭,各方參與”和“以塊

為主,條塊結合,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外來人口管理服務體制,

確保編制、機構、人員、經費的全面落實。

三、工作原則

(一)屬地管理服務原則。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要高度重視“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全面落實用人單位“誰用人、誰負責”,房屋出租“誰出租、誰管理”,管理服務工作“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制,確保三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部門負責原則。區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圍繞“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開展管理服務工作,確保規劃指標的實現。

(三)依法管理與真誠服務并舉原則。各街道、各部門要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為外來人口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務,文明辦事;同時也要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嚴格依法辦事,不得以服務代替管理。

(四)保護合法權益與引導履行義務并舉原則。各街道、各部門既要切實維護外來人口的合法權益,依法查處和糾正侵害外來人口合法權利的行為,又要引導鼓勵他們提高綜合素質,履行市民義務,遵紀守法。

(五)控制總量與提高素質并舉原則。目前,我區外來人口總數占常住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三個城區中排列第一,各街道及區

有關部門應根據本地區人口、資源、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我區總體發展規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引導和督促用工單位招聘有文化、素質好、遵紀守法的外來務工人員,使我區外來人口的增長和總量得到適度控制,質量有所提高;同時通過宣傳教育、學習培訓等,切實提高外來人員的文化修養、道德法律意識、市民素養、崗位技能,確保外來人員素質與我區三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使我區人口結構得到改善,人口素質得到提高,經濟和社會和諧同步發展。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機構,履行職責。

1.區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區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增加區委宣傳部、區建設局、區統計局、區衛生局、區城管局、區婦聯、團區委、區總工會等部門。

2.區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成員會議,研究落實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的各項措施,制訂和完善各項制度,檢查和考核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

3.區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政法委(綜治辦)。區外管辦為非編常設機構,負責我區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的協調、指導、組織、推進、檢查、考核等宏觀管理工作,公安*分局要繼續發揮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的主力軍作用,區各職能部門要承擔相應的職責和任務,履行好職能。各街道要整合房屋租賃服務社的資源,依托綜治科和社區服務中心,建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中心,區、街兩級外來人口管理服務機構要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保障外來人口管理服務所需的經費,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社區建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站,在社區居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管理服務站負責人由社居委主任擔任,人員由社區民警、治保干部、民調干部、婦女主任和戶口協管員等組成。

4.各街道、各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的要求,充分履行職責,

有效組織實施本地區、本部門的“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要根據各自的職責、職能,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細化目標,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取得實效。

5.切實加強條塊結合、部門協作。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地區與部門之間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形成合力,確保本意見的全面實施。

(二)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1.統籌安居建設。各街道和區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外來人口安居工作的領導、指導、協調,把外來人口安居問題統籌納入統一規劃、計劃,研究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外來人口“兩集中”建設扶持政策,動員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新建經濟實用、設施齊全、租金低廉的外來人口公寓,改建閑置、廢棄的廠房、學校、倉庫等為外來人口集中居住點,擴建原有的“兩集中”點,確保我區按時完成市下達的“兩集中”居住面積。區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新市民入住廉租房、購買安置房的政策,鼓勵有經濟條件的外來人員購買商品房。要繼續推進房屋租賃服務社工作,提倡和鼓勵企地有組織地集中承租出租私房,企地共同抓好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建立外來人口相對集中管理服務的新機制。

2.強化就業保障。建立城區統籌就業機制,使新市民與本地居民同等享受無障礙就業。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其所屬公共職業中介機構要按規定免費為求職登記的農民提供職業介紹服務,加強進城就業培訓;其他職業中介機構要依法經營,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優質服務;有關部門要加大查處和打擊侵害外來務工人員的違法、違規及犯罪活動的力度,依法取締非法中介機構,維護職介市場秩序。努力提高用人單位與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合同的簽訂率,20*年達到60%、20*年達到70%、20*年達到80%,并指導幫助他們參加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做到應保盡保;督促用人單位為從事高風險職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生產安全。逐步落實外來務工人員享受我市最低工資保障待遇,切實解決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公平仲裁勞動爭議,維護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3.落實新市民待遇。各街道和區有關部門要逐步落實新市民的市民待遇,在子女就學、計劃生育、衛生防病、社會保險、證照辦理、科技申報、機關聘用、資格評定、勞模評選等方面,做到和我區市民同等待遇。結合市民待遇逐步落實,建立健全新市民居住證制度,20*年在區進行試點工作,20*年全面推廣實施,把市民待遇落到實處。

4.加強素質培養。全區各級黨組織、人民團體要加強對新市民中的黨員、團員、工會會員的組織管理,切實提高他們的組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使他們成為新市民在學習、工作、社會生活中的帶頭人;對新市民中的優秀分子,要加強教育培養,符合條件的要及時吸納到黨團組織中來。工會組織要提高入會率,20*年新吸收外來務工人員入會率達60%,20*年達到80%,20*年達到90%。婦聯組織要切實維護外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提高她們的法律意識和自護能力。各地區、各用人單位要通過市民學校、法制學校、入城入企教育、技能培訓等形式,在新市民中廣泛開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市民素質教育及崗位技能培訓,加強城區精神、市民公約、先進人物的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市民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履行維護城市秩序、參與治安巡邏、爭做好人好事等市民義務,使他們努力成為崇道德、守法紀、講文明、敬業愛崗的新市民。各級教育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要重視對新市民第二代、第三代的教育培養,切實把他們納入我區的青少年道德法律教育體系,使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切實解決新市民子女入園入托問題,使新市民子女從小就獲得較好的教育培養。全區外來學齡兒童少年的登記采集率達95%以上。

5.嚴格管理措施。各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各項外來人口管理措施,把管理的任務、責任、義務分解到基層組織及用人單位、出租戶等,著力構建“以房管人、以崗管人”的新機制,努力提高預防、發現、打擊極少數外來人員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外來人口的登記率要始終保持在90%以上,出租房戶主、用人單位、中介機構等治安責任書簽定率達95%以上,出租房登記率和旅館、招待所驗證率均達100%;加強外來重點人頭的列管,經主動提供線索的打擊率達60%,確保外來人員犯罪率在3‰以下。加強對民工子弟學校管理,不得將校舍租借給非法辦學的單位和人員。提倡和鼓勵各地區、各用人單位成建制招聘外來務工人員。

(三)務實工作,筑牢基礎。

1.加強新市民民本化管理服務組織建設。繼續推進和深化“新

市民親情理事會”等民本化管理服務組織建設,切實把新市民組織

起來,強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街道要加強組織領導,并將此項工作切實納入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安、勞動、教育、司法等部門要經常指導,幫助新市民解決居住就業、子女入學、維權幫困、糾紛調處等方面的問題;要積極發展新市民治安志愿者、信息員隊伍,引導新市民履行市民義務,共建平安家園。街道都要建立新市民民本化管理服務組織,提倡和鼓勵有條件的社居委、“兩集中”點、用人單位建立相應的組織。外來人口信息員比例面上不少于30%,外來人口數量較多的地區不低于外來人口與實有人口之比。

2.強化房屋租賃服務社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區房屋租賃服務社建設,根據“托管自愿、有償服務”的原則,經過廣泛宣傳發動,引導房主自愿委托簽約,20*年委托簽約率達到80%,20*年達到85%,20*年達到90%,使新村、小區、大樓出租房和外來人口得到有效管理與服務。

3.普遍建立外來人口聚居地調解組織,強化法律教育與服務。司法部門要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抓好外來人口普法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推進依法治區進程;依法受理外來人口法律援助案件,做到應援盡援;認真排查、妥善處理涉及外來人口的各類矛盾糾紛,積極疏導化解,努力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控制在萌芽狀態。發展壯大民調組織,200人以上外來人口聚居地人民調解組織建設20*年達到70%,20*年達到85%;20*年達到95%以上。

4.切實做好外來人口衛生防病和計劃生育工作。衛生部門,要加強外來人口疫情檢測,切實做好防病工作,提高健康素質,新市民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患者的免費檢查和治療達80%以上,外來兒童計劃免疫疫苗接種率20*年達到75%、20*年達到80%、20*年達到85%,外來兒童少年入托、入學憑證率100%;加強對外來兒童和孕產婦保健知識宣傳,深化保健服務與管理,外來兒童和孕產婦保健覆蓋率20*年達到60%、20*年達到70%、20*年達到80%以上。計生部門要加強對外來已婚育齡婦女的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生育管理,廣泛開展計生政策宣傳和技術服務,做到與本地人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婚育證明查驗率達85%以上,合同簽訂率達85%以上,計生管理服務率達80%以上。

5.強化戶口協管員隊伍建設。要嚴格按照外來人口集中住宿1000:l和分散居住400:1的要求,配齊配強專職戶口協管員隊伍,沒有配齊的,要盡快通過社會招聘配齊,戶口協管員的工資、獎金等由區統籌安排,納入財政預算。充分利用戶口協管員隨崗培訓基地,每人每年至少接受—次培訓,組織學習法律和業務知識,提升整體素質;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實行戶口協管員計件責任制管理模式,嚴格管理,加強考核,兌現獎懲;重視專職戶口協管員的待遇,在政治上、思想上關心他們,工資收入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資標準,社會保險應保盡保,確保戶口協管員隊伍成為政治上堅定、業務上過硬、工作上盡心盡力的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的可靠力量。重視和加強用人單位等專兼職協管員隊伍的建設。

6.落實經費保障。建立符合外來人口發展規律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隨著外來人口的增減而增減。按照稅費征繳規定,加大出租房屋房產稅和治安聯防費等的征收力度,改進征繳方法,實行收支兩條線,所收稅費完全用于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區、街道要把外來人口管理服務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當年經費不足時,及時補足。要按照我區實有人口的數量,撥付各職能部門的管理服務經費,保障“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順利開展。

7.強化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外來人口信息動態管理體系,區有關部門和各街道要加強外來人口信息的采集登記工作,逐級逐項落實,整合信息資源,建立共同的信息平臺,終端信息報送區外管辦。區發改局、公安、計生、勞動、教育、統計等部門對各自的信息系統要不斷改造升級,加強人口信息管理、維護、交流,為外來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四)深入發動,精心組織。

1.各街道、各部門要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實施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列為一把手工程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具體部署。

2.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動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向縱深發展。《*宣傳》要開辟專版專欄,反映工作動態,介紹典型經驗,宣傳先進事跡;各街道、區各有關部門都要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不斷推進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

3.嚴格檢查考核,促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區和區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新市民安居樂業工程的目標、任務,制訂相應的檢查考核獎勵辦法,嚴格實施工作責任制,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區每季度檢查一次,并通過檢查考核每年評選優勝街道2個、優勝職能部門3個,20*年評選先進街道2個、先進職能部門3個,并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街道也要開展定期檢查考核,及時總結經驗,推動工作健康發展。

本意見所稱的新市民,是指在我區辦理暫住證后,連續工作、生活、學習一年以上,有固定住所或相對固定住所,有合法穩定的生活來源,并符合我市計劃生育政策的外來務工(農)經商人員及其子女。

本意見所稱的外來人口,是指離開戶籍居住地,跨市、縣(市)來我區登記居住、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員,既包括外來人員的子女,也包括戶籍不在我市、關系掛靠在人才市場的各類專業人才,不包括港、澳、臺居民及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