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注冊入學”制度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8 08:50:00

導語:教育局“注冊入學”制度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注冊入學”制度工作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充分發揮我市職教資源的育人效益,確保我市職業學校的生源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我市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比例,確保今年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并超過75%,使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高,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適用人才,根據省教委《關于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蘇教職[2000]11號),經研究決定,今年我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試行“注冊入學制度

職業學校試行“注冊入學”制度,就是要在充分宣傳發動,切實明確意義,學生及家長自愿的前提下,中考前先行注冊錄取一部分學生。先行注冊錄取的學生仍需參加中考(畢業考試),但不再填報升學志愿。注冊錄取后初中階段的學習仍在原畢業學校完成。

為使這項工作操作規范、提高實效,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宣傳力度,上下形成共識

各初中(含完中的初中部,下同)和試行“注冊入學”制度的職業學校都必須建立以學校“一把手”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充分的宣傳發動,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全體教職工到全體畢業生及家長層層統一思想,使大家充分認識職業學校試行“注冊入學”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注冊入學”制度是一種規范的招生形式。它既是我市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舉措,又是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需要;既是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實施的要求,又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合理科學地引導學生向普高、中師、中專、職業中學合理分流的需要;既是全國、省教育工作會議的要求,又符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各校要在充分宣傳發動的基礎上,改變社會上存在的鄙視職業教育的錯誤觀念,把宣傳發動的重點放在那些初中畢業后不打算再升學或就讀普高有一定的困難的學生及家長身上,積極鼓勵畢業生參加注冊入學。就讀職業學校,既學文化知識,又學專業技術;既可推薦落實就業單位,又可通過對口高考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二、明確工作任務,理清工作思路

今年三月份,省教委在常州召開了職教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我省今后幾年特別是今年的職教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務。針對今年的招生工作,省教委負責同志指出,要保持全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勢頭,切實抓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尤為重要。各地各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地行動起來,做到輿論宣傳到位、工作力度到位、政策調控到位、事業目標到位。要層層建立招生責任制,嚴格進行考評。根據國家規定,我省將在74個職業中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凡未經過職業培訓的均不得就業。2000年全省職教招生工作思路要解放,形式要多樣,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建立和激活職教招生市場,務求今年職教招生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為了做好今年職教招生工作,針對今年全市初中畢業生人數偏少的實際,各初中要齊心協力、奮力拼搏,確保今年高中階段的入學率達到75%以上,職業教育的招生人數與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數要達到并超過1:1。為此,各初中要努力動員20%以上的初中畢業生到我市職業學校注冊入學,并動員其他初中畢業生填報職教志愿。本局將進一步完善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考核評估方案,對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高的鄉鎮(學校)和“注冊入學”比例高的鄉鎮(學校)適當加分激勵。“注冊入學”比例達畢業生總數20%的加5分,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再加1分。

三、把握條件,確保操作的規范性

各初中既要認真宣傳發動,堅持考生、家長自愿的原則,確保任務的完成,又要從德、智、體諸方面為職業學校把好關,注冊入學對象的基本條件:

1、思想品德好,遵紀守法,無違法亂紀等劣跡;

2、文化成績達到初中畢業合格水平,入學后能適應相關專業的文化課及專業課教學要求;

3、身體素質好,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已提前錄取市農業綜合技術學校的學生,視作已“注冊入學”,不得再到其他學校“注冊入學”。所有“注冊入學”的學生仍需參加統一中考,但不得再填報升學志愿。

今年試行“注冊入學”制度工作在時間上作如下部署:

5月21日至25日,各初中利用校會、班會、個別談心、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5月26日,各初中組織中考報名,同時組織注冊入學學生選報志愿,匯總統計注冊入學學生名單及報考學校,每位學生只能選報一所職業學校,可在選報的學校中選1-2個專業;

5月27日至28日,各初中指派帶隊老師,帶領學生到相關職業學校辦理注冊入學手續,有關職業學校必須做好接待服務等工作;

6月2日,各職業學校按畢業學校造學生名冊,到市局中教科辦理“注冊入學”審批手續,中教科匯總各鄉鎮(學校)目標完成情況。

非注冊入學的考生填報升學志愿的時間統一為5月30日至31日。

各職業學校務必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轉變現代職業教育觀念,調整專業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立特困生助學資金,積極推薦畢業生就業,為我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適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