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居地震工程實施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04 11:02:00
導語:農村民居地震工程實施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法制,依靠科技,通過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保障體系和技術服務網絡,增強廣大農民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農村民居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二)工作目標
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市防震減災工作要在繼續大力提高城區防震減災能力的同時,以發生中等強度地震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為基本目標,將村鎮民房和公用設施抗震防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動用有關力量,啟動“農村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力爭使我市農村民居在2020年前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能力。“十一五”期間,建立完善適合我市農民需要的房屋抗震管理和技術服務體系,在各鎮鄉(街道)建設一批分布范圍較廣、能影響帶動廣大農民群眾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區、示范戶,并逐步推廣。
(三)工作原則
1、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在加強政府支持和社會扶助的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通過典型宣傳、科學指導、政策扶持等多種途徑,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愿參與。防止違背農民意愿,脫離實際,盲目建設,硬性推進。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我市農村地區自然條件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3、堅持經濟實用、抗震安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幫助和引導農民建造抗震性能好、造價合理的房屋,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4、堅持統籌安排、協調發展。把實施農居安全工程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農村面貌的整體改善。
二、主要任務
(一)制定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
在市建設、規劃、地震部門的指導下,各鎮鄉(街道)應制定本區域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規劃,明確總體思路、分階段目標、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規劃要緊密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要求,充分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強村鎮建設規劃和農村建房抗震管理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科學選址、配套建設的原則,做好村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和修編工作,把抗震設防作為村鎮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鎮規劃的調控作用,使農民建房避開地震斷裂帶、抗震不良場地和滑坡、泥石流、塌陷、洪水等自然災害易發地段。對統一規劃建設和改造的民居,要按照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抗震設防,明確施工和驗收要求,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確??拐鹳|量。對村民自行建設和改造的房屋,要嚴格規劃、建設審批,積極探索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抗震設防質量管理機制和辦法。
(三)村鎮房屋抗震防震技術研究開發
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下各種典型結構類型的村鎮房屋,研究開發出成套的村鎮抗震防震技術,制定當地群眾經濟上能承受、簡單易行的抗震技術措施、方案和指導性建議;提出不同地域村鎮房屋的抗震設防目標,并通過編制地區性村鎮房屋抗震技術標準和抗震構造圖集的形式,指導村鎮房屋建造,提高村鎮房屋綜合抗震能力。
(四)村鎮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設
由于我市各鎮鄉(街道)在經濟發展水平、村鎮房屋結構、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及抗震防災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在全市使用一套模式推廣。要在對我市村鎮地震構造環境和建筑物普查及村鎮地震災害防御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選擇典型區域開展村鎮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設。通過示范工程建設,推廣已開發的村鎮房屋抗震防震技術措施,提高村鎮房屋的抗震防震能力,以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五)技術培訓與推廣
農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一批掌握民居抗震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農村建筑工匠來指導或完成抗震農居的建造工作。要對農村建筑工匠進行適當培訓,提高其抗震意識和民居抗震設計的基礎知識與能力。
(六)村鎮防震減災知識宣傳
要針對我市農村農民防震減災意識淡薄,對抗震知識了解甚少的狀況,加大農村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有效提高農民群眾防震意識和建設安全家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宣傳教育內容:⑴地震基本知識宣傳教育;⑵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宣傳;⑶村鎮房屋建設抗震知識宣傳;⑷地震時人員自救互救知識宣傳。
2、宣傳教育方法和渠道
⑴制作各類防震減災知識專題片,通過電視、廣播媒體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
⑵制定針對村鎮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的政府組織和管理規范,通過鄉鎮政府和村民自治組織進行宣傳;
⑶編制各類適合村鎮的防震減災宣傳材料,以各種方式進行宣傳;
⑷建設村鎮抗震防震服務網站。
(七)村鎮抗震防震技術服務網建設
農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項長期工作,為保證工程的長期順利實施,需要完善的技術與法規服務體系。要逐步建立農村抗震防震服務網,長期為村鎮建設提供法規、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服務網應能及時提供農村民居抗震防震技術支持,并根據農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具體實施情況,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服務網應先在農居地震安全工程開展程度較高的鎮鄉(街道)建立,再逐步推廣到其他鎮鄉(街道)。
在全市分層次建立服務網,市地震辦作為主管部門,在有條件的相關機構建立較高層次的技術支撐服務網,承擔長期為當地住戶和建筑工匠等提供咨詢服務與技術推廣的任務,逐步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形式多樣的服務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籌安排。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各鎮鄉(街道)、各有關職能部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加強領導,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各鎮鄉(街道)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發改部門要切實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以促進我市防震減災事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二)規范執法、依法行政。按照依法治國的戰略指導思想,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深入地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全體市民的法制觀念。加強行政執法的監督管理,嚴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防震減災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和法制化。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我市重大工程建設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和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工作,加強對地震監測環境和觀測設施的保護力度,確保防震減災工作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
(三)健全機制,協調發展。建立健全我市防震減災經費的投入渠道,發改、財政部門對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的投入作出統籌安排,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同級財政預算,并逐年加大對防震減災工作的資金投入,使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四)加速基建,培養人才。根據當前防震減災工作的現狀,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攻關,大力引進和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手段,推進地震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作用,促進科技與防震減災事業緊密結合,提高我市地震監測預報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才培養,造就一批理論水平高、熟悉監測預報技術的優秀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深度、廣度知識的管理人才。
- 上一篇:賓館財務管理制度計劃
- 下一篇: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