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管理意見

時間:2022-01-26 04:32:00

導語: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管理意見

一、農村稅費改革資金來源

省、市、縣級財政安排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農業稅按稅費改革后的政策由縣鄉財政安排用于稅費改革的資金,以及稅費改革后屬于村級組織的農業稅附加收入。

二、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管理原則

(一)分級管理原則

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的安排、分配和使用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省、市、縣級財政負責轉移支付制度的確定及資金的安排和分配,縣鄉財政負責稅費改革資金的收支預算安排、執行和決算。

(二)專款專用原則

農村稅費改革資金必須按照省確定的補助級次和具體的補助項目落實到鄉村,縣鄉政府不得截留挪用。

(三)動態管理原則

農村稅費改革資金支出基礎數據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年初各縣(市)區根據上年數據調整、核定本年支出。

(四)公開透明原則

優撫補助資金(含村級支出中的困難戶、分散供養“五保戶”)發放要在村級進行公示,張榜公布,實行“陽光”發放,做到公正合理,接受群眾監督。

五)個人補助優先撥付原則

在農村稅費改革資金撥付方面,要優先撥付對個人的補助支出,然后再撥付其他支出。

三、農村稅費改革資金使用范圍、標準

(一)鄉村兩級辦學支出

范圍: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采暖費、大型修繕費、民辦教師工資補助。

標準:公用經費(含采暖費和大型修繕費),初中年生均230元(扣除學雜費收入為130元),小學年生均170元(扣除學雜費收入為110元);民辦教師工資補助,每人每月350元。

(二)鄉級道路修建支出

范圍:鄉級道路、鄉級道路隧道、鄉級道路橋梁的修建支出。

標準:鄉級道路為當量道路里程年補助7635元,鄉級道路隧道為每米年補助70元,鄉級道路橋梁為每米年補助124元。

(三)農村優撫支出

范圍和標準:一是農村義務兵家屬補助、農村“三屬”優待金,按當地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補助;二是在鄉“三紅”人員、在鄉革命傷殘軍人、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優待金,按當地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6%補助;

三是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部分定期定量補助為每人年120元;四是農村“三屬”、在鄉三等傷殘軍人、在鄉復員軍人、帶病退伍軍人醫療補助為每人年300元;五是鄉鎮擁軍優屬活動經費為每個鄉鎮年5000元。

(四)農村計劃生育支出

范圍和標準:一是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補助為年120元;二是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及計劃生育節育手術并發癥為已婚育齡婦女每人年補助8元;三是計劃生育活動經費為已婚育齡婦女每人年補助6元;四是村計劃生育中心戶長按每村2人核定,每人年補助400元。

(五)村級三項補助支出

范圍和標準:一是村干部報酬,村干部人數按大村(村人口為1500人以上)5人、小村(村人口小于1500人)3人核定,每個村干部的報酬不超過當地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倍;二是村辦公經費,小村每村每年6500元(其中:報刊訂閱費每年1000元),大村每村每年8000元(其中:報刊訂閱費每年1500元);三是集中供養“五保戶”為每人每年2000元,分散供養“五保戶”為每人每年1300元;困難戶為每人每年270元。

四、農村稅費改革資金撥付程序

把農村稅費改革資金分成三部分進行管理: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專戶支付。

(一)財政集中支付

鄉村兩級辦學支出:由縣(市)區財政統一管理,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根據上年度農村中小學生人數、民辦教師人數核定各鄉鎮鄉村兩級辦學支出,將資金直接撥付到農村中小學校在縣(市)區財政結算中心開設的專戶中集中核算,或將資金直接撥付到農村中小學校按規定用途使用。

鄉級道路修建支出:由縣(市)區財政統一管理,根據當地政府審定后的本年度鄉級公路修建的項目計劃和資金補助計劃安排鄉級公路修建資金支出預算,按工程項目預算、工程進度從財政專戶中向項目管理單位專戶中撥付資金。

節育補助及并發癥補助(含計劃生育活動經費):由縣(市)區財政統一管理,在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鄉財、縣管、鄉用,實行縣級報帳制管理。

(二)財政直接支付

計劃生育支出中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由鄉計生部門根據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確定補助對象,報縣(市)區計生局審批;村計生中心戶長補助:由村提供名單,報鄉計生部門審核,縣(市)區計生局審批。

鄉村優撫支出中的農村義務兵家屬補助、農村三屬優待金,農村在鄉“三紅”、在鄉革命傷殘軍人、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優待金,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定期定量補助,農村“三屬”、在鄉“三紅”、在鄉革命傷殘軍人、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醫療補助;村級支出中的村困難戶、分散供養“五保戶”、集中供養“五保戶”補助:實行個人申請,村委會初審,報鄉鎮民政辦審核,縣(市)區民政局審批。

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民政、計生部門審批的名單按補助標準核定各鄉鎮所屬人員補助資金,從財政專戶中撥付給鄉鎮在當地信用社開設的專戶,補助對象憑有效證件辦理相關手續領取資金。其中:集中供養“五保戶”補助資金由縣(市)區財政部門直接撥付到供養單位。

(三)財政專戶支付

鄉村優撫支出中的鄉鎮擁軍優屬活動經費;村級支出中的村干部報酬、村管理費:由縣(市)區財政部門將上述轉移支付資金和農業稅附加收入直接撥付到鄉鎮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專戶,按規定的用途使用。

五、建立農村稅費改革資金預算編制制度

各縣(市)區財政部門要按不低于省財政確定的配套數額和具體支出項目,在年初預算中安排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確保配套資金足額落實,不留缺口。縣級財政要按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的收入范圍和來源編制收入預算,按鄉級四項事業支出的項目和標準編制鄉級四項事業支出預算,按村級組織的收支情況計算和編制對各村的村級補助支出預算,上報市級財政部門和稅改辦。

六、建立農村稅費改革資金月報、決算編報制度

縣級財政部門應將上級補助、本級配套的稅費改革資金安排使用情況,上報市級財政部門和稅改辦。縣級財政要按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的收入及支出使用情況在財政總決算中編報農村稅費改革資金收支決算,與財政總決算一同上報市級財政部門和稅改辦。

七、要加強農村稅費改革資金的管理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