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9 11:24:00

導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一、充分認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遵循道德規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是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國內外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護市場主體權益,對懲戒失信行為,提高全社會誠信度,防范和化解信用風險,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

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政府推動、培育市場,完善法規、嚴格監管,有序開放、維護安全”的原則,以法制為基礎,信用制度為核心,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推進行業信用和征信體系建設,培育信用服務市場,不斷提高社會信用水平。力爭用五年的時間建立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逐步建成全市統一、規范、高效的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實現信用市場需求較為活躍,信用激勵機制較為完善,政府公信力顯著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個人的經濟、社會活動的信用規則得到基本遵循,農村信用環境得到較好改善,信用監管、服務得到規范發展,誠實守信成為社會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建立統一征信平臺,推動社會信息資源共享

積極打造全市統一的征信平臺,建立以人民銀行信貸征信系統為依托,工商、稅務、質監、環保、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公積金、證券、保險等部門信息在內的統一征信平臺,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形成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的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要進一步加快征信標準化建設步伐,各部門按照規定的征信技術標準,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和更新有關信息,逐步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和行業的信用資源,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資源共享。

依托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抓好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基礎數據庫建設,為*中小企業建立完善信用檔案。進一步做好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的運用,結合信貸市場培育工作,加強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培育,促進金融機構對有信用、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大信貸投入和提供多形式金融產品服務。

(二)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提高企業信用水平

積極引導轄內企業“講誠信、重質量、守合同”,推動企業把不逃廢債務、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不違反合同、不走私販私、不偷逃騙抗稅、不違法排污、不做假賬偽賬、不侵犯知識產權、不拖欠員工工資、不拖欠社會保險費等作為基本經營守則。加強內部信用管理,全面改善企業生產經營、合同履行、產(商)品質量、經濟鑒證、中介服務、稅費繳納、金融信貸、往來賬款、財務核算、數據統計等環節的信用狀況。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資信調查和評估、債權保障、應收賬款管理和追收等制度,規避信用風險。積極培育企業信用評估(評級)機構,積極推進企業信用狀況調查、信用評估、信用評級等制度建設,促進企業不斷提高信用水平。

(三)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信用環境

努力打造政策保障平臺,建立由政府主導,政府相關部門、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農村金融機構聯合推動,農戶及農村專合組織多方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機制。以信貸征信體系為載體,以信用評價為手段,以構建激勵懲戒機制為重點,不斷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農戶基本信用檔案采集工作,大力推進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評活動,并將評定結果作為評選金融生態模范縣的重要內容,對已評定的信用鄉鎮、信用村和信用農戶,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切實落實相關優惠政策。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擴大農村信貸支持的有效方式,創新農戶信用評價機制和農戶信貸機制,提高農村地區對資金的吸納能力,促進農村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四)推進“信用社區”建設,改善社區信用環境

以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為依托,結合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建立居民基本信用檔案,積極推進城鎮信用社區建設。認真研究信用社區創建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擴大建設范圍。積極推廣“創業培訓+小額貸款”相結合的模式,進一步推動我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優惠和激勵作用,讓更多有創業愿望和就業能力的社區居民通過政府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實現就業再就業。

(五)規范信用中介服務業,推動征信市場健康發展

做好信用市場的“規劃、協調、引導、監督”工作,建立健全信用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以建立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為重點,逐步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詢、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保險為主要內容的信用中介服務體系。政府相關部門、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等單位要加強合作,大力發展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努力培育信用市場,促進信用行業有序發展。在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運營、管理等環節上,要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商業化運作,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加強對信用服務中介機構有效監管,促進中介機構規范發展。對信用中介機構依法進行清理整頓,規范中介評估市場,規范、簡化不動產評估、抵押登記手續,統一中介機構收費標準,規范中介市場秩序。要開展“誠信中介”創建、評選活動,實施社會中介機構不誠信行為信息披露和通報制度,促進中介機構專業化服務水平的提升,提高中介服務的市場公信力。要建立中介機構信用檔案,嚴肅查處出具虛假資信報告、虛假評級報告等違法行為,防止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失誤或被濫用,保護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六)以推動信用產品運用為重點,建立信用激勵懲戒機制

積極培育信用市場需求,倡導使用信用產品,擴大信用產品的使用范圍。行政機關、公用事業單位、行業管理機構、行業組織等在行政審批、登記注冊、資質管理、定期檢驗或年審、安排和撥付有關補貼資金、評先評優、日常監督、政府采購、招商引資、項目招標投標過程、人才選拔、干部任免等領域綜合運用信用產品。要按照“誰擁有、誰提供,信息共享、多方共贏”的原則,根據國家關于信用信息管理的相關規定,按權限向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入庫企業和個人提供信息查詢服務,為黨委政府掌握轄內企業經營狀況提供信息服務,為金融機構加大對轄內企業的信貸投放提供信息支持,為轄內企業經濟交往提供信用“名片”。

建立健全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大力推動“誠信政府、誠信企業和誠信個人”建設,提高不誠信企業和個人的社會經濟成本。要完善企業誠信獎懲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破壞信用秩序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懲處拖欠銀行債務、惡意透支銀行卡、拖欠稅款等失信行為。建立誠信企業“紅名單”激勵制度和“黑名單”懲戒制度,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不享受在財政貼息、擔保和政府扶持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不得入選“大企業大集團直通車”服務范圍和享受各項優惠政策,不得納入“誠信企業”和各類先進的評選范圍。

(七)廣泛開展征信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圍

信用文化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以宣傳教育為突破口,培育誠實守信的文化理念,促使人們養成按時履約的良好習慣,減少失信違約成本,構建和諧社會。按照國務院《若干意見》和《*市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征信知識宣傳教育,著力提高全社會信用意識,逐步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加大宣傳力度,大力表彰“守合同、重信用”的先進事跡,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濃厚社會氛圍。分層次、有步驟、形式多樣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推動誠信知識進校園、進社區和下鄉活動的開展,在黨政網開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欄”,有效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四、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本部門工作目標,加強組織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精心實施。市政府將成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分管領導,指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督促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共同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金融、稅務、工商、質監、環保、司法、勞動保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公積金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履職范圍,切實采取措施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人民銀行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積極推進企業和個人信用征信基礎數據庫建設,將工商、質監、環保、法院、稅務、勞動與社會保障、公積金管理、證券、保險等相關部門信息逐步納入企業和個人征信數據庫,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由人民銀行牽頭,經委、市委農辦等相關部門配合,做好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認真組織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進行信用評級和信貸市場企業主體信用評級工作。

工商部門牽頭,經委、人民銀行等部門配合,組織開展“誠信企業”評比活動,建立誠信企業“紅名單”激勵制度,公布一批“誠信企業”名單,廣泛開展企業信用評級工作,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激勵機制,增強誠信受益的示范效應,增強企業誠信意識。

財政等有關中介機構的主管部門牽頭組織開展“誠信中介”創建、評選活動,建立中介機構信用檔案,實施社會中介機構不誠信行為信息披露和通報制度,促進中介機構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誠信水平的提升;規范、簡化不動產評估、抵押登記手續,統一中介機構收費標準,提高中介服務的市場公信力。

勞動保障部門牽頭深入推動“信用社區”建設,依托社區信用平臺,積極推廣“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相結合的模式,進一步推動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全面開展,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優惠政策作用,讓更多的有創業愿望和有就業能力的人,通過政府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實現就業再就業。

市委農辦牽頭開展“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工作。負責制定相關評定辦法,落實工作措施,農村金融機構對已建成的信用村和信用鄉鎮要切實兌現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和貸款額度高于其他村(鎮)的鼓勵措施,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激勵機制。省聯社*辦事處和各縣(區)聯社牽頭做好農戶基本信用檔案信息采集和“信用農戶”評定工作,培養信用示范戶,提高農民信用意識,并以此為依托逐步建立完善農村信用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市金融協調辦和人民銀行牽頭做好信用報告拓展運用工作,積極引導行政機關、公用事業單位、行業管理機構、行業組織等在行政審批、登記注冊、資質管理、定期檢驗或年審、安排和撥付有關補貼資金、評先評優、日常監督、政府采購、招商引資、項目招標投標過程、人才選拔、干部任免等領域綜合運用信用產品。

法院、公安等部門要組織開展以打擊逃廢金融債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偷逃抗騙稅、違法排污、侵犯知識產權等為重點的環境整治活動,建立金融涉訟案件協調工作制度,加大對金融案件的執行力度。各金融單位要及時對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進行通報,繼續開展對逃廢金融債務的懲戒工作。

稅務、環保、質監等相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堅決打擊和懲治各類不法行為,積極推進行業征信系統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