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企業改革工作建議
時間:2022-08-11 03:27:00
導語:老工業基企業改革工作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東北老工業基地國企改革重組的基本情況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中央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東北三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強力推進國企改革重組和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一是產權制度改革取得全面突破。三省國有企業完成改制9000家左右,改制面達90%以上。通過改革,原國有中小企業國有股基本退出,國有大型企業基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初步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是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趨于合理。國有資本逐步向能源、裝備、石化等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大企業集中,控制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國有企業量多面廣和過于分散的狀況明顯改觀,國有經濟比重過大和所有制結構單一的局面得到扭轉。
三是歷史遺留問題初步解決。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并軌、靈活處置債務、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輔業改制等多種形式,有效解決了企業長期積累的重大矛盾和問題。以黑龍江省為例,全省近3000戶國有企業卸掉了冗員包袱,183萬人實施了并軌;向地方政府移交中小學621所,移交率超過95%;完成輔業改制574戶,改制面達99.4%;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債務493億元,盤活呆滯資產近200億元。
四是企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普遍提高,與相比,黑龍江省國有企業資產從690.7億元增加到783.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從211.7億元增加到273.4億元,實現利潤從-9.1億元增加到8.1億元,上交稅金從12億元增加到27.2億元。改革不僅提高了企業效益,而且增強了發展后勁。遼寧已改制的55戶大型國有企業新增資本金166億元,規劃項目投資額1900億元,目前已投入837億元。吉林完成改制的816戶工業企業,引進新項目189個,協議金額181.6億元,已到位140億元。此外,國有經濟的有序退出和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還為非國有企業的成長釋放出巨大空間,從而加速了非公經濟的發展。以黑龍江省為例,幾年來共有1145戶非公有制企業參與了872戶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累計注資64億元,安置就業9.4萬人,既減輕了地方政府負擔,企業自身也實現了跨越發展。
東北三省新一輪國企改革,其廣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改革過程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鮮明特點。
中央支持國企改革的政策系統性、協調性增強。這輪國企改革是在中央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政策性破產、處置歷史欠稅和不良債務、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輔業改制、增值稅轉型試點、中央投資傾斜等,這些政策措施既著眼于卸掉歷史包袱、化解國有企業存在的突出矛盾,也著眼于增強發展后勁,支持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可謂對癥下藥,為改革重組的順利推進創造了重要條件。
地方政府推進改革的力度大、工作實。三省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全力推進國企改革攻堅。注重科學謀劃,建立周密的政策支撐和保障體系;注重突出重點,努力破解主要矛盾和困難;注重立足實際,采取多種形式有效推進;注重密切配合,營造改革攻堅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吉林省確立了“四到位、一基本”的目標,即整體改制到位、債權債務處理到位、國有資本退出到位、勞動關系轉換到位,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開始,用一年多時間,基本完成了攻堅計劃確定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現全省完成改制企業3381戶,占應改制企業的98%以上。遼寧省把深化國企改革作為振興的關鍵和重要任務,攻堅破難,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90%大型國有企業改制,并基本完成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黑龍江省把國企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振興工作的戰略突破口,態度堅決,措施得力,力度空前,用三年時間完成了3352戶企業改制,占應改制企業的97%。
更加注重維護職工權益,確保企業正常運轉和社會穩定。改革之初,三省就制訂了多項政策措施,要求改制和產權交易等關鍵環節做到公開、透明、規范。要求以人為本,從解決好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收入、就業、債權和社保接續等問題入手,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確保改制企業正常經營,職工安置方案須經過職工大會(職代會)審議通過。遼寧省堅持“三個保證”原則,即不管投資者是誰,要保證改制企業90%以上的職工得到妥善安置,保證改制后職工收入和福利總體水平不降低,保證經營班子在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近年來,遼寧省改制企業中93%的職工得到妥善安置,職工收入增長了47%。吉林省全部改制企業共支付改制成本233億元,妥善安置職工100多萬人。黑龍江省多方籌集資金,共支付改制成本270多億元。三省在如此大范圍、如此短時間推進國企改革,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群體事件。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的關系。地方政府擺脫了就改革論改革、為改制而改制的做法,把改革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發展推進改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一是從企業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慎重選擇合作者,要求合作方必須具有較強的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實力。二是鼓勵企業采用增資擴股的方式改制,以存量吸引增量投資。三是將企業發展規劃、項目和資金投入寫入改制方案和協議,并制訂防范性條款加以約束。企業通過改革重組,卸掉了歷史包袱,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引入了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做強做大。
央企重組地方骨干企業成為亮點。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一大批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聯姻,既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了企業發展能力,也有效維護了裝備、能源、礦產等重點產業安全,成為近年來東北三省企業聯合重組的靚麗風景線。央企重組地方企業后,普遍兌現承諾,加大投資力度,承擔社會責任,多數被重組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好轉。兵器工業集團控股華錦后,迅速啟動并開工建設46萬噸乙烯和500萬噸煉油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72億元。吉林炭素被中鋼集團重組前每年虧損2億多元,即扭虧為盈。四平昊華被中國化工集團重組后生產規模擴大了10倍,進入行業前列,企業重組前最高年虧損2億多元,重組后近三年盈利分別為56萬元、560萬元和5164萬元。中冶科工重組葫蘆島有色金屬公司后一次性注入資金20億元。通用技術集團增資齊二機床,并借助自身的國際經營網絡幫助齊二開拓國際市場。中煤集團入主黑龍江煤炭化工公司后,已投入13.2億元資金,年產25萬噸的甲醇項目將在投產。中鋁重組東輕后在一年內增資11億元,并將實施總規模超過50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南航入股遼寧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后,未來幾年將斥資百億元支持沈陽桃仙機場形成東北亞航空樞紐。
二、進一步推進改革重組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然三省國企改革重組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但仍有一些改革遺留問題尚待解決,一些配套政策也未完全落實到位。
(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推進不快。經國務院批準,開始在東北地區進行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和先后批復了吉林省(長春、四平、白山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和首鋼慶華工具廠)及鐵道部東北鐵路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方案。中央財政補助吉林、黑龍江兩省試點專項資金9.35億元。截至10月底,吉林省三個試點城市,共有706戶大集體企業,499戶完成了改制方案,25.02萬轉換勞動關系人員中,5.9萬人已發放了經濟補償金。遼寧省還只進行了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摸底和測算工作。試點工作進展不快在于這項試點是在地方自愿的基礎上進行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有顧慮,認為改革成本高,難以承擔,且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二)退休人員安置存在不少困難。一是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開展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以來,退休職工經濟補償金基本發放到位,養老保險和拖欠工資問題基本解決,但由于改制成本不足,大多數已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仍未解決,老有所醫存在很大困難。二是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由于統籌內外項目尚未并軌,很多企業改制后離退休人員仍由改制企業管理,給企業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開支,特別是一些關閉破產企業問題更加突出。
(三)歷史欠稅尚未徹底解決。財政部、稅務總局下發了《關于豁免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歷史欠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167號),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形成于1997年年底之前的歷史欠稅予以豁免。隨后,各省將企業欠稅匯總上報財政部、稅務總局批準,目前兩部門正在辦理。如龍煤集團應豁免歷史欠稅3.9億元,由于尚未落實,已影響上市。
(四)資產管理公司改革方案未定影響股權處置工作。在三省改制企業中,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普遍擁有比例不等的股權,由于資產管理公司正在進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股權處置。調研中黑龍江煤炭化工、北方重工、哈軸等企業都反映,能否處理好“債轉股”問題,是企業今后改制重組成功的關鍵因素。
(五)聯合重組困難加大。近幾年東北工業企業聯合重組取得較大成效,但繼續推進重組的難度明顯加大,特別是跨地區的重組難上加難,主要是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同時涉及到干部安置等敏感問題。鞍本重組啟動兩年多來,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這里面既有認識上的原因,也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行“統一所有、分級管理”模式和“分稅制”財稅體制所帶來地方政府間的利益矛盾,企業管理層的人事安排以及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等。
三、有關政策措施建議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工業經濟嚴重下滑、市場需求萎縮的嚴峻形勢下,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之機,采取更加積極、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東北國企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鞏固來之不易的改革和振興成果,為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提供保障。公務員之家:
(一)進一步加大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力度。在當前主體企業經營形勢發生變化、效益下滑的情況下,大集體職工矛盾更加凸顯。國務院已經確定先在東北試點,并要在全國推行,堅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建議有關部門深入調研,針對試點工作中暴露的問題,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適當加大支持力度。
(二)借外部環境變化積極引導企業聯合重組。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為企業聯合重組提供了壓力和動力,國家應對危機及時出臺的產業政策、金融政策也為企業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應借機大力推動東北骨干企業聯合重組。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骨干企業整合區域生產能力。在國家層面上推動鞍本鋼實質性重組;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準入門檻,支持吉林亞泰重組東北地區水泥企業;通過裝備制造產業基金或投資控股公司等方式,整合沈陽、大連的裝備制造企業,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依托大連港集團,整合優化遼寧沿海港口能力。二是加大協調力度,進一步破除體制障礙,繼續支持央企與地方企業的重組。
(三)加快落實并進一步完善豁免歷史欠稅的政策。對于1997年底之前的企業欠稅,財稅部門要加快工作進度,盡快完成實質性豁免。
(四)引導“債轉股”股東支持國企改革重組。建議有關部門研究資產管理公司改革時充分考慮相關因素,引導協調資產管理公司積極支持國企改革和發展。
- 上一篇: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論文
- 下一篇:公共體育課實施雙語教學的可行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