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行政處罰優化意見
時間:2022-01-04 03:23:00
導語:自治縣行政處罰優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優化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17號)、《市行政執法基本規范(試行)》(市人民政府令第218號)等規定,經市政府第78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現就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重大意義
行政處罰裁量權是法律、法規、規章賦予行政機關的一項行政權力。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就是對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在職權范圍內決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是否給予處罰、給予何種處罰以及給予多大幅度處罰的權限進行規范,使模糊的規定明確化、寬泛的幅度具體化、執法的標準客觀化。在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對落實“314”總體部署、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抓好各項工作。
(一)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運行,關系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黨委和政府的形象。當前,我市經濟建設正向新一輪高增長期邁進,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提出解決十大民生問題的任務十分艱巨,迫切需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尤其是對減輕、從輕、從重、不予處罰所適用的具體情形進行細化、量化,規范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的裁量行為,有利于維護良好的經濟發展秩序,有利于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及其執法人員要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落實到推動發展、維護民生上來。
(二)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舉措。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行政處罰裁量權的存在,既可以使法律調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給現實的行政管理注入活力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又容易受人為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干擾,導致處罰的隨意性,使行政處罰畸輕畸重,形成合法而不合理的現象。對行政處罰裁量權進行規范,縮小裁量空間、增加裁量剛性、限制裁量自由,有利于彌補行政處罰的制度缺陷,提高行政處罰水平,真正做到不偏私、不歧視。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及其執法人員要積極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三)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現實需要。腐敗是公共權力的異化。行政處罰裁量權的行使,主要依靠執法人員的素質,一旦濫用,就會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滋生腐敗。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就是規范行政處罰裁量的自由度,讓行政處罰操作更規范,裁量定位更準確,權力運行更透明,監督制約更有力,有利于防治行政處罰領域的消極腐敗現象。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及其執法人員要以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為契機,加大源頭治腐力度,防患于未然。
二、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主要任務
堅持“合法合理、程序正當、過罰相當、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從實體、程序、監督等方面,對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及其執法人員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的行為進行規范。
(一)清理執法依據。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對本部門、本系統執行的行政處罰依據進行全面清理,重點清理帶有行政處罰裁量權規定的執法依據,并對沒有法定依據或法定依據不充分的行政處罰規定予以廢止。
(二)制定裁量基準。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的框架內,綜合考慮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結合自身執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可以選擇減輕、從輕、從重和不予處罰類型的,明確不同處罰類型的具體情形;對可以選擇處罰種類的,明確不同處罰種類的具體情形;對可以選擇處罰幅度的,合理劃分裁量階次,明確適用不同階次的具體情形;對可以選擇情節輕微、情節較輕、情節較重、情節嚴重類別的,明確不同適用類別的具體情形;對行使行政裁量權的原則、程序、監督等需要明確的內容進行細化。
(三)完善處罰程序。規范證據采集程序,保障證據收集全面客觀;健全行政處罰內部審核程序,法制機構或案審機構要對處罰的程序、手續、證據、條款、幅度等進行全面審核;完善告知程序,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及救濟渠道,重點說明適用處罰種類和幅度的理由;使用說理性處罰決定書,在處罰決定書中說明事實根據、法律依據、裁量基準適用理由以及是否采納當事人的陳述申辯等內容;完善行政處罰決定的送達、執行程序,保證處罰決定落到實處。
(四)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行政處罰調查與處罰分離、重大或復雜裁量事項集體討論、行政處罰回避、行政處罰聽證、重大行政處罰備案、行政處罰實施機關上下級監督、行政復議監督、社會監督、過錯責任追究、評議考核獎懲、執法人員資格準入和淘汰等制度。
(五)加強執法培訓。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全面熟悉行政處罰規定,全面掌握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嚴格執法程序,嚴守規章制度,提升執法水平。
三、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方法步驟
按照自上而下、條塊結合、穩步推進的要求,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全面實施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
(一)準備階段(年8—12月)。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認真學習貫徹《市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辦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38號),掌握規范的具體要求;對行政處罰依據進行全面清理,該廢止的予以廢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制訂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紀律要求等。
(二)實施階段(2011年1—12月)。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經市政府審查備案并向社會公布后實施;依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重點對裁量幅度較大、使用頻率較高、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條款進行細化,并向社會公布后實施;進一步完善行政處罰程序,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對本系統執法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熟練掌握運用裁量規則。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制定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等規定,下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要遵照執行。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行政處罰裁量權的規范工作。
(三)驗收階段(2012年1—6月)。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全面總結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情況,采取案例剖析、走訪行政相對人、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規范效果進行評估。市政府對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和區縣(自治縣)政府開展規范工作的情況進行驗收。
四、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工作要求
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抓好落實。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源頭防治腐敗的高度,充分認識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重大意義,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認真抓好各項工作。要清醒認識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杜絕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想,堅持不懈地推進工作。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強對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市政府成立全市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副市長劉學普任組長,市監察局局長徐海榮、市政府法制辦主任唐建華任副組長,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監察局,負責日常工作。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認真組織實施。
(三)強化督導,注重實效。市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要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執法情況抽查等方式,指導本系統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開展規范工作。政府法制機構要通過行政復議、規范性文件登記備案、行政執法指導和檢查、行政處罰案卷評查等方式,加強對行政處罰行為的監督。行政監察機關要通過執法監察、專項檢查、案件查處等方式,督促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嚴格執行行政處罰裁量權規定。全市各級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政協、派、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確保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取得實效。
(四)建立機制,常抓不懈。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認真實施市人民政府令第238號,進一步明確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的總體原則、實體規則、程序規則等要求。要把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和政府績效管理考核。嚴格實行問責制,對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不力的,追究相關責任。
- 上一篇:政工人事科年底總結與明年計劃
- 下一篇:土地復墾開發加快發展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