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深化現代管理實施意見
時間:2022-02-17 07:27:00
導語:畜牧局深化現代管理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區縣畜牧(畜牧獸醫)局:
為深化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進步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現結合全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機制為軌道,以利益聯結為核心,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優化結構、提質增效、適度規模、標準養殖”工作思路,全面推進我市現代畜牧業實現“四個”轉變(改變生產經營方式,努力實現從追求數量到提質增效的轉變;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努力實現由一家一戶散養向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的轉變;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努力實現從個體發展到組織化生產的轉變;重視污染防治,推進循環發展,努力實現從注重發展向發展與生態整體推進的轉變),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二、發展目標
年,全市畜牧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增加260元。奶牛存欄達到7.5萬頭,年產鮮奶2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比上年增加10萬頭以上,肉兔出欄比上年增加150萬只以上,肉雞出欄比上年增加450萬只以上,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
三、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結構。立足全市實際,穩定發展生豬,重點發展奶牛,大力發展肉雞肉兔,全面發展肉牛、肉羊、鴨鵝鴿等,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效益良好的養殖結構。今年,重點發展林下養雞,按照“龍頭帶動、訂單生產、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的發展原則,注重培育示范點,擴大輻射面,力爭全年出欄林下養雞1000萬只。
(二)著力推進畜牧業提質增效。在畜禽品種改良、科學養殖、防疫治病、提升飼料品質、提高產仔率和存活率等方面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鼓勵發展特色養殖,引導發展觀光畜牧業,著力在提高品質、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切實把畜牧業的發展轉變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讓農民群眾在養殖鏈上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著力推進畜牧業適度規模養殖。大力支持農戶發展年出欄生豬50—500頭、肉牛15—50頭、肉羊50—300只、肉雞5000—20000只、林下養雞1000—5000只,存欄蛋雞1000—5000只、存欄奶牛5—20頭的適度規模養殖。通過以點帶面,帶動廣大農戶發展畜牧業,形成一大批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村和養殖專業鄉鎮,不斷提高畜牧業規模化水平,全市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
(四)著力推進畜牧業標準化養殖。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場。根據不同畜禽品種的特點和生長發育階段要求,嚴格執行飼養管理技術規范、標準,建立和完善飼養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全市畜牧業標準化養殖。扎實推進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推進養殖基礎設施標準化、養殖技術模式化,做到樹立一個示范場,帶動一片場戶,培訓一批骨干,提升整體實力。結合產業特點,創新聯結機制,通過協會、專業合作社與市場對接、與龍頭企業聯結,走市場化生產聯結的路子,把畜牧業產、供、銷各環節緊密連接起來,切實解決農戶在養殖鏈上的弱勢地位,實現養殖業生產關系的再造。
(五)著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和引進帶動能力強、帶動范圍廣、帶動實效好的龍頭企業和業主,使每個畜(禽)品種都有1個以上龍頭企業帶動。以等生豬加工企業為龍頭,深化技改,不斷發展精深加工,增強市場競爭力,穩定生豬生產,推進生豬產業基地建設。鼓勵蒙牛、新希望、菊樂等乳品加工企業,通過自建、參股、借支、墊支和托管等方式,建設可控奶源基地,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高奶牛養殖效益。繼續培育壯大溫氏、強發、永祥等肉雞龍頭企業,增強幅射能力,促進肉雞集約養殖和林下養雞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九升等肉兔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使全市肉兔產業有一個更大發展。
(六)著力推進畜禽專業合作社建設。積極支持以農民為主體、自愿聯合組建的互助性專業合作社。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的原則,嚴格審批登記,嚴格清理規范專業合作社,防止由龍頭企業(業主)主導操縱農民專業合作社而不代表農民利益的做法,防止為套取財政資金補助而成立“空殼合作社”、“掛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以規范促進發展。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市場+專業合作社+農戶”等聯結機制。
(七)著力推進畜牧業項目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緊緊圍繞畜牧產業鏈招商,承接畜牧產業轉移,推進畜牧業項目建設。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創造優良發展軟環境。
(八)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堅持防疫優先原則,按照“應免盡免、監測監管、綜合防控、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嚴格執行國家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度,畜禽應免密度達100%,確保重大動物疫病穩定控制。進一步推動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疫苗冷鏈體系建設和動物疫病防控標準化建設,加強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動物疫情應急管理與應急演練工作。強化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及防控技術的培訓普及,實現重大動物疫病的依法防控、科學防控和群防群控。做好人畜共患病綜合防控,認真開展狂犬病防制、動物血防和奶牛“兩病”監測、凈化工作,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積極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認證工作,不斷提升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保障現代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九)狠抓畜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全市生豬產地、屠宰檢疫率達100%。加強動物衛生執法工作,打擊加工、銷售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維護動物衛生秩序。強化對畜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逐步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實現畜產品質量可追溯。加強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監管,積極推進獸藥經營企業GSP認證工作,開展獸藥飼料市場專項整治,加大對獸藥飼料的檢測檢驗和畜產品獸藥殘留的監測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藥和添加“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行為。依法加強生鮮乳收購站監管,全面落實各項監管措施,開展生鮮乳三聚氰胺監測和專項整治,努力提高生鮮奶的安全質量。積極做好無公害基地(產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的申報、換證工作,開展無公害產品生產情況的督查。
(十)著力推進種草養畜。推廣玉米秸桿青貯工程,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全年青貯飼料玉米和秸桿產量達到65萬噸。發揮丘區草山草坡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優質牧草人工種植和糧經飼(草)優化模式推廣工作,促進水土保持和生態平衡。重點實施好仁壽縣、縣國家南方草地保護建設項目。全年實現人工種草113萬畝。
- 上一篇:經濟發展新形勢大力培養高層次工商管理
- 下一篇:以就業主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