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工業大企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02 08:33:00

導語:發展工業大企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工業大企業工作意見

為深化施行工業強市戰略和工業“倍增方案”,加速培養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揚大企業大集團在產業發展中的指導效果,著力推進我市完成跨越式發展,經研討,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主要意義

大企業大集團是城市中心競爭力的表現,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持,也是帶動主導產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龍頭。當前,我市正處于努力完成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需加速培養發展一批具有強壯帶動力的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不斷加強工業全體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必需經過培養發展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逐漸強大重點產業和中小企業規劃;必需發揚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領和示范效果,切實提高自立創新才能和產業技能程度。對此,各區(含開發區、化工區管委會,下同)、各部分和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認識當前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嚴重意義,增強時機認識、危機認識和創新認識,努力做好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各項工作。

二、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的

(一)指導思想

堅持縣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裝備相結合,以轉方法、調構造為中心,以體制創新、準則創新和技能創新為動力,不斷加速戰略重組和開放發展,突出招商引資,增強要素保證,優化政務服務,大力促進優質資源向重點企業和優勢企業堆積,經過5年努力,盡快構成一批擁有自立常識產權、主業突出、中心競爭力強,在優勢行業和重點發展領域中能表現產業發展偏向和主導力量的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為完成我市跨越式發展供應強有力的產業支持。

(二)總體目的

力爭到2015年,產值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到達150戶以上,比年翻一番以上,其中產值過100億元的工業企業到達30戶以上、產值過1000億元的工業企業到達2—3戶;與世界500強企業協作或許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到達15戶以上;建成國家知名品牌示范區2—3個;國家級企業技能中心到達40家以上;中國著名商標到達35件以上。

三、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途徑

(一)推進兼偏重組,發展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以市場主導、縣政府推進、對等互利、優化裝備為準則,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著力消除體制妨礙,支持企業經過并購、結合、股(產)權讓渡、控股參股等多種方法施行兼偏重組。以上市公司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充分應用成本市場發展強大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鋼鐵、船舶、配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積極推進橫向兼偏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規劃經濟效益,在重點行業培養一批具有自立常識產權、自立品牌的工業大企業大集團。鼓舞企業以增資擴股、股(產)權讓渡等方式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借助對方在資金、技能、治理、市場、人才優勢等方面進行戰略重組。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去”,在國表里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開展跨地域、跨行業、跨一切制兼偏重組。鼓舞行業龍頭企業和大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兼偏重組,改善企業組織構造,完成生產要素的優化裝備。

(二)推進內在發展,培育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支持企業充分發揚本身競爭優勢,積極拓展國表里市場空間和資源空間。鼓勵企業施行杰出績效形式,堅持一批行業標桿,促進企業治理創新和績效改良,加強綜合競爭力。指導企業施行品牌發展戰略,建設一批產物設計和品牌推行平臺,擴展自立品牌知名度、佳譽度和忠實度。鼓舞企業加速應用高新合用技能更新革新現有技能配備,組織施行一批重點技能革新項目。推進企業加大技能創新投入力度,指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速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能創新系統。擇優扶持一批企業堅持國家重點實行室、國家級工程(技能研討)中心等技能創新平臺,提高重點企業科技創新才能。積極構建“官、產、學、研、用”協作新形式,破解企業急需技能難題和關鍵技能,加快科研效果向實際生產力轉化。支持企業發明構成一批中心自立常識產權和技能規范,推進技能創新、技能規范同常識產權良性互動。促進企業提高現代化治理程度,加速企業信息化建設。施行企業家培育工程,支持企業大力引進高級運營治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工人,打造一批具有國表里先進程度的人才團隊。

(三)推進招商引資,引入一批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揚武漢區位、人才、科技、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承接國表里先進產業轉移,著力引進工業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中國民營100強企業、國熟行業排名前5位的龍頭企業及符合武漢產業發展導向的領軍企業。重點引進電子信息、汽車、配備制造、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和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資料、節能環保、新動力、新動力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企業大集團,加速構成具有比較優勢和中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出臺獎勵政策,加大對新引入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在項目建設、自立創新、品牌培養及市場開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強鼓勵導向,對在引進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中作出突出奉獻的部分、中介組織和個人賜與獎勵。堅持健全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系統,為國表里企業供應優越的支持服務。優化投資發展情況,以“零妨礙、低成本、高效率”為目的,建設全國發展軟情況最優城市。

四、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政策辦法

(一)支持兼偏重組。對注冊注銷在我市且繼續從事工業生產的大企業大集團施行兼偏重組,被兼并企業的土地、房產等資產的改變過戶,經核實符合有關規則的,不征收營業稅,還減免契稅并依照規則減免市屬治理權限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兼偏重組中觸及項目立項、環評、安評、排污、施工、生產答應等相關審批文書,除司法、律例有明確規則的以外,可依照改名方法直接手理。兼偏重組后的企業經審定后可調度運用被兼并企業的用水、用電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目標;需求新增建設用地的,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其用地方案在土地應用年度方案內優先安排、重點保證。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兼偏重組企業的綜合授信和并購借款力度,并賜與利率優惠,對兼偏重組企業回購不良債權予以優惠。兼偏重組企業對當地財務奉獻超越上年度的,從科學技能研討與開發、市企業挖潛革新等專項資金中延續3年優先安排企業項目。

(二)支持擴展規劃。對總部在我市并入圍年及今后的世界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由市人民縣政府辨別賜與企業運營治理團隊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復評企業或許取得多個500強稱號的企業不反復獎勵)。對產物銷售收入超越5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且生產和稅收堅持增進的大企業大集團(企業集團和所屬企業不反復核算),依照其運營治理團隊交納個人所得稅當地留成局部辨別賜與100%、70%、50%、30%返還的獎勵。對在企業發展及全市經濟中作出嚴重奉獻的企業家可執行一次性重獎(獎勵細則由市有關部分另行制訂)。

(三)支持自立創新。對大企業大集團研發費用總額占主營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3%的,依照年度發生費用的15%賜與資金津貼,最高不超越200萬元。對大企業新取得或許引進經國務院有關部分同意的企業國家重點實行室、國家級工程(技能研討)中心和企業技能中心,一次性賜與150萬元的獎勵。鼓舞大企業開發或許引進具有自立常識產權的新產物,對3年內新產物完成產業化并構成較大規劃經濟效益的,從市工業企業自立創新資金中安排必然資金賜與獎勵。對主導制訂國際規范、國家規范、行業規范的企業,每項辨別賜與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取得中國著名商標認定的企業,由市人民縣政府一次性賜與100萬元的獎勵。

(四)支持土地供給。工業大企業大集團項目建設時需求新增建設用地的,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國土規劃部分要優先處理用地方案目標。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中擬上市企業的土地收益,由財務部分托付國資部分將其作為國有成本金注入上市企業;已上市企業,但尚未注入土地收益的,可依法回購原土地運用權。國有企業原以劃撥方法獲得的國有土地運用權,如不改動土地用處,國土規劃部分對原劃撥土地運用權補辦出讓手續。對大企業原址土地,縣政府土地儲藏部分依法優先予以收買;企業從其原址所得的土地及拆遷補償等收益,免征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各類規費。

(五)支持人才發展。對大企業引進的當選“黃鶴英才方案”創新型領武士才,依照項目賜與300萬元至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當選的高條理人才,依照項目賜與50萬元至100萬元的資金支持;與大企業簽署5年以上服務和談,初次在漢購置自住商品房的當選領武士才、高條理人才,辨別最高可享用50萬元、20萬元的購房津貼。對大企業急需引進的高條理人才,積極做好引進人才及愛人、后代的戶口遷徙、安家和就學等工作。

五、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的組織保證

(一)增強組織指導。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全市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工作的統籌協調,組織施行主要政策和嚴重事項。各區、各有關部分和單位要明確工作牽頭機構,堅持健全分工合理、責任明確、服務到位的工作機制,保證順利推進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培養工作。要將培養發展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工作目的任務歸入全市績效目的審核系統,對各區、各有關部分和單位進行年度目的審核。市人民縣政府督查室要增強對本意見貫實狀況的檢查、督辦。

(二)健全服務機制。堅持市、區指導對口聯絡工業大企業大集團服務準則,做好指導和協調工作。完善重點企業縱貫車準則,對重點企業反映的堅苦和問題,實時跟蹤并協調相關部分處理,督促有關單位限時辦結。增強工業項目聯會議定事項的督辦,協調停決嚴重工業項當前期工作和開工建設中碰到的堅苦和問題,推進項目順利施行。積極完善大企業和大項目標投資行政審批督查代辦機制,加大項目推進進程中的協調力度。

(三)增強運轉監測。依據我市工業產業發展偏向和構造調整要求,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對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培養對象進行動態調整,將一批上規劃、發展快、潛力大的企業歸入培養名單。將發展遲緩、大幅下滑、不足帶動性、落空示范效果的企業調出培養名單,并不再享用相關培養優惠政策。由市計算局堅持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生產運營信息報送準則,實時把握市場、價錢、原資料、出口、資金等動態信息,增強運轉分析和監測,協助企業處理生產運營中的堅苦和問題。各區、各有關部分和單位要按期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動態、市場監測、投資協作等信息。

(四)優化發展情況。繼續深化開展“治庸問責”活動,深化行政審批準則改革,進一步清算削減、兼并行政審批事項。具體履行并聯審批、集中審批、代辦審批,為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供應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各區、各有關部分和單位要增強對大企業的有用指導,削減行政干涉,切實減輕企業擔負。市有關部分和單位要積極指導各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傳促進工業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的方針政策,營建優越言論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