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超越提升總體意見

時間:2022-03-13 11:35:00

導語:服務業超越提升總體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業超越提升總體意見

根椐《市關于開展服務業超越計劃促進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加快促進全市產業結構向“三二一”轉型升級,現就2011年我市服務業超越提升活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構筑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是我市加快產業和城市同步轉型、提升城市能級的必由之路。以優先發展服務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重點,把握機遇,創新思路,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傳統服務業,穩步發展公共服務業,加快形成“三二一”產業結構,構建“功能完備、動力充沛”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二、發展目標

圍繞我市“十二五”服務業發展總體目標,確保2011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0.5%;服務業投資增速確保20%,力爭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確保16%,力爭17%。

三、主要任務

結合我市發展現狀,把握產業發展趨勢,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以提升品質消費為突破,重點圍繞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總部經濟和商務服務,信息、軟件和服務外包,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研發與工業設計),金融服務,旅游休閑,房地產和住房保障以及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業領域,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強引導服務,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優化、比重提高、競爭力增強。

(一)現代物流。年內力爭完成物流營業收入23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10萬標箱。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優化空間布局,引導物流企業向物流園區集中。加快發展口岸保稅、港口物流、城鄉配送等新型業態,提高第三方物流層次和水平。以現代物流理念為指導,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大物流組織形式的創新力度,扶持發展千億級物流產業園和道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千億級物流產業園年內新注冊物流企業力爭超200家,提升產業鏈的核心競爭能力。加快推進沿江12個碼頭泊位的改造加固工作和新港區建設,力爭新港區5號碼頭一期工程年內開工建設。

(二)商貿流通。年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16%以上。大力推進品質消費,打造品質生活之城,穩定發展傳統商貿業,重點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配送等現代經營業態,促進網絡銷售與實體店銷售相結合的模式,推動市場交易電子化;加大城市綜合體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萬達廣場、金三角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形成一批城市功能型、商務商貿型、都市生活型和交通樞紐型綜合體。引導城市綜合體項目錯位特色發展,避免同構化趨向;強化文化、旅游、商貿互動結合,著力推動一批特色街區和品質消費示范區的建設和管理,形成一批集購物、娛樂、休閑、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消費商圈,組織一系列品質消費主題活動。

(三)總部經濟與商務服務。加大總部經濟引進和培育力度,重點引進與我市優勢產業相關聯、行業領先的跨國公司,在設立區域性綜合型總部以及投資、營銷、研發、物流、金融等職能型總部。突出地區銷售總部的引進,走差別化、特色化發展之路,鼓勵本地企業優化經營組織方式,分離設立綜合型總部和職能型總部。提升總部經濟規模和水平,年內新引進項目20個以上,新開工項目5個以上,新增投入15億元;積極發展會展業,國際會展中心要發揮場地優勢,保持活動常態化;大力發展會計審計、涉外律師、企業咨詢、資產評估等高端商務服務業,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層次。

(四)信息、軟件和服務外包。年內新建三創載體50萬平方米,新增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50家,培訓服務外包人才5000人次,實現軟件銷售48億元,同比增長37%,力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三創載體為依托,提高產業孵化能力,加大對30家重點軟件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基礎軟件、嵌入式系統軟件、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外包和先進制造業軟件;以發展研發設計外包為方向,加快電子商務、檢測認證、培訓認證、客戶服務、采購/供應鏈管理外包等流程類服務外包;加快發展醫藥和生物科技研發、高端咨詢、數據挖掘等高端領域外包;加大軟件出口和離岸服務外包力度,鼓勵本地企業通過主輔分離發包給當地服務外包企業,提高境內流程服務外包比重。

(五)文化服務(文化創意)。年內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5%以上。重點發展廣播影視、出版印刷、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演出娛樂等門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年內新引進文化創意企業30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鏈進一步形成。“中國裳島”按照融文化創意、設計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目標,盡快形成新的亮點。加快推進天安數碼城、橙天嘉禾影城、廣電大廈、鳳凰文化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動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轉型提升,促進現代出版業、藝術品、演藝培訓、會展廣告等新興領域發展。促進具有高成長性的文化創意企業做大做強。年內舉辦第11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等重大節慶活動。

(六)科技服務(研發與工業設計)。年內力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重點發展服裝設計、船舶設計、模具設計等優勢產業的工業設計。積極構建設計創意活動平臺,打造工業設計信息集成和服務鏈;鼓勵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來我市創辦多種形式的研發機構;進一步完善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人才開發體系,開展合作院校150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0項左右;加快發展科技研發中介服務企業,提高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成功率和復合型人才培育成功率,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產業結構提升的主導力量。

(七)金融服務。年內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大力引進境內外各類投資基金,引進各類風投、創投基金總額超30億元。政府出資1億元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發揮產業引導作用。培育銷售超億元、凈利超千萬元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科技創新型企業2家。年內新設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6家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2家,指導設立科技擔保公司2家。擴大金融業發展規模,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投資、典當擔保、私募股權、投資咨詢等各類金融機構集聚發展。

(八)旅游休閑。年內旅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以上;接待游園人數18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以南部不開發區域建設為重點,整合集聚各種資源要素,加快發展以一流的自然人文服務環境為前提,融觀光、休閑、度假、美食、會展、演藝、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旅游綜合區域,推動旅游業從單一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型。扶持華西村觀光、海瀾國際馬術俱樂部等特色項目;加快推進徐霞客濕地公園二期、顧山生態農業園、月城龍舟賽基地等旅游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完善長涇老街的旅游功能;組織好中國徐霞客國際旅游節等節慶活動,開展十萬名上海市民、萬名南京市民游等大型活動,提升旅游產業檔次和功能,增強旅游業發展后勁。

(九)房地產和住房保障。根據當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穩定發展房地產業,提升能級,彰顯特色。引導開發企業向社會公共管理領域拓展延伸,促進民生服務設施和商品房開發相結合,大力推廣低碳、綠色、環保、節能型樓盤,重點把握龍頭企業和大項目,全年新建商品房項目上市面積不少于28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42萬平方米。【牽頭責任單位:市住保房管局、國土局、規劃局、建設局】

(十)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業。穩定發展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業,加速部分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特色教育培訓、社區和家政服務等社會服務業,拓展服務業發展領域。完成學校基本建設投資3.8億元,社會教育培訓率達60%以上;支持舉辦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社會培訓機構,創建和引進社會教育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親子教育中心,力爭在2012年投入運行;完善全市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動敔山灣醫院(國際醫院)等12個項目建設;以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為抓手,著力推進“體育休閑旅游區”、“中國馬術產業基地”、“區域競賽表演中心”三大基地建設,年內承辦國際攀巖大師賽等8項次以上國際國內大型精品賽事。

四、工作重點

2011年,我市將緊緊圍繞服務業發展重點領域,大力實施“330”計劃,帶動和促進全市服務業實現超越提升。

“330”計劃即三個“30”:扶持做強30家龍頭企業和市場;啟動建設30個重點重大項目;培育形成30個特色成長型亮點。

(一)30家龍頭企業和市場。龍頭企業和市場既要考慮規模總量、貢獻份額,又要兼顧行業代表性和成長性,使之成為我市服務業企業發展的行業骨干和示范(名單見附表一)。

(二)30個重點重大項目。年內抓好一批投入較大、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服務業重點項目,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運、早見效,形成一批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名單見附表二)。

(三)30個特色成長型亮點。即重點服務業集聚區10個;品質消費示范區和特色街區10個;主輔分離重點企業10家(名單見附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整我市加快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建立服務業工作每月例會制度,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要問題,督促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形成從總體規劃—年度計劃—重點任務—組織推進—考核督查的工作體系。各單位要主動籌劃、靠前作為、加強協作,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開展系列活動。以各類活動為抓手,全力推進我市服務業大發展。年內組織服務業管理干部培訓2次以上,開展服務業專題招商活動3次以上,組織全國性大型節慶活動3次,舉行各類會展和商業促銷活動10場次以上,組織服務業崗位技能競賽、美食節等專項活動若干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城市更具魅力、活力、輻射力和吸引力。

(三)抓好主輔分離。繼續推進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工作,注重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年內實現分離企業突破90家,銷售突破120億元、爭取150億元,實現稅收2.5億元。重點分離物流運輸、營銷貿易、研發服務、安裝服務等類型,鼓勵和幫助企業開展業務分離,支持成長性強、業態新穎的生產性服務企業發展;抓好已完成分離企業的跟蹤服務,幫助企業積極承攬社會業務,拓寬服務對象,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進一步深化扶持政策,細化操作辦法,做好政策兌現工作,發揮財政增量部分返還獎勵政策的最大效應,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落實政策扶持。全面落實省、市和我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市財政部門負責統籌服務業各類專項資金,市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重點落實各項獎勵的審核認定。重點支持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和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強化政策宣傳和企業服務,營造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各高新區、各鎮(街道)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動服務業發展的合力。

(五)強化統計監測。加強政府統計與部門統計的協調互動,健全服務業統計指標監測和評價體系,加大各級服務業統計工作投入。積極研究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統計方式方法,協調解決統計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市委、市政府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統計信息服務。

(六)嚴格考核督查。強化服務業超越提升活動各項目標任務分解,定期跟蹤檢查,加強責任考核,確保順利完成。建立定期督查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分地區、按階段進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通報情況、促進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