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意見

時間:2022-04-04 09:58:00

導語: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銀行信貸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加大縣域經濟支持力度,經市政府同意,今年將在全市銀行業繼續開展“牽手培植工程”和“信貸資金回流工程”兩項活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調整信貸結構,滿足全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金融服務需求

(一)大力支持“三農”產業發展,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滿足發展現代農業和擴大農村消費的資金需求,對符合信貸條件的種養、加工、租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牧漁服務業等農業產業鏈和相關農村服務業貸款,要加快審批,及時投放。要多方面拓寬融資渠道,重點支持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統籌城鄉發展、農業商品基地等重點領域,創新涉農信貸管理模式,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切實加大信貸投放,推進全市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

(二)支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圍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化工、新型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做實中小企業“牽手培植工程”。擇優選擇50-100家中小企業作為牽手培植對象,實行分類培植、階梯籌備、整體推進。定期、不定期對培植對象開展金融知識培訓輔導和信息咨詢服務,促進支柱產業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揮“市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俱樂部”的平臺優勢,擴充俱樂部會員。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有形與無形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等方式,在園區、縣市、鄉鎮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行業行、園區行等靈活多樣的銀企對接活動,增進會員交流,推進相互合作。重點做好與開發區中小企業的信息對接、幫扶對接、資金對接活動,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三)加大節能減排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堅持“有保有控”原則,大力支持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通過信貸結構調整,建立全市節能減排長效機制。重點支持“兩高一剩”企業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特別是要積極支持發電、化工、造紙、水泥、鋼鐵企業的鍋爐改造項目;認真落實“兩高一剩”企業退出名錄制度,采取重組、追加抵押、依法清收等多種措施,加大“兩高一剩”行業信貸資產保全力度,加強風險提示和信息共享,防止中小銀行盲目跟進,提高整體效能。

(四)加大力度,服務、支持、支撐“構筑大交通、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戰略的實施。對重點項目、新興產業,銀行業要及時跟進,充分利用金融資本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滲透力、前瞻性和放大作用,激活民間資本,促進企業成長壯大。對“十二五”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金融部門要加大項目銜接力度,并及時做好向上級行營銷、申報工作,力爭項目早日審批落地,早日付諸實施。

二、充分發揮市城投公司的平臺功能,加快規范化建設

(五)在全面清理平臺公司貸款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平臺貸款的整頓規范工作。重點支持市城投公司按照商業化、市場化的要求,完善公司組織架構,充實資本,把市城投公司打造成“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市場化運作主體。

(六)充分發揮市城投公司推動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中小企業、創投建設等四大功能。支持市城投公司完善我市“三都”打造必須具備的招商引資軟、硬件環境;圍繞地方三大支柱產業,孵化、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圍繞節能減排,加快完成企業技術改革,實現產業升級;圍繞穩妥推進城鎮化建設,完善城市交通、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網絡化建設;圍繞民生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

三、堅持創新理念,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

(七)創新金融產品,優化產品組合。按照簡單、實用、透明的原則,圍繞支農支小、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等方面,大力開發專業化、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特別是對“三農”、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農業產業鏈、水面經營權、林權抵押等方面的金融產品,要加大創新力度,服務地方經濟。

(八)創新服務模式,完善小企業服務機制建設。在進一步推廣小企業“信貸工廠”、“網貸通”、“微貸款”模式,形成品牌和規模效應的基礎上,從管理機制、審批流程、業務環節上創新小企業服務模式,逐步提高小企業貸款滿足率、覆蓋率和服務滿意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適宜、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

(九)創新管理模式,提升信貸管理科學化水平。科學把握信貸節奏,增強信貸投放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切實保證宏觀調控政策和國家貨幣政策取得實效。全面落實“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把貫徹信貸新規作為促進信貸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緊扣信貸業務受理、調查、風險評估、審批、合同訂立、發放、支付、貸后管理八大環節,在授信授權、業務流程、貸款支付、績效考核等重點關鍵環節狠抓落實。進一步擴大縣域銀行機構授權授信額度,保證縣域銀行機構貸款審批權,在對縣市支行原有轉授權的基礎上,對信貸管理能力強,信貸風險控制好、貸款質量好的縣域支行,進一步擴大“支農支小”貸款授權額度和范圍,提高“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效率。

四、推進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對經濟的滲透能力

(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步伐,增強服務能力。大力推進農合機構的產權改革和股權改造,逐步取消資格股,提高法人股比例。確保沙市、江陵、石首三家聯社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推進郢都、公安農合行向農村商業銀行轉制。

(十一)加強縣域銀行網點建設,延伸服務觸角。通過監管激勵手段,引導銀行機構到縣域地區設立機構。加強小企業專營機構和專業支行建設,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門機構服務效率,積極鼓勵和支持銀行機構在開發區、工業園區,特別是縣域設立中小企業專業支行。重點推動轄內銀行機構到江陵縣設立分支機構,市商業銀行在監利縣設立支行。

(十二)積極引進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努力創造條件,爭取更多股份制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村銀行機構到本地設立分支機構。爭取省內外銀行機構在發起設立新農機構,力爭設立2-3家村鎮銀行。

五、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十三)著力推動企業、農村、社區、區域四大主體信用工程建設。以“全面創建、整體提質”為目標,鞏固“爭創金融信用市州縣,力促地方經濟大發展”競賽活動成效,促進全市信用環境不斷優化和全民誠信意識不斷提升,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十四)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積極主動配合地方政府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指導下,組織銀行機構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農村地區信用法制與信用知識宣傳力度。推進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建設,積極開展農戶信用評價工作。

(十五)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建設長效機制。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系統,搭建全市統一的中小企業信息網,實現信息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促進銀企對接,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十六)建立獎懲機制,不斷提升社會誠信意識。積極主動與政府、司法、工商等部門配合,嚴厲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有效維護銀行債權。銀行業協會要深入開展維權行動,實行黑名單制度,聯手制裁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信用環境惡劣的地方和鄉鎮。政府、銀行、銀行業協會要建立激勵機制,對誠信度高的企業和個人、信用環境好的地方和鄉鎮,在審批、授信、用信和利率等方面實施優惠,促進社會誠信意識不斷提高。

六、加強考核,鞏固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十七)實施常態監測,按季通報,年度考核。根據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對銀行業機構開展“牽手培植工程”和“信貸資金回流工程”的情況進行考核監測,重點考核縣域存貸比、縣域貸款、“涉農”貸款和小企業貸款增幅,并將考核結果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內容。

(十八)加強協調配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溝通協調,建設科學的激勵機制,對“牽手培植工程”、“信貸回流工程”實施效果顯著、對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大的銀行業機構實施獎勵。落實“五掛鉤五限制”獎懲措施,對各銀行機構上年度“牽手培植工程”和“信貸資金回流工程”目標完成好的機構,在網點布局調整方面實施市場準入綠色通道。對達到財政部《財政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獎勵條件的,積極幫助爭取政府獎勵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