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醫藥振興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23 09:14:00
導語:市政府醫藥振興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積極發展新醫藥產業,加快培植醫藥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制定本意見。
一、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全市醫藥行業主要生產企業10家,其中:生物醫藥企業1家,中藥生產企業3家,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4家,其他醫藥生產企業2家。2008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4.14億元,利潤2.34億元,利稅3.152億元。
(二)存在問題。
1.產業個體規模和群體規模小。我市10家醫藥企業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2家,其他企業多為初加工產品和老產品,技術含量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少,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
2.人才和技術支撐能力弱。醫藥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專業技術隊伍和研發能力不足,新藥創制基礎較弱,研發投入少,擁有專利產權的新藥少,醫藥科研與企業生產脫節。
3.企業贏利能力不強。多數企業產品受市場變化影響較大,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企業經濟效益不穩定,企業競爭力不強。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提升技術和裝備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拓寬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生物制藥、中成藥等新醫藥產品,嫁接改造傳統醫藥,推進企業整合,提高規模效益,積極培植新醫藥產業,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發展目標。
到2011年,實現新醫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億元,利稅合計4.7億元。力爭有1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1家企業超過5億元,2家企業超過1億元。
三、發展重點
(一)生物制藥。
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為依托,加快血漿的綜合利用及抗體藥物、疫苗及診斷試劑的研發,強化凍干人凝血因子Ⅷ濃縮劑、凍干人凝血酶原復合物、凍干人纖維蛋白原及各種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的萃取技術,提升產能。
實施傳統生物技術改造工程。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微生物發酵工藝和菌種培養技術,改善菌種特性,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中藥。
以制藥有限公司為基礎,選用先進適用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增強主導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加強針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老年病等中藥復方的新藥研究開發,重點加強針對骨質疏松、皮膚病系統疾病的藥物開發,增加藥物制劑品種,研究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中成藥新藥。
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中藥加工工藝技術,提高現代中藥技術的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有技術領先優勢的軟膠囊、口服液等劑型產品,推進現有產品的二次開發。
以制藥有限公司為中心,進一步加強藥用氣霧劑生產中心建設,結合中醫中藥在臨床上治療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的經驗,將傳統中藥與現代化制劑技術相結合,研發出中藥的HFA-MDI,取得自主知識產權,鞏固國內最大的藥用氣霧劑生產企業地位。
以為中心,圍繞泰山四大名藥開發,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點、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規范化標準的中藥材生產基地。推進中藥農業整體向“綠色產業”過渡,提高中藥材質量。
圍繞藥材基地建設,加速中藥飲片生產技術改造,優化飲片傳統炮制工藝,發展免煎中藥飲片及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劑,逐步實現飲片生產規范化。
(三)化學藥品。
繼續壯大化學原料藥規模,強化對新型制劑技術的引進吸收,推進化學藥物制劑領域的技術升級,加速新型制劑研發。加強對離子電滲技術、脈沖給藥技術、超聲透皮給藥技術等制劑新技術的研究,推廣新型粉碎技術(納米技術)、薄膜包衣技術、微球技術、靶向技術等制劑生產新技術。
依托我市區位優勢和良好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構建規模化、扁平化、高覆蓋、現代化的醫藥流通服務網絡體系。
四、工作措施
(一)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抓住世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的機遇,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通過國內外產學研聯合途徑逐步構建新醫藥研發技術體系和產業化基地,有重點地發展具有較好技術基礎和較大市場潛力的生物制品,逐步形成我市新醫藥產業特色。
(二)推進新醫藥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創新能力。
加大醫藥科技創新投入,爭取國家新藥基金支持。整合相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力量,加強與國內外相關單位產學研合作,建設學科和人才配套較為齊全、設備先進,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生物技術藥物研發技術平臺。
(三)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
把技術改造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抓手,著力提升新醫藥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節能減排水平。引導企業積極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改造落后生產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四)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發揮風險投資在新醫藥產品創新和產業化、市場化中的作用,積極向金融機構推薦項目,多方面引導金融資金支持新醫藥行業建設。積極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著力推動企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切實落實國家新稅法規定的增值稅轉型稅收政策,提高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性。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和服務作用。
積極探索行業協會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制定行規行約,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積極開展行業研究與調查,促進企業國際交流與合作。
- 上一篇:道路橋梁施工關鍵問題
- 下一篇:街道農房兩改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