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義務教育發展意見
時間:2022-04-23 09:26:00
導語:教育局義務教育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直屬單位,省屬以上駐*有關單位:
為大力實施教育興市戰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平等性原則,認真落實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定職責,以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為基本政策導向,堅持城鄉一體、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確保質量的原則,扎實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全面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著力解決縣域內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目標任務。到2012年底,*山區、新*市、*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5年,*縣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力爭有3個縣(市、區)進入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縣行列。縣域中小學校布局基本合理,辦學條件基本均衡,師資配備相對均衡,學校標準化、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擇校現象,為2020年實現市域內義務教育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市義務教育入學率繼續保持100%,小學、初中年鞏固率分別保持在99%、98%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5%以上,年鞏固率95%以上,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到95%以上。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義務教育保障體系,確保所有適齡兒童,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殘疾兒童能夠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
——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到《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要求,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整體改善,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相對均衡。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生均公用經費達到省定標準并逐年提高,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教師隊伍數量、結構進一步優化。
——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提升??h域內同類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基本相當,優質教育資源規模不斷擴大,基本無擇校,城區、農村超班額班級分別不超過班級總數的10%、5%?;趪艺n程標準的學生合格率達到較高水平,身體素質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
二、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各級要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落實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要建立義務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保證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在校學生平均教育費用逐年增長。各級政府要統籌本級財政資金和上級轉移支付資金,積極支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投入,整體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新增教育經費要優先用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并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城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土地出讓金計提教育資金要嚴格按規定用途使用,嚴禁擠占挪用。要切實加強財務核算監管和審計監督,強化預算管理,不斷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二)積極推進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要科學制定城鄉中小學規劃方案,采取新建、遷建、擴建、撤并等措施,不斷優化硬件設施,提升實施義務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到2015年,義務教育學校要全部按照小學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的要求達到規定標準班額。城鄉新建居民小區配套中小學校,要與舊城改造、新社區(農村)建設等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偏遠山區、庫區、湖區學生走讀半徑比較大的地方,視條件可建寄宿制學校或建立校車接送制度。在確保校舍安全的基礎上,以教學用房和學生生活用房為重點,積極實施中小學“兩熱一暖一改”工程,推進中小學校舍標準化建設;以體育運動場地標準化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學校運動場地及音樂、美術、體育、衛生、心理咨詢等各類功能室、器材不足等問題;以實驗教學儀器配備、圖書資料配備、教育信息化、探究實驗室、通用技術教室和綜合實踐活動室建設為重點,實施中小學教學儀器更新工程,推進教學裝備標準化建設。要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工作,實現多媒體“班班通”,促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網絡向農村延伸。
(三)均衡教師資源配置。同類型、同規模的學校,要根據編制標準和新課程要求,配足配齊教師,實現教師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基本均衡。完善教師隊伍的補充機制,新增教師優先滿足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的需求。要以縣為單位,按有關規定定期對中小學校的編制進行核定,并保證一定比例的浮動編制。實施名校長成長培養和城鄉交流計劃,促進城鄉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辦學水平的均衡。進一步加大城鄉教師交流力度,完善城區教師支援農村補貼制度,保證每年城區支援農村的教師不少于600人。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中高級職稱(職務)時,原則上應具有1年以上在農村學?;虮∪鯇W校任教經歷。完善農村教師職稱評審聘任制度和評先創優激勵機制,職稱評審向農村一線中小學教師傾斜,并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各種表彰獎勵中的比例。核定義務教育學??冃ЧべY總量時,對農村學校特別是條件艱苦的學校給予適當傾斜,吸引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各級政府要將農村教師納入政府住房保障范圍,通過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村教師及其家庭住房困難。實施中小學名師培養計劃,扎實推進教育系統人才遞進培養工程,努力培養一批在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能發揮中堅作用的特級教師、*山名師、中小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或教學能手。
(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嚴格執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按照規定標準開齊、開全課程,并達到教學基本要求。全面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符合素質教育的學校辦學水平評價制度,推進學校辦學特色化建設??偨Y推廣城區義務教育集團辦學經驗,通過新建優質學校、強弱結對共建、優質學校辦分校、優質學校兼并薄弱學校等方式,大力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著力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教科研協作機制,初中推行聯片教研,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小學實行以鄉鎮為單位,一體化教研,捆綁式考核,逐步推行聯片教研,努力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差距。扶持民辦學校向規范化、優質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五)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新機制,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貧困學生。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機制,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居民子女接受同等條件的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探索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實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計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自護教育,在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地方,適當增加寄宿制學校,及時解決留守兒童思想、學業、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健全義務教育貧困學生救助體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加大城市低保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力度,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做大做強市教育基金會,加大向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資助力度,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三、切實加強對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領導
縣(市、區)政府要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重要任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承擔起推進轄區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要按照全市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度目標,結合各自實際,制定《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方案》,明確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落實責任、制度、經費、隊伍等各項保障措施,報市教育局審核備案。各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作,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評價縣(市、區)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建立激勵和問責機制,制定評估標準和督導評估辦法,定期開展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督導評估報告向社會公布。
- 上一篇:市政道路施工及質量保證
- 下一篇:公建中心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