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優質蔬菜食用菌發展意見

時間:2022-04-27 08:30:00

導語:全縣優質蔬菜食用菌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優質蔬菜食用菌發展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加快全縣蔬菜、食用菌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蔬菜、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意義

蔬菜、食用菌產業是種植業中的高效產業,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重要性日益提高。我縣蔬菜、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特色優勢突出,加快發展優質蔬菜食用菌產業,對推動全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業增收,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要機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強力推動蔬菜、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二、總體思路和任務目標

(一)總體思路:穩糧、調棉、擴菜。在提高糧食單產、穩定糧食總產、確保糧田底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蔬菜、食用菌區域布局,調大規模;做好標準化生產,調優品質;做好宣傳推介,調強品牌;發展產業化經營,調高效益。

(二)任務目標。

蔬菜生產:2010年,全縣新增蔬菜面積3.75萬畝,其中溫室蔬菜4000畝,露地蔬菜3.35萬畝(棉薯間作2.5萬畝)。力爭到2015年,全縣蔬菜生產總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3萬畝、拱棚菜1.5萬畝、露地蔬菜15.5萬畝。

食用菌生產:2010年,全縣新增食用菌種植面積20萬平方米。到2015年,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爭創全國食用菌大縣。

三、發展重點

(一)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優化區域布局,實現規模化經營。設施農業重點發展食用菌,各鄉鎮街每年分別建設一個2萬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小區(包括集約化發酵場1處)或建立占地100畝以上的標準棚(120米×10米)溫室蔬菜核心區。其中,食用菌核心區李家戶鄉每年建立一個栽培面積1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栽培區;蔬菜大棚核心區郝王莊鎮每年建立占地200畝的標準棚(120米×10米)溫室蔬菜核心區。露地蔬菜重點發展辣椒或棉薯間作,各鄉鎮街每年建設一個成方連片300畝以上棉薯間作或辣椒生產核心區。各鄉鎮街要按照要求做好規劃設計,切實做到成方連片,集中布局。到2015年,蔬菜、食用菌種植面積要達到耕地面積的50%以上。

(二)強化標準化生產,提高品質。利用多種形式,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加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控害技術的推廣應用。健全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嚴格質量監管,所有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和園區,均按標準化組織生產,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產品經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并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抓好“三品”認證,突出“有機”,主攻“綠色”,全面實現無公害生產。

(三)抓好宣傳推介,打造知名品牌。通過參加“市級名牌蔬菜”評選等活動,引導各產地積極開展品牌推介、產品展銷,努力把傳統品種、特色品牌做強,把優勢品種、主導品牌叫響,促進蔬菜種植集約化、設施化、品牌化發展。

(四)發展產業化經營,提升效益。培大培強龍頭企業和市場,形成產業化經營。加強經合組織建設,逐步建立協調市場、企業與基地菜農利益的長效機制。著力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緊密型基地,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加強市場流通設施建設,完善冷藏、精包裝、市場檢測等基礎設施。規范市場管理,促進公平交易,加強檢測監督。引導龍頭企業和經合組織打造冷鏈物流體系,實現蔬菜的優質優價,創造更高的綜合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督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各鄉鎮街也要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抓好工作落實。

(二)科學制定規劃。各鄉鎮街要按照意見要求,高點定位,適當超前,科學制定與總體工作要求相吻合、符合鄉鎮實際的蔬菜發展規劃,規劃要目標明確、措施具體、步驟分明、操作性強、責任到人。

(三)深入宣傳發動。各鄉鎮街、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行之有效的動員發動,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抓好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努力使調整結構、發展蔬菜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四)搞好土地流轉。加強對土地政策的研究,認真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研究出臺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為結構調整做好基礎工作。

(五)強化政策扶持。縣財政列支專項資金鼓勵扶持蔬菜生產發展,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型蔬菜基地,打造優質蔬菜制高點。各級金融部門要加大對蔬菜生產的信貸投放力度,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機具補貼、農田水利工程、現代農業項目等各類項目資金向優質蔬菜基地建設傾斜。強化綜合服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土地調整、選好種植模式、建好銷售網絡,抓好質量監管,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新建食用菌菇房,縣財政每平方米補助5元;新建多功能恒溫菇房,縣財政每平方米補助10元。鼓勵通過合作社帶動發展蔬菜生產,縣財政劃撥資金50萬元用于扶持發展1萬畝標準化辣椒基地;縣財政劃撥20萬元用于發展300畝以上成方連片(中間無插花)棉薯間作基地。對建設工廠化食用菌原料發酵場的按規模大小給予2-10萬元獎勵。鼓勵對原有老舊食用菌棚進行提升改造(改造為多功能常年生產菇房),縣財政每平方米補助5元。鼓勵發展“三品”認證及商標注冊,每獲得一個有機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或無公害食品認證的,縣財政分別補助1萬元、5000元和3000元。對獲得地理商標或農副產品地理標識的獎勵5000元。

(六)嚴格考核獎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種植結構調整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根據總體規劃和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真正落實到村、戶,縣政府將組織專人進行督查調度。發展蔬菜、食用菌生產情況列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范圍,年終嚴格進行獎懲。同時,將設施蔬菜、食用菌生產列入招商引資考核范圍,按實際投資額1:2的比例抵頂招商引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