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小班化教育意見

時間:2022-05-04 04:31:00

導語:地區小班化教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小班化教育意見

小班化教育是在縮減班級學生規模的條件下,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獨特個性的充分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活動體系,是實現教育優質均衡、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針對我縣當前及今后生源數量狀況,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深入實施有效教育,全面構建新型的班級管理體制和新的課程管理模式,推進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加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縣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1—2015)》,現就區域性整體推進小班化教育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提高每個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充分程度為著眼點,以提高區域內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通過深化小班化教育,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水平與辦學質量,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實施與分步推進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小班化教育是創建我縣區域性教育特色和品牌的有效途徑,也是今后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方向,但小班化教育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持久的系統工程,所以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以點帶面、分步推進,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由小到大,分批達標,整體推進。

2.堅持教育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切實保證人力、物力的投入,確保小班化教育的整體推進,同時也要注意量力而行,科學制定加快推進小班化教育的政策標準,規范實施活動,用足用好現有教育資源,防止出現教育資源與辦學資源浪費現象,促使學校在實施小班化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3.堅持科研引領與校本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教科研機構與教師培訓部門要圍繞學校小班化課堂教學,加強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加大對學校的教學指導與服務力度,培養學校業務骨干,幫助學校改進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同時要尊重教師與學校在小班化教育教研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的自主意識和首創精神,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與教育科研中轉變觀念,把握小班化教育實質,使學校逐漸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小班化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和校本研究機制,實現學校、教師主動發展。

4.堅持開拓創新與繼承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小班化教育是一個新興課題,既需要借鑒和學習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大膽實踐,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同時也要在實施過程中,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重視保留和發揚傳統教育教學中好的經驗與有效的方法,承接和貫穿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實驗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提高小班化教育的實踐能力。

三、工作目標

實施小班化教育,要對全縣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的優化和整合,全面改革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突破制約我縣教育發展的瓶頸,實現教育質量的實質性提高。“十二五”期間,力爭取得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區域小班化教育特色。具體體現在:

1.小班化教育的普及率及辦學規模躋身于全市先進行列,與之相配套的保障機制、教育管理、教學改革亦達到較為先進的水平。全面實現小學30人以下、初中35人以下、高中4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班額,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60%以上學校與班級硬軟件通過小班化教育督導評估。

2.形成一支教育觀念、管理水平、教學技能均能適應小班化教育的管理干部和教師隊伍。校長能在實踐中深刻理解小班化教育的內涵,并成為小班化教育實踐與研究的先行者,在研究中找準學校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培育學校特色與優勢,教育部門在探索小班化教育教學實踐中,能總結提煉出具有實用價值的實踐成果,為全省推進小班化教育提供經驗。

3.構建并逐步完善適合小班化教育,并能與個別化教育等其它教學組織形式優勢疊加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尊重學生主體選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教學法、分層目標教學法、和活動式教學法得到有效運用,學生個體接受教育的程度得到切實提高,小班化教育的獨特優勢和本質特征得到充分體現。

4.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管理規范制度和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小班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學校與班級評價體系、教師與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等,保證小班化教育有效、有序實施。

四、實施步驟

采用“整體規劃、分步推進,先小學、后中學”的行動策略,力爭通過若干年努力,逐漸達到全縣中小學基本實施小班化教育的目標。

1.近期規劃(2011年9月—2013年8月)

以深入推進小學小班化教育為重點。在鞏固小學試點學校小班化教育成效的基礎上,自2011年秋季起,全縣所有小學起始年級均實行35人以下班額的小班化教育,同時成立小班化教育工作指導小組與小班化教育課題研究組,基本完善小班化教育的組織體系、項目實施方案與政策保障機制,并落實好校長、教師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2.中期規劃(2013年9月—2015年8月)

以在中學實施小班化教育為重點。在鞏固總結小學小班化教育經驗的基礎上,2013年秋季起,在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全面實現30人以下、35人以下、40人以下班額的小班化教育,深入開展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領域——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班級管理、評價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完成小班化教育階段性總結評價工作。

3.遠期規劃(2015年9月—2020年8月)

以優化中小學小班化教育配置為重點。在小學試行班額2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在初中試行30人以下、高中試行3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開展小班化背景下學生個體性學習策略研究,基本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小班化教育。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成立縣小班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成員由縣府辦、縣教育局、縣人力社保局、縣財政局等部門組成,總體負責全縣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定及組織協調。縣教育局成立小班化教育工作指導組和課題研究組,具體負責全縣小班化教育的組織實施、過程指導、課題研究、考核評估等工作。各中小學成立由校長為組長,骨干教師、家長代表等組成的小班化教育工作小組,研究制訂并組織實施學校推進小班化教育的規劃和實施方案。

2.師資保障。根據“減人不減班”的要求,調整教師編制核定工作,變師生比為班師比,并結合實際與教師實際,做好教師結構優化工作,按小學1:2.5—3,中學1:4—4.5小班化教育專任教師班師配置標準,生輔老師按規定配備,分階段分步驟地增核教師編制,確保專任教師工作負荷適度,保證他們有自主學習、教學研究的時間,保護他們改革的積極性。

3.經費保障。縣財政自2012年起每年在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小班化教育經費,且逐年增長。同時調整生均公用經費額定辦法,對實施小班化教育的學校,根據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按小學35人/班、初中40人/班,高中45人/班額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切實保障中小學小班化教育的順利實施。

4.條件與安全保障。以“校安工程”實施為契機,在保證安全標準的前提下,逐步優化校園環境與辦學條件,積極推進標準化、個性化教室、一對一數字化教學平臺及環境建設工程,逐步實現兩班三室的小班化教育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安全、更有利發展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師資培訓,建立研討合作機制

1.加強理論學習。充分發揮教育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學習培訓制度,使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與研訓人員增強實施小班化教育的自覺性與責任感,能勝任小班化教育的培訓指導工作。

2.完善研訓制度。進一步完善縣、校兩級研訓制度,建立與小班化教育相配套的師資培訓體系,根據師資培訓方案,組織開展以小班化教育理論學習與教育教學行為改進為重點的教師全員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提高培訓,使廣大教師掌握并具備小班化教育必要的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

3.建立合作研討機制。縣教育局成立全縣小班化教育課題研究組,確定研究課題,明確課題分工,實行項目管理。聘請國內小班化教育專家為研究顧問,建立小班化教育研討合作機制與學習交流平臺,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會、典型經驗推介會,定期組織小班化教育課題論文和課題成果評選,有組織地開展縣內外學校校際交流活動,加盟或參與全國性、全省性的小班化教育研討活動。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平臺,開設小班化教育專欄,增加教師學習培訓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主動地適應并參與小班化教育實踐與改革,促進小班化教育有效深入推進。

(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考核評估機制

以小班化教育理念為指導,完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與管理機制,促進學校教學策略、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方法的優化,促進學生情感、習慣、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制定小班化教育學校與班級督導評估辦法,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小班化教育督導評估與診斷活動。建立年度專項考核制度,并同學校年度發展水平考核相掛鉤,同校長、教師晉級評優相掛鉤,對在實施小班化教育中成績突出的先進個人與先進集體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學校、部門及相關責任人按規定追究相關責任。

(四)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合力推進機制

建立縣小班化教育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了解小班化教育實施情況,有效解決小班化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困難與問題。縣小班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溝通,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大力保障全縣小班化教育工作順利推進。縣教育局要做好小班化教育實施計劃制度的制定與組織實施工作,同時落實好學校布局與學區劃分的規劃論證工作,規范學籍管理,有效調控學生流向,保證小班化教育有序開展。縣人力社保局要會同縣教育局調整教師配置標準,科學制訂教師配置計劃方案。縣財政局要會同縣教育局制訂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額定辦法,切實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縣文廣宣傳部門與各鄉鎮要配合縣教育局認真做好小班化教育作用、意義、優勢、成效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及家長對小班化教育的認知與認可程度,正確引導廣大教師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投身于小班化教育實踐,形成全社會支持小班化教育實施的良好氛圍與環境。其他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職能,積極配合支持縣教育局全面實施小班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