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局品牌農業提升指導意見
時間:2022-05-12 03:40:00
導語:市農業局品牌農業提升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品牌農業是我市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一條主線。為進一步提高品牌農業發展水平,增強全市農業發展的影響力、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在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致富增收中發揮更大作用,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在連續開展品牌農業建設年、推進年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繼續組織實施品牌農業提升年活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品牌農業提升年活動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幸福的總目標,著眼增強農業市場競爭能力和強市惠民能力,突出規模化建設、科技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組織化經營、市場化營銷、多元化發展等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升,努力實現我市品牌農業在國內外知名度的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持續攀升、附加值的明顯增加和農民增收貢獻率的大幅增長。
主要工作目標為:特色品牌基地增數量、重點基地上檔次,種植規模達到1000畝以上、畜禽養殖存欄量達到一定數量(牛500頭、生豬2000頭、蛋雞5萬只、肉雞肉鴨5萬只)的規模品牌基地達到500處,列為市級以上重點基地的數量達到20處;規模經營主體明顯增多,投資100萬元以上的規模種養戶新增50個,引進或提升10家規模農業龍頭企業,培養50個年營銷額突破500萬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年銷售收入過1000萬元的農業營銷企業;農產品安全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新增標準化種植基地20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35個,“三品”認證總數保持在200個左右,創建全省標準化建設示范縣(市);品牌農業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力爭2件以上的名優農產品通過“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或取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5種農產品被評為市級以上名優農產品或著名商標,創建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示范縣(市);品牌農產品的營銷狀況不斷向好,力爭在5個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名優農產品直銷店、打入大型超市,60%以上的品牌農產品進入中高端消費市場,綜合效益提高20%。
二、工作重點
(一)著力提升全社會對品牌農業的認識水平。農口部門牽頭,協調宣傳、工商等有關部門,以組織培訓觀摩活動、開設“品牌農業”專欄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和宣傳我市優秀合作社、龍頭企業科學運作品牌,依靠品牌拓市場、增效益的經驗做法,引導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把握品牌農業發展趨勢,深化發展品牌農業的認識,正確處理品牌培育與品牌提升、品牌維護的關系,不斷提高品牌建設的檔次和水平。著眼持久發展,引導廣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強品牌整合,推動農業品牌與旅游、商業和服務品牌的橫向聯動,形成互促互動效應。堅持以更寬視野推動農業品牌建設,加快由培育品牌農產品向打造品牌服務、品牌工作、品牌工程、品牌人才延伸拓展,塑造農業整體品牌。
(二)著力提升特色品牌基地的規模化水平。圍繞打造三條精品產業帶,加快規劃建設特色品牌規模基地和綜合性現代農業園區,市里重點抓好20處重點基地園區的規劃建設和提升,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抓好一處規模種養基地或園區。市農辦負責組織協調好都市農業園、農林生態園、農耕文化園的規劃建設,牽頭搞好大型綜合性農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市農業局負責抓好萬畝優質棉生產示范基地、省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園、“黃域”牌大米、牛一有機蔬菜等特色品牌基地的建設提升;林業局負責抓好文祖鎮黑峪、曹范鎮鄧莊各1000畝的優質核桃基地建設;水務局負責抓好生態甲魚科技示范的提升;畜牧局負責抓好市種豬基地、生態產業園等的建設提升;蔬菜技術服務中心負責抓好芹菜、寨甜瓜、韭菜、農業生態園、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都市農業示范園等園區基地的建設和提升。
(三)著力提升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把全面提升農業質量安全水平擺到品牌農業、現代農業建設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農業局負責籌建市、鄉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村級服務站點,抓好市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建設,提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科技及物質裝備水平,完善全市檢測體系。加大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的市場監管力度,推動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不合格農產品報告制度。抓好大蔥、鮑芹等名優農產品地方標準的編制和農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完善提升,組織“三品”認證和“全省標準化基地示范縣(市)”爭創工作;市林業局負責抓好薄殼核桃、嘎啦蘋果、板栗、大櫻桃等林果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編制及推行;市水務局負責抓好水產養殖標準化生產經營活動的指導服務;市畜牧局負責組織實施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完善生豬、蛋雞、肉雞、肉鴨、肉牛、奶牛等主要畜禽產品標準化養殖技術規程,加強畜禽養殖投入品和畜禽產品質量管理。
(四)著力提升品牌農產品產銷組織化水平。農辦、農業局、工商局等部門負責,研究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意見,組織優秀示范社評選和合作社負責人培訓、交流、觀摩活動,年內重點提升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水平。市農辦負責協調金融、稅務、工商等部門,研究探討關于合作社發展的信貸、稅費等扶持措施。市農業局負責健全完善對合作社的扶持引導和規范管理機制,編制優先扶持的農民合作社目錄,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林業、畜牧、農機、蔬菜等部門分別負責建立大蔥、芹菜、薄殼核桃、奶牛養殖、農機服務等行業協會,健全協商發展和自律機制,規范生產經營活動。
(五)著力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科學運作水平。農口各部門負責,統籌抓好農業品牌的打造、宣傳和推介工作。要做好借臺唱戲文章,組織更多名優農產品參展全國性、國際性農事節慶會展活動。要盡快制作品牌農業宣傳片,借助名人、名臺、名報、名網抓好品牌農產品的宣傳。農業局負責做好“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組織開展“全國地理標志生產示范縣(市)”創建。工商局負責抓好“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登記工作。農辦負責抓好中國無公害果菜之鄉的創建工作,提高品牌農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六)著力提升品牌農產品的市場化水平。農口各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要加強對合作社、種養大戶的指導扶持,力爭年內30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農超對接活動。農辦、農業局、經濟開發區、高教辦等單位要密切協作,組織落戶的食品加工企業、高職院校,與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進行對接合作。供銷、商務、郵政等單位,要充分發揮網絡密集的優勢,整合“萬村千鄉”資源,抓好品牌農產品市內流通銷售工作。要發揮名優農產品產銷公司、魯農公司等營銷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在重點城市建立名優農產品專賣店,聯姻餐飲企業、高端消費群體,采取直供直銷、網絡銷售等方式,密織市場網絡,擴大市場份額。農辦、農業局、工商局等部門共同負責,做好“大蔥”、“小米”、“香稻”等農業公用品牌的境外注冊工作,發揮晶榮食品等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積極拓展名優農產品的國外市場。
(七)著力提升品牌農業的多功能水平。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在規劃和實施農業工程項目時,要注重現代農業與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旅游開發、精神文明等工作的對接融合,統籌考慮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從夯實農業基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滿足城鄉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著眼,同步抓好生態景觀、文化娛樂、休閑體驗等設施的規劃設計。農辦負責科學謀劃、統籌組織好全市的農事節慶活動,策劃組織品牌農業高峰論壇、大蔥節、荷花節、特色農產品采摘等活動,集中推出3-5種名優農產品和品牌農事活動。農業局負責抓好大蔥產業園、生態農業觀光園、生態旅游示范園、生態休閑農業公園等都市農業園區的打造,啟動農業加工龍頭企業的旅游工作。林業局、水務局負責抓好林場苗圃、山林景觀、水庫塘壩等資源旅游觀光功能的開發。畜牧局、蔬菜中心負責組織生態健康養殖場和標準化蔬菜園區基地的觀摩互動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參與飼喂和采摘體驗活動。
(八)著力提升農業工作品牌的打造水平。要將農業品牌建設由商業品牌向公用品牌延伸,將產品品牌向工作品牌、服務品牌拓展。要在打造工作品牌上求突破,各鄉鎮(街道)和農口各部門,無論是綜合工作,還是單項工程,都要力爭拿第一、省內列前茅、全國創一流。要在打造服務品牌上有新進展,科技推廣、信息指導、營銷服務等工作要做到態度優、效率高、效果好,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樹立農口系統干部干事創業的良好形象。要在打造農業人才品牌上有新水平,既要推出一批科學種養、創業發展的農村實用人才典型,也要推出一大批在省內、國內知名的專家型農技科研服務人才,建成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能力強的農村新型人才隊伍,以人才品牌提升農業工作品牌。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增強創新意識,創造性開展工作。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品牌惠農”理念,把培育品牌當作一種自覺行動,認真研究農產品消費的新動態、新變化,學習借鑒打造名牌、提升金牌、強化品牌效應的新方法、新措施,創造性地推動生產與消費接軌,推動農業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創新服務形式,探索發展模式,實現多方增值增效。各鄉鎮(街道)要根據產業特色、區位狀況、農民就業增收情況,確定品牌農業建設提升的路子,從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推進農業“一脈相承、接二連三”等不同方面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形成集聚優勢、培育特色、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明確目標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為確保各項任務的完成,市政府實行年度目標責任制,細化各鄉鎮(街道)和職能部門的品牌農業工作任務。市農辦負責抓好任務分解、政策制定、協調調度、人才建設、典型培植、宣傳推介、檢查考核、評先樹優等工作;農業、林業、水務、畜牧、農機、蔬菜中心等部門在完成各自任務的同時,實行包鄉鎮(街道)、包重點工程責任制,加強對全市品牌農業提升年活動的指導和服務;供銷、商務、郵政等部門要立足本職業務,在品牌農產品產銷服務上積極開展工作;宣傳部、新聞中心、廣播電視臺要強化對品牌農業、現代農業的宣傳;財政部門要研究制定推動品牌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其他有關部門要發揮本職作用,全力支持品牌農業建設。各鄉鎮(街道)要抓好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努力實現在重點村居、重點產業、重點品牌上的新突破。
(三)健全激勵機制,增強發展動力。加大財政資金對品牌農業的投入力度,對公益性品牌打造、地理標志認證登記、展示展銷、宣傳推介活動進行扶持,對標準化基地和園區建設、名牌爭創等工作進行補助,對帶動作用大、效果好的合作社、營銷組織、龍頭企業進行獎勵,對在品牌農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繼續組織評先樹優活動,增加品牌農業在鄉鎮(街道)科學發展考核中的比重,將爭創各級名牌(名優)農產品列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考核加分項目。通過一系列激勵政策的實施,調動起各級各部門抓好品牌農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品牌農業發展集聚,實現全市品牌農業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 上一篇:市政辦全年違法違規用地整治方案
- 下一篇:市安監局工業建設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