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養豬技術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4 09:27:00
導語:環保養豬技術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大力推廣新型環保養豬技術,有效治理養豬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病害藥殘問題,降低養豬成本,提高豬肉品質,促進生豬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新型環保養豬的意義
生豬生產一直是我縣的傳統飼養業,1988年我縣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瘦肉豬基地建設縣,1991年又被列為瘦肉豬基地建設續建縣。全縣生豬存欄一直穩定在40萬頭左右,出欄量約50萬頭,養豬業年產值達3.6億元,占畜牧業總產值的40%左右。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禽所產生的糞尿污水等排泄物對周圍環境威脅很大,豬口蹄疫、鏈球菌病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對食品安全和養豬業造成了很大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縣養豬業的經濟效益。
新型環保養豬技術,是對傳統養豬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該技術利用酵母素生物菌發酵法,將酵母素加鋸末、谷殼、米糠、秸稈、豬糞,并調整水分發酵,使微生物有益菌群繁殖,以此作為豬舍墊料。墊料可重復使用,有利于生豬生長。其優點是省工、省水、省料、節能環保,經濟效益提高20%以上。推廣新型環保養豬技術對于促進我縣養豬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升畜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總體思路、建設標準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為指針,以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畜牧業整體素質為核心,大力推廣新型環保養豬技術,努力提高全縣生豬生產總量和質量,全面提升畜牧業整體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二)建設標準。以養殖小區為載體,按照環保養豬技術標準建造豬舍,每棟環保豬舍面積200平方米以上。養殖小區的選址、建設標準及獎勵辦法按縣政府相關文件規定執行。環保豬舍每平方米補貼10元。
(三)任務目標。2012年上半年每個鄉鎮建立環保養豬技術示范點2處以上,下半年在全縣范圍內逐步推開,年底完成環保豬舍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
三、實施步驟
(一)宣傳培訓階段(2012年5月上旬-5月中旬)。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新型環保養豬模式;舉辦培訓班,印發有關資料,培訓技術骨干。
(二)培植樣板階段(2012年5月下旬-6月)。在每個鄉鎮選擇部分志愿參與、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戶和豬場,搞好環保豬舍設計與改建、墊料的購置和發酵、育肥豬的科學飼養管理、相關數據的記錄與整理等工作。
(三)全面推廣階段(2012年7月-11月)。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搞好相關技術資料的整理,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
(四)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2月)。按照實施方案進行檢查驗收,兌現政府補貼資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環保養豬技術推廣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縣長任組長,由縣畜牧局、財政局、農業局、科技局、發展和改革局、國土資源局、經貿局農業開發辦、農業銀行、信用社等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環保養豬技術推廣方案的制訂、實施、檢查、督辦和年終的驗收及政策兌現。
(二)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縣畜牧部門要成立技術指導小組,由分管副局長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制定技術規程、技術指導及開展培訓等。要搞好科技下鄉活動,利用農村集貿市場人流集中的優勢,以技術指導組為單位積極開展“趕農村大集、擺科技攤”活動,現場解答技術問題,發放技術資料,在全縣掀起環保養豬技術的推廣熱潮。要積極開展生豬產銷對接,成立生豬產銷協會,簽訂“三個協議、兩個合同”,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宏觀調控、中介組織具體運作的生豬產銷長效調控機制,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
(三)抓好督導檢查。推廣工作正式啟動后,縣政府將不定期地組織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每季度將工作進度情況在全縣通報一次,年底進行工作總結和表彰。
- 上一篇: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公民政治參與對比
- 下一篇:墨子教育思想對高校生思政教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