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經濟社會軟環境建設意見

時間:2022-06-04 11:39:00

導語:市政府經濟社會軟環境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經濟社會軟環境建設意見

為進一步改進干部作風,整治軟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打造“行政效能最高、投資環境最佳、企業滿意度最好”的城市,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清理審批、收費、檢查項目。對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的審批事項,凡是法律法規和市級以上政策規定沒有明令禁止的,一律實行“非禁即準”。市法制辦會同市發改局、財政局、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等部門,對予以保留的審批、備案、收費事項編制《目錄》,向社會公開。嚴格涉企檢查,除特殊情況外,對企業檢查一律實行預先審報制度和首檢不罰制度。

二、做好簽約項目銜接推進。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簽約項目進入審批程序。市招商引資各工作組的牽頭單位要做好相關項目銜接的協調工作,凡是全市集中簽約或者有市級領導參加簽約的項目,項目引進單位要在簽約結束后2個工作日內,將簽約情況報送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正式進入督查程序。對違反規定、不能及時銜接延誤項目審批的責任人和單位,予以問責。

三、調整優化規劃審批流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類審批的原則,調整優化規劃審批工作流程。對靈山灣旅游度假區、大學科研區、中央商務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和城市片區的控制性規劃,、兩級重點項目規劃,濱海公路城市建成區段兩側2000米范圍內和其它主干道兩側的大型建筑、重要節點的標志性建筑、景觀建設等項目規劃,由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協調委員會審議確定,重要規劃提交市委專題會議研究。經濟開發區、臨港經濟開發區、瑯琊臺旅游度假區三個省級園區的工業項目規劃,由各園區自行審批。其他鎮、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建設項目規劃,除商品住宅類招拍掛用地項目外,全部屬地審批,報市城鄉規劃管理處備案。

四、擴大網上審批范圍。除涉密事項外,凡市本級行政審批權限的事項一律網上審批,申報材料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告知,逐步實現“一表受理、一網運作、一次發證”。凡是提前介入、需要項目方或者屬地管理單位出具證明材料和承諾材料的,需要報送紙質材料存檔或者轉報上級部門審批的,可在網上審批后報送。市法制辦、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負責審核確定實行網上審批的事項、運行流程,并列出單子,向社會公示。加快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強化網上督查督辦,實現行政權力網上公開、行政審批網上運轉、行政效能網上監察。

五、加強投資代辦中心建設。設立市投資代辦中心,在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加掛牌子,增加人員編制。凡是列入市級及以上的重點項目、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交辦的項目,全部由投資代辦中心免費辦理相關手續。大力實施審批流程再造,積極推行并聯審批和聯席會議審批,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把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打造成為效能提升中心。依托市民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市、鎮(街道、園區)兩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提高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的水平。

六、推進新一輪簡政放權。立足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對予以保留的203項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本著“權責一致、提高效率”的原則,除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許可事項外,全部采取直接放權、委托放權、延伸放權等方式,依法下放到省級經濟園區、鎮、街道辦事處,切實增強基層發展活力。具體辦法分別由市發改局和市法制辦研究制定,于6月1日起實行。

七、對中介服務實行統一招投標。凡是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機構,由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會同相關部門進行篩選、分類,實行公開招投標。建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庫,對行政審批需要的中介服務機構,由項目單位從庫中隨機選取,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強行指定。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負責中介服務庫的建立與日常管理。

八、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由市法制辦牽頭,組織有行政執法權的部門和單位,根據我市經濟發展實際,制定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具體處罰標準,于6月30日前向社會公開和公布。凡是沒有細化量化自由裁量規定的,在行政處罰時一律按下限執行,嚴禁亂用自由裁量權,嚴禁彈性罰款。

九、建立干部輪崗交流機制。組織、人事部門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建立起各級干部特別是中層干部輪崗交流機制。除涉及保密工作崗位等不宜交流的外,凡在一個崗位上任職滿五年的中層干部,原則上全部輪崗交流,重要崗位和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中層干部要跨部門、跨單位交流。

十、建立人才保障服務體系。用活用好市財政設立的1000萬元優秀人才發展基金,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力度。對政府部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專業招商等緊缺人才,實行聘任制、政府雇員制。對企業人才的引進、使用和管理,實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政府從完善政策、優化環境等方面,為企業引進人才提供服務和保障。加快規劃建設人才公寓,提高公租房配建比例,完善人才家屬就業、子女上學等相關政策措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十一、實行服務承諾制。結合開展“解放思想、勇爭一流”主題實踐活動,各部門和單位要把服務內容、規定條件、所需手續、收費標準、辦事時限、辦事程序、辦事人員和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及聯系方式等,通過新聞媒體予以公開,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市直各單位、各鎮(街道、園區)的“一把手”要在市電視臺公開亮相,作出承諾,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大力倡導“五辦”作風,建立實行倒逼工作機制,對基層、企業、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立即辦”,老大難問題“主動辦”,普遍性問題“上門辦”,條件不具備、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跟蹤辦”,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問題“公開辦”。

十二、完善效能監督平臺。加強市效能投訴中心、市長公開電話、“群眾關注”、“行風在線”、短信投訴、網上舉報等平臺建設,開通12345熱線服務電話,健全和完善網絡、電話、來信、來訪“四位一體”受理、處理和督查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派人士的監督職能,積極支持人大、政協對軟環境建設工作的視察、調研、評議活動。建立實行舉報獎勵制度,對舉報部門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并經查實的,給予一定獎勵,獎金由違紀直接責任人和分管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承擔。市紀委、監察局制定具體辦法。

十三、定期進行行風評議。組織開展“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由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向服務對象報告工作情況,現場聽取群眾意見并進行民主評議。在年底進行的目標績效考核中,把行政效能作為電話民意調查的重要內容并增加權重,對各部門、單位的軟環境建設情況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作為年度軟環境建設考核的重要依據。

十四、加大明察暗訪和公開處理力度。市紀委、監察局組織有關單位,以行政執法、綜合管理和社會服務部門以及各部門服務大廳、服務窗口為重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明察暗訪活動。在電視臺、電臺、市訊、政務網等設立“曝光臺”,對明察暗訪、舉報查實的損害軟環境的個人和單位公開曝光處理。每季度召開一次新聞會或情況通報會,通報軟環境治理情況。凡是一年內被公開曝光一次的部門、單位,全市通報批評;兩次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由市委書記、市長約談;三次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停職檢查。

十五、嚴厲問責、嚴格考核。市紀委、監察局制定出臺《關于對損害發展軟環境行為實行問責的暫行辦法》,就問責情形、問責方式、問責程序等有關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并嚴格執行。把軟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市考核辦年終根據明察暗訪、民意調查、投訴舉報和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投資代辦中心)的評價等情況,對各部門、各單位軟環境建設工作考核情況排出名次,通過媒體面向全社會公開。凡是軟環境建設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市直部門、單位和后兩位的鎮、街道,一律取消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優秀等次評選資格,主要負責人取消年度評先樹優資格,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行約談;連續兩年排名末位的市直部門、單位和鎮、街道,對主要負責人予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