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22 03:49:21

導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在全縣確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力爭到2022年全縣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全市中上水平。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中辦發〔2019〕5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若干措施》(委辦發〔2020〕18號),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強化政策導向

1.加強政策配套。充分認識保護知識產權在引領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聽取工作情況匯報,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加強機構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經費保障。依法依規落實好國家、省、市知識產權保護優惠政策,在知識產權申請維護、專利預警、專利信息分析和維權援助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扶持創新主體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打通政策鏈、服務鏈、操作鏈,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和執法能力建設。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財政局

2.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要根據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實際需求,加大資金投入。設立知識產權發展保護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制定相應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專項資金規范管理、高效利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規模。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銀保監組

3.實施正向激勵。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對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優先推薦表彰表揚等獎勵;對在知識產權案件偵破或查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舉報人員,加大獎勵力度。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發改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人社局

二、打造服務平臺

4.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依托“知創中國”“知創”“知創”線上線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知識產權服務便民利民水平。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信用監管和執法信息共享平臺,以及知識產權信用數據庫的作用,開展侵權假冒智能監測,提升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的效率和精準度。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發改局(信息中心)、公安局、縣法院、縣檢察院

三、優化發展環境

5.培育和發展專業機構。積極對接省市部署要求,探索、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支持工業園區建立或引入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高效對接行政執法、司法保護和仲裁等保護渠道和環節,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司法局、縣法院、縣檢察院,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知識產權職業化人才培養,加大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專員培訓力度,對在我縣企事業單位連續工作2年以上(含2年),且通過國家專利師資格考試獲得專利師資格的人員,按規定給予獎勵。支持知識產權優秀管理人員、人員申報“知創”專家智庫,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隊伍人員配備和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中配備知識產權專業行政執法人員,確保隊伍穩定。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社會監督等人才的選聘、管理和激勵制度。

責任單位:縣人社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司法局

7.強化技術支撐。運用大數據管理,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技術手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智庫作用,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中引入技術調查官制度,協助司法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準確高效認定技術事實。推廣應用公證電子存證技術。

責任單位:縣發改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司法局

8.強化社會監督。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落實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強化社會輿論監督。鼓勵支持行業協會、商會、聯盟等行業組織發揮作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志愿者制度,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知識產權保護。通過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依規向相關部門和單位提供知識產權領域信用信息,并向社會公布嚴重失信法人主體名單。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發改局、司法局、商務局、公安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工商聯、人行支行

四、聚焦重點領域

9.加大重點領域保護力度。全面加強對新能源、石材加工機械、水產養殖加工和傳統文化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產業專利導航和專利數據共享,完善相關政策規定。建立完善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和行政執法機制建設,加大對侵權行為的偵辦、查處力度,督促電商平臺企業落實相關責任,提高知識產權風險防范能力。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商務局、國資金融服務中心、文旅局。

五、提升執法維權

10.完善司法保護。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強化民事司法保護,執行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完善知識產權技術事實查明和證據規則制度,遏制知識產權虛假訴訟和惡意訴訟。加強刑事司法保護,加大對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偵辦力度。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標準協調銜接,完善案件移送要求和證據標準。

責任單位: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

11.強化行政執法。圍繞政府關切、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常態化的專項打擊行動,重拳打擊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侵權假冒行為,對重大案件掛牌督辦,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推動電商平臺建立運用專利權評價報告快速處置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投訴制度。指導各類網站規范管理,及時刪除侵權內容,屏蔽或斷開盜版網站鏈接,停止侵權信息傳播,杜絕利用版權訴訟進行投機性牟利行為。加大知識產權案件執行力度,引導知識產權行業加強自律自治,規制商標惡意注冊、非正常專利申請等行為。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公安局、文旅局、商務局,縣委網信辦,縣法院、縣檢察院

12.開展海外維權援助。建立重大涉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通報和應急機制,及時獲取知識產權相關信息。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專利執行險、專利被侵權損失險等保險業務,推動我縣權利人合法權益在海外依法得到同等保護。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商務局、貿促會、銀保監組

13.加強維權補助。對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中勝訴的縣維權請求人(戶籍地在縣的自然人或者注冊地在縣的企業法人),按照維權費的50%給予補助。其中,對自然人補助不超過5000元;對法人補助不超過1萬元。對在涉外或具有重大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中勝訴的企事業單位,費補助不超過5萬元。(以上補助不與其他各級政府同類項目的資助或獎勵重復發放。)

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財政局

六、加強組織領導

14.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成立縣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知識產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和督導全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定期開展評估。

責任單位:縣直有關單位

15.密切協作聯動。健全知識產權公證存證、仲裁、調解、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之間的銜接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制定跨部門知識產權案件處理規程,健全部門之間重大案件聯合查辦和移交機制,加強跨區域知識產權辦案協作。依法打擊侵犯臺資企業知識產權行為,保護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的正當權益。

責任單位: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司法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縣委臺港澳辦

16.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宣傳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定期公開典型案件,加強警示引導,營造全社會參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氛圍。加強知識產權公益宣傳,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創新創業主體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動形成新時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新局面。

責任單位:縣直有關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