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實施意見
時間:2022-11-23 04:32:14
導語: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推動發展綠色金融,促進全市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現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動全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加快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健全綠色金融支持體系,優化綠色金融市場運作機制,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
二、目標原則
(一)工作目標
通過5年時間,逐步提高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權融資等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全市金融機構綠色貸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基本構建起組織體系完整、產品工具豐富、政策支持有力、基礎設施完善、穩健安全運行的綠色金融體系。力爭用2年時間在縣(市、區)和園區創建2個以上綠色金融先行區,為全市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兼顧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短期和中長期效益。通過建立綠色項目庫、綠色采購等方式引導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使綠色經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積極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創新服務、降低成本。建立市場化減排機制,推動企業綠色化升級,推進綠色金融良性循環發展。
發揮優勢,重點突破。立足服務實體產業,防止脫實向虛,積極發揮農業、自然資源、清潔能源資源、能源相關高端制造業和環境基礎等方面優勢,依托新能源企業和重點項目、現代農業示范區,突出特色,合理設計符合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以點帶面推進綠色金融改革。
機制保障,合力推進。完善有利于綠色金融改革的產業、財政、金融等配套政策,發揮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等主體合力,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長效推動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評估制度。
穩步有序,風險可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按照積極穩妥、有力有序、精準務實、先易后難原則,穩步推進組織體系構建、產品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和政策措施支撐等工作,強化風險意識,提高綠色金融領域新型風險識別能力,做好風險預警、防范、化解和處置工作,促進綠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三、重點任務
圍繞綠色金融發展目標,營造綠色金融發展氛圍,改善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開發綠色金融產品,健全綠色金融機制,打造綠色金融模式,形成政府推動、金融主導、企業參與、公眾支持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助推我市綠色發展。
(一)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依托新能源產業發展,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業態進駐。積極推進融資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進駐,重點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支持各金融機構在酒設立綠色金融專營分支機構、綠色金融事業部(業務中心),為綠色投融資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鼓勵本地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積極參與,為企業提供綠色融資服務。支持設立綠色評級與認證、知識產權、信用評級、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完善監測評價機制,探索開展綠色銀行、綠色保險機構評級,將評級結果作為金融機構監管評級、高管人員履職評價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
(二)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積極研發能源效率貸款、節水減排、節能減排和綠色礦山建設專項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推進適合生態農業、綠色礦業、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應用、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領域的綠色信貸產品創新。鼓勵開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開發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信貸產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控制存在超標排放行為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新增授信額度,逐步壓縮存量貸款規模。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嚴格落實風力、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電網建設、就地消納、綜合利用等環節有扶有控的差別化金融政策。推動金融資源向優勢企業、技術聚集。(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銀保監分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發展綠色直接融資。鼓勵發行綠色債券。支持金融機構和大中型、中長期綠色項目投資運營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或項目支持票據,鼓勵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鼓勵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符合規定的綠色公益性項目。支持發行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提高中小綠色企業資金可獲得性。支持綠色企業上市掛牌,鼓勵綠色企業按照自身特點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或掛牌。鼓勵優勢綠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開展并購重組,推動綠色化轉型。設立綠色產業基金。支持市、縣兩級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設立發展引導基金,重點投向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省級產業發展基金,在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子基金。(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加快發展綠色保險。支持險資參與綠色產業發展。加強與各保險公司資產管理機構對接,鼓勵保險資金以股權、基金、債權等形式投資綠色環保項目,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項目建設,為分布式能源、輸變電裝備基地重點綠色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創新綠色保險產品。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企業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健全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推動農業保險增品、提標、擴面,支持科技保險、專利保險、巨災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等保險創新產品先行先試。推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綠色企業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責任單位:銀保監分局、市保險行業協會、市政府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穩妥有序探索開展環境權益交易。積極支持光伏、風電等行業企業爭取申報自愿減排項目。探索開展排污權、水權、用能權交易,完善定價機制和交易規則,支持減排項目,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效率。探索使用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作為擔保增信方式,研究確定抵(質)押物價值測算辦法,構建環境權益質押登記體系,推動環境權益作為合格質押物。(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
(六)創新擔保方式。支持政策性擔保機構探索設立結構化綠色產業擔保基金、轉貸基金,為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提供增信服務。支持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股權、知識產權、林權和農村土地“兩權”抵(質)押融資業務。(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銀保監分局)
(七)完善綠色信息共享機制。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實現金融管理部門與自然資源、能源、工信等主管部門和保險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共享,將企業污染排放、環境違規、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及綠色礦山建設等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企業征信系統,建立覆蓋面廣、共享度高、時效性強的綠色信用體系,為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提供服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自然資源局、市能源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銀保監分局、市保險行業協會)
(八)構建綠色金融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機制。完善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和備選項目庫。優先將風光電、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高能效輸變電系統、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改造、綠色礦山建設、清潔能源推廣、綠色農業等項目納入綠色項目庫,定期開展項目篩選和推薦。綜合運用多種融資模式,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綠色礦山、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節能環保產業等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信息披露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對綠色金融項目環境信息進行定期披露。支持第三方機構提供環境效益認定服務。建立服務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行政事項辦理綠色通道。完善綠色金融統計工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銀保監分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市區政府)
(九)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建立綠色金融產品風險監測和評估機制,明確準入標準和要求,提高產品可操作性,提升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產品的風險分析和管控能力。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與社會風險的壓力測試。鼓勵現代種業、戈壁農業等綠色產業企業通過擔保和保險體系分散金融風險。積極穩妥做好風險化解和處置工作,促進綠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銀保監分局、市政府金融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將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綠色金融工作重點,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精心組織、統籌規劃,加強監督評估,定期跟蹤落實情況。各縣(市、區)政府要堅持先行先試,抓好任務落實,將綠色金融先行區創建納入年度重要工作責任目標,定期進行評估總結。
(二)加強政策支持。強化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的政策引導,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在綠色信貸方面表現優異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全國性、區域性金融機構分支機構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對綠色金融支持力度較大的金融機構,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市長金融獎評選、財政性資金存放、重大項目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
(三)強化智力支撐。加大高層次金融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引進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人員培訓,培養一批金融復合型人才。健全人才交流機制,推動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優秀人才到地方政府部門掛職交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養綠色環保技術專業人才、綠色金融人才,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鼓勵科研機構立足產業特色開展綠色金融研究,為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 上一篇: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 下一篇: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推動智慧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