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方案
時間:2022-11-26 09:29:00
導語:縣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提升我縣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xx,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制定本規劃。
一、序言
(1)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創作取得長足進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我縣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提升我縣核心競爭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知識產權制度是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的基本制度。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合理確定人們對于知識及其他信息的權利,調整人們在創造、運用知識和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利益關系,激勵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當今世界,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國際社會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更加重視鼓勵創新。發達國家以創新為主要動力推動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維護其競爭優勢;發展中國家積極采取適應國情的知識產權政策措施,促進自身發展。
(3)經過多年發展,我縣知識產權擁有量逐年增長,效益日益顯現;市場主體運用知識產權能力逐步提高;知識產權領域交往日益增多。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實施,規范了市場秩序,激勵了發明創造和文化創作,促進了對外開放和知識資源的引進,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我縣的情況看,知識產權制度仍不完善,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和擁有量尚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仍較薄弱,市場主體運用知識產權能力不強,侵犯知識產權現象還比較突出,知識產權服務支撐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知識產權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4)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強我縣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xx;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誠信社會;有利于增強我縣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提高我縣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必須把知識產權規劃作為我縣重要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二、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
(5)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大幅度提升我縣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建設創新型xx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戰略目標
(6)到2020年,把我縣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縣區。知識產權法治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顯著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深入人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平和擁有量能夠有效支撐創新型xx建設,知識產權制度對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社會建設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7)近五年的目標是:
——自主知識產權水平逐步提高,擁有量進一步增加。本縣申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進入全市前列,對外專利申請逐步增加。培育一批全省知名品牌。核心版權產業產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提高。擁有一定數量自主產權的工業產品。商業秘密、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得到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
——運用知識產權的效果明顯增強,知識產權密集型商品比重顯著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識產權,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優勢企業。
——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明顯改善。盜版、假冒等侵權行為顯著減少,維權成本明顯下降,濫用知識產權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全縣特別是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提高,知識產權文化氛圍初步形成。
三、戰略重點
(一)完善知識產權制度
(8)健全知識產權執法和管理體制。加強司法保護體系和行政執法體系建設,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強化公共服務。深化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
(9)強化知識產權在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中的導向作用。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制定適合相關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政策,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針對我縣發展特點,完善知識產權扶持政策,培育我縣特色經濟,促進我縣經濟協調發展;建立重大科技項目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以知識產權的獲取和保護為重點開展全程跟蹤服務;加強文化、教育、科研、衛生等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的協調銜接,保障公眾在文化、教育、科研、衛生等活動
(二)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
(10)運用財政、金融、投資、政府采購政策和產業、能源、環境保護政策,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強化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知識產權政策導向作用,堅持技術創新以能夠合法產業化為基本前提,以獲得知識產權為追求目標,以形成技術標準為努力方向。完善政府資助開發的科研成果權利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將知識產權指標納入科技計劃實施評價體系。逐步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促進貿易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
(11)推動企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的主體。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引導企業采取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創造中的重要作用。選擇若干重點技術領域,形成若干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鼓勵群眾性發明創造和文化創新。促進優秀文化產品的創作。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12)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加大司法懲處力度。提高權利人自我維權的意識和能力。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有效遏制侵權行為。
(四)防止知識產權濫用
(13)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界定知識產權的界限,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公眾合法權益。
(五)培育知識產權文化
(14)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普及型教育。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普法教育中增加有關知識產權的內容。在全社會弘揚以創新為榮、剽竊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假冒欺騙為恥的道德觀念,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
四、專項任務
(一)專利
(15)規范將專利納入標準的行為,支持企業、行業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16)完善職務發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發職務發明人創新積極性,又有利于促進專利技術實施的利益分配機制。
(17)按照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建立我縣專利申報的中介服務。
(18)正確處理專利保護和公共利益的關系。研究制定合理的相關政策,建立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保證在發生公共危機時,公眾能夠及時、充分獲得必需的產品和服務。
(二)商標
(19)切實保護商標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嚴厲打擊假冒等侵權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20)支持企業實施商標戰略,在經濟活動中使用自主商標。引導企業豐富商標內涵,增加商標附加值,提高商標知名度,形成馳名商標。鼓勵企業進行國際商標注冊,維護商標權益,參與國際競爭。
(21)充分發揮商標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積極推動市場主體注冊和使用商標,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保證食品安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22)加強商標管理。尊重市場規律,維護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品、名牌產品、優秀品牌在我縣的合法權益。
(三)版權
(23)扶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廣告設計、工藝美術、計算機軟件、信息網絡等版權相關產業發展,支持具有鮮明地區特色、時代特點作品的創作,扶持難以參與市場競爭的優秀文化作品的創作。
(24)完善制度,促進版權市場化。逐步建立健全版權質押、作品登記和轉讓合同備案等制度,拓展版權利用方式,降低版權交易成本和風險。充分發揮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行業協會、機構等中介組織在版權市場化中的作用。
(25)依法處置盜版行為,加大盜版行為處罰力度。重點打擊大規模制售、傳播盜版產品的行為,遏制盜版現象。
(26)有效應對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對版權保護的挑戰。妥善處理保護版權與保障信息傳播的關系,既要依法保護版權,又要促進信息傳播。
(四)商業秘密
(27)引導市場主體依法建立商業秘密管理制度。依法打擊竊取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妥善處理保護商業秘密與自由擇業、涉密者競業限制與人才合理流動的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五)特定領域知識產權
(28)完善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建立健全地理標志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與檢測體系。普查地理標志資源,扶持地理標志產品,促進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9)加強民間文藝保護,促進民間文藝發展。深入發掘民間文藝作品,建立民間文藝保存人與后續創作人之間合理分享利益的機制,維護相關個人、群體的合法權益。
五、戰略措施
(一)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
(30)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體系。引導企業在研究開發立項及開展經營活動前進行知識產權信息檢索。支持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提高把創新成果轉變為知識產權的能力。支持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境外取得知識產權。引導企業改進競爭模式,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支持企業打造知名品牌。
(二)鼓勵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31)引導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的應用和產業化,縮短產業化周期。深入開展各類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和應對知識產權競爭的能力。
(32)鼓勵和支持市場主體健全技術資料與商業秘密管理制度,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統計和財務核算制度,制訂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和重大事項預警等制度,完善對外合作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33)鼓勵市場主體依法應對涉及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和法律訴訟,提高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
(三)提高知識產權執法水平
(34)完善知識產權審判體制,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簡化救濟程序。研究設置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專門知識產權法庭。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審判機構,充實知識產權司法隊伍,提高審判和執行能力。
(35)提高知識產權執法隊伍素質,合理配置執法資源,提高執法效率。針對反復侵權、群體性侵權以及大規模假冒、盜版等行為,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加大行政執法機關向刑事司法機關移送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和刑事司法機關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力度。
(四)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管理
(36)制定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建立健全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議制度。扶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與產業化項目。
(37)充實知識產權管理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38)完善知識產權審查及登記制度,加強能力建設,優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
(39)構建基礎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高質量的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庫,指導和鼓勵各有關行業建設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識產權信息庫。促進知識產權系統集成、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40)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發展態勢報告,對可能發生的涉及面廣、影響大的知識產權糾紛、爭端和突發事件,制訂預案,妥善應對,控制和減輕損害。
(五)發展知識產權中介服務
(41)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管理,加強行業自律,建立誠信信息管理、信用評價和失信懲戒等誠信管理制度。規范知識產權評估工作,提高評估公信度。
(42)建立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執業培訓制度,加強中介服務職業培訓,規范執業資質管理。明確知識產權人等中介服務人員執業范圍,研究建立相關律師制度。
(43)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知識產權工作,促進知識產權信息交流,組織共同維權。加強政府對行業協會知識產權工作的監督指導。
(44)充分發揮技術市場的作用,構建信息充分、交易活躍、秩序良好的知識產權交易體系。簡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優質服務。
(45)培育和發展市場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知識產權信息需求。鼓勵社會資金投資知識產權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增值性知識產權信息開發利用。
(六)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
(46)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統籌規劃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我縣知識產權人才庫和專業人才信息網絡平臺。
(47)制定培訓規劃,廣泛開展對黨政領導干部、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文學藝術創作人員、教師等的知識產權培訓。
(48)完善吸引、使用和管理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相關制度,優化人才結構,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七)推進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49)建立政府主導、新聞媒體支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知識產權宣傳工作體系。完善協調機制,制定相關政策和工作計劃,推動知識產權的宣傳普及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
(50)建立知識產權科普示范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在中小學生中廣泛普及知識產權教育。
(八)擴大知識產權的區域交流合作。
(51)加強知識產權領域的區域交流合作。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對外信息溝通交流機制。加強區域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及基礎設施建設與利用的交流合作。鼓勵開展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對接合作。支持引進或聘用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積極參與知識產權秩序的構建,有效參與知識產權交流活動。
- 上一篇:適度投資規模探討論文
- 下一篇:工商局總會計師兼秘書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