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三創三評”活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9-22 09:35:00
導語:“三學三創三評”活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推進我校公民道德建設,根據市委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訂《××*廣播電視大學“三學三創三評”活動實施方案》。
一、活動內容及指導思想
“三學”,即學習劉文功、楊正超、張榮鎖等英模人物心貼百姓、勤政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人生理想追求;“三創”,即通過學習,爭創文明處室、爭創文明班級、爭創文明家庭,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關心道德建設、人人參與道德實踐的良好風氣;“三評”,即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評出好黨員、好老師、好學生,讓全校師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綱要》為內容,以培養“四有”新人和爭創市級文明單位為目標,全面推進我校公民道德建設,使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60字“三德”具體規范成為全校師生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努力營造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良好道德氛圍,確保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方法和步驟
此次活動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一)宣傳動員階段(2002年4月20日—6月20日)。
1、召開全校師生動員大會,對公民道德建設及“三學三創三評”活動進行總動員和工作部署(2002年4月20日—30日)。通過動員,使全校師生對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及開展“三學三創三評”活動的意義有所認識,對總體工作部署有所了解,從而為下步活動的開展做好思想準備。
2、組織全校師生學習(2002年5月1—31日)。學習內容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駐馬店市公民道德規范》和劉文功、楊正超、張榮鎖心貼百姓、勤正為民、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動人事跡及市委關于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意見為主,輔以有針對性地在青年學生中學習《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大學生文明言行指南》、《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普通專科班學生日常管理暫行規定》及在黨員干部中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等。通過學習使全校師生進一步認識到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踐同志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重要思想的重大舉措,不僅關系到我校兩個文明建設能否協調發展及爭創市級文明單位目標的實現,而且也直接影響著電大教育事業的成敗及培養目標的實現。學習采取以處室、班級為單位集中學習與小組、個人分散學習相結合,全面領會《綱要》精神與重點認識“三學三創三評”活動意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3、加大宣傳力度。在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站、黑板報、新聞櫥窗等形式,就《綱要》內容、活動的意義及好人好事進行廣泛宣傳,從而在全校上下形成強大的人人講文明禮貌、人人關心道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4、通過討論查擺問題(2002年6月1—20日)。通過學習,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以處室、班級為單位,在全體師生中深入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我為學校添光彩”、“‘三管六不’,從我做起”、“學英模人物,向先進看齊”及“如何做一個文明市民”等為主題的公民道德建設大討論,用身邊事、身邊人及自己的親身經歷查擺問題,尋找差距,并重點解決好教職工中服務意識淡薄,青年學生中是非、美丑、善惡界限混淆及個別黨員干部黨性觀念不強等問題。討論要有記錄,查擺要有總結,個人要有心得體會,整改要有措施和目標。
(二)基本道德規范和“三德”規范具體化階段(2002年6月21—30日)。
根據駐電大黨字[2002]30號文件要求,結合學習、討論情況,由工會、黨辦、校辦負責盡快完善和修訂《電大文明言行指南》、《校園文明公約》、《校園文明用語》,由學生處、團委、兩系負責完善和修訂《電大學生道德行為規范》、《電大學生文明公約》、《電大學生文明用語》,由工會、教務處、宣傳處負責完善和修訂《電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電大教師文明言行準則》,由工會、校辦、保衛處負責完善和修訂《電大五好家庭標準》、《模范夫妻標準》、《庭院文明公約》等,并把形成后的具體道德規范由校辦負責編印成冊發至每一位師生手中,通過學習、督查,達到人人皆知、人人皆信、人人皆行,從而引導全校師生特別是黨員干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道德覺悟和道德水準。
(三)深入實踐階段(2002年7—11月)。
1、結合我校創建市級文明單位活動,各責任處室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制訂出具體的活動計劃,做到每項活動事前有動員、事中有督查、事后有總結,同時注意齊抓共管、相互配合、注重實效、保證質量。
2、由工會、黨辦、校辦、學生處、團委、宣傳處、兩系負責,堅持不懈地在全校范圍內深入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我為學校添光彩”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一是利用校園廣播站、黑板報、宣傳展板等,大力宣傳《綱要》精神、“學、創、評”活動的意義及在公民道德建設和“三學三創三評”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和事,抨擊社會上尤其是身邊出現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及社會丑惡現象,進一步營造抵制假惡丑、崇尚真善美的氛圍。二是通過開展由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公民道德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文藝匯演、座談會、軍民共建、警民共建等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使道德規范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走進宿舍、走進家庭,增強道德教育的親和力和滲透性,使“三管六不”及“三德”具體規范成為全校師生共同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
3、黨辦、校辦、團委、兩系要積極號召全校師生參與各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如以“送溫暖、獻愛心”為主題的“希望工程”、“春蕾計劃”、“扶貧濟困”、“扶殘助殘”、“見義勇為”捐款活動等,積極組織“青年志愿者”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利用假期組織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開展以教育扶貧為主的“三下鄉”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等,以道德實踐促道德教育,使奉獻意識、關愛意識深入人心,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人生境界得到升華,人格魅力得到鍛造。
4、黨辦、校辦、工會、團委要以竹溝革命紀念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陣地,適時利用重大節日及十六大召開、港澳回歸紀念等重大歷史事件,對全校師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及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等,進一步堅定廣大師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提高廣大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由校辦負責及時向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我校活動開展情況及在活動中涌現出來的文明個人、文明集體、文明家庭及其典型事跡,從而進一步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樹立電大良好形象。
(四)、總結評比階段(2002年12月)。
1、搞好活動總結。每個師生要實事求是的寫出個人總結,以處室和班級為單位寫出處室和班級活動總結,在此基礎上由校辦負責寫出全校活動工作總結。
2、開展經驗交流。即對在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和事形成經驗材料并組織全校師生學習,積極向有關宣傳媒體推薦報導。
3、搞好評比表彰。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按照文明創建標準進行評選并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評比的基本程序是首先對照文明標準進行自查,然后由各支部、處室、班級推薦,最后由學校黨委研究確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計劃評出文明處室4個、文明班級4個、文明家庭10個、優秀黨員6個、優秀教師8個、文明學生20個并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予以隆重表彰。同時,積極向市文明委推薦在活動中成績特別突出的文明個人做為“駐馬店市文明市民”候選人。在評比中,要評出風格,評出干勁,評出正確的輿論導向。
三、以“三學三創三評”活動為載體,切實把我校公民道德建設落到實處
1、高等學校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集散地,也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一方面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任,另一方面又要通過自身的文明創建活動、較高的道德教育水平,對社會公民道德建設起到示范、輻射作用。所以,全校師生尤其是黨員干部、“兩課”教師及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學習的表率,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2、本著高等學校公民道德建設應當先于社會、高于社會、優于社會的原則,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實施以德治校,并使其與依法治校緊密結合,全面推動電大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3、黨辦、校辦、團委要充分利用黨委中心組學習日、黨員活動日、教職工政治學習和團的活動,把《綱要》、《駐馬店市公民道德規范》及劉文功、楊正超、張榮鎖的感人事跡作為專題,聯系實際認真組織學習和討論,把“學、創、評”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4、教學主管部門及“兩課”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制訂教學計劃,撰寫專題教案,把《綱要》精神有針對性地引入課堂教學,增強道德教育的滲透性,并作為操行考核及期末考試的重要內容。
5、學生處、兩系要經常利用學生集會、班會的機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綱要》、《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大學生文明言行指南》、《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普通專科班學生日常管理暫行規定》等,并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討論,寫出心得體會,引導他們貫徹日常行為規范,遵守校規校紀,培養好品行,形成好校風。
6、黨辦要積極配合學校黨委重點抓好黨員干部隊伍的道德建設。要充分利用基層黨校陣地,以黨的宗旨和奮斗目標為中心,對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教育、廉潔奉公自律教育等,從根本上改進工作作風,增強黨性觀念。
7、推行承諾服務制,重點解決好服務意識淡薄問題。尤其是要抓好黨辦、校辦、學生處、招生處及承擔有成人教學管理任務處室的窗口形象建設,進一步樹立電大社會形象。
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1、各支部、處(室)、系、班級要從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2、要把活動與本部門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重點解決好本部門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活動促工作,深化活動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