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03 04:31: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市20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200*年是我市全面推進中等城市建設的關鍵年,也是新農村建設推進年,為貫徹落實市十二次黨代會和市人大十六屆一次會議精神,加快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要求,特制定《××市2007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保證,以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村容鎮貌和環境衛生整治、民主法制為建設內容,在鞏固完善第一批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前提下,繼續創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整體推進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的原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建設現代農業,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村鎮經濟實力,奠定生產發展基礎。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3、堅持科學規劃,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4、堅持試點先行的原則。以點帶面,先易后難,分層實施的模式,實現協調發展。

5、堅持政府扶持,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參與新農村建設。

三、主要任務

1、生產發展方面:繼續抓好黃牛、優特糧、中藥材、食用菌、林蛙等五大主導產業,在擴大規模,發展總量上做文章,重點建設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圍繞五大主導產業,著力建設規模大、效益好的曉峰食品,金牛飼料等32個農業產業化項目,計劃總投資3.574億元。其中:糧食加工項目17個,計劃投資2.25億元;黃牛產業項目11個,計劃投資5130萬元;中藥材產業加工項目2個,計劃投資3000萬元;食用菌產業1個,計劃投資110萬元;林蛙產業1個,計劃投資5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力爭達到4100元,比上年增長5.4%。

2、社會發展方面: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農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補助、農村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財政補助標準。貧困人口比上年降低2.1%。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省級試點村鎮達到有線電視入戶率和電話普及率達到100%,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有文化娛樂廣場,有農民職業技能學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3、人口素質方面:試點村鎮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98%,強化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新型農民為目標,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萬人轉移就業工程”,充分發揮市農廣校、農機校、市就業培訓中心、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市新春美容美發五個培訓基地的作用,開展媒體、培訓、教師“三進村”活動,對農民進行職業化、技能化、專業化、標準化培訓,培訓率達到農村勞動力總數85%。加快農村勞動力從一產向二三產、向域外經濟發達城市轉移,年內實現轉移2萬人,人均實現勞務收入8000元。建立健全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壯大經紀人隊伍,加強黑土地網絡建設和12316新農村熱線推廣工作,提高農民闖市場的能力。

4、村屯整治方面:首先要進一步加大省、市試點村鎮的投入,擴大建設成果。試點省級試點鎮要達到范圍和成果。2007年省級試點鄉鎮增加到2個,省級試點村增加到4個,地級試點村增加到2個。根據經濟實力,對不同試點村鎮、不同經濟條件、不同規劃的村鎮,實行舊村(鎮)整治、新村建設。同時,利用半年時間對省市沿線35個村62個屯,以“四清”、“五改”、“五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建沼氣池、建青黃貯窖、建無公害示范基地、建現代文明家庭、建生態村屯)為整治內容,進行高標準設計、高標準施工,使試點村鎮和省市沿線村分別屯達到水泥道路巷巷通,自來水改造戶戶通,沼氣池、青黃貯窖、畜禽圈舍家家建,“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達到綠化美化,環境衛生整治達到凈化,率先在全省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5、民主法制方面:強化基層“兩委”班子建設,挑選政治思想過硬,遵紀守法,思維超前,群眾基礎好、威信高,敢于挑戰,有一技之長能夠帶領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帶頭人,通過民主測評、選舉進入村級“兩委”班子。認真開展村務公開,對農民關心的集體積累、財務支出、計劃生育指標、土地使用、扶貧救濟等焦點問題及時公開,增加透明度,對公益事業建設的專項資金使用、農民投工投勞、建設的內容做到一事一議。通過開展“五五”普法提高農民遵法守法自覺性,凈化了社會風氣,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四、時間步驟

新農村建設工作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3月1日——4月30日)。各鄉鎮組織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認真學習領會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文件,明確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標準,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營造濃厚創建氛圍。同時,各鄉鎮要確定2007年建設試點村屯,科學編制各項建設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量化指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第二階段:推進實施階段(5月1日——9月30日)。各部門、鄉鎮按照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全面組織開展各項建設工作。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10月1日——11月30日)。各鄉鎮按照建設標準,對村屯建設進行自檢、自評,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試點村屯建設情況總結驗收。

五、保障措施

1、完善機構,落實責任。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新農村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機構,明確職責,成立駐村指導組,做好各項指導和服務工作。

2、廣泛宣傳,營造聲勢。一是市、鎮兩級分別召開新農村建設工作動員大會;二是市鄉有線電視、廣播、《××通訊》、《××市新農村建設簡報》等媒體開辟新農村建設專欄,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內容、重大意義、成功經驗和典型事例。三是各鄉鎮(街道)及時上報本鄉鎮新農村建設工作動態,在全市范圍內形成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3、調查摸底,掌握實情。各鄉鎮(街道)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要對本轄區內現有農村勞動力資源和就業流向情況、農村道路、產業結構、環境衛生等村情村貌進行調查摸底,對照新農村建設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試點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

4、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各鄉鎮圍繞五大主導產業,明確本鄉鎮、本村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加強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在總量和質量上有所突破,圍繞主導產業上項目。要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市里在原有“陽光工程”五大培訓基地的基礎上將培訓點延伸至鄉(鎮)、村,擴大勞動力轉移就業容量,拓寬勞動力轉移渠道,為勞動力轉移創造良好條件。

5、建立包保體系。采取市級領導包鄉鎮、市直部門和后備干部包村屯的方式,包保力度,在規劃、資金、物質、技術、信息等方面為村屯提供扶持,配合村屯抓好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各鄉鎮(街道)財政要設立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建立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群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的投入機制;市直各部門要集中精力、物力、財力全面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工作。

6、做好督查指導

繼續規范和執行“半月報”定期調度制度,重點加強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跟蹤檢查,檢查項目啟動建設情況、各項政策配套和資金投入使用情況,總體建設存在問題等。

7、加強指導,嚴格考評。各鄉鎮要加強對村屯建設的指導,定期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列入鄉局級領導干部和部門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評,對工作抓得實、成效明顯的,予以獎勵,對工作不到位、進展慢,成效不明顯的,給予嚴肅處理。

8、總結完善,形成經驗。各試點村鎮要找準新農村建設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突出重點,力爭年底把試點村鎮建成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范作用的新農村試點村,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總結工作經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