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德育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10 11:47:00
導語:新時期德育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許多新思想、新問題不斷出現,時代要求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既能適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又要有較高的文化品德修養。這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由于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一些人中還有市場,少數人思想混亂,道德缺失,是非、善惡、美丑混淆。這些問題的出現和蔓延,對社會道德體系造成了沖擊,損害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社會環境的日趨復雜、信息渠道的日益豐富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德育工作內涵的不斷延伸,德育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等)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況(青少年思想行為問題的多樣化、特殊化、嚴重化等趨向),我校原有的德育工作體系很不適應,其表現為德育管理的相對落后,如內容上的枯燥單調、方法措施上的形式主義、質量效果上的差強人意等。因此,學校德育工作深化改革勢在必行。當前,關注青少年的德育問題成為社會的共識和以德治國的重要內容。黨中央以德治國方略在教育領域的貫徹實施,對于各級各類學校來說,就是要“以德治校”;對于廣大教師來說,就是要“以德育人”。總的來說,就是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這是貫徹實施以德治國方略的內在要求,學校德育工作也由此而賦予了歷史的使命。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家長的積極性,構建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新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切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為習慣,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和發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學生,是我校制定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
二、工作機構
1、調整充實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領導力量。成員如下:
組長:饒祥明副組長:黃曉云
成員:阮發宗付生根王文泉喻小娟徐武平
2、建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網絡,發揮學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陣地作用。
學校建立由主要領導、政教處、團委、工會、年級主任、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為主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網絡。通過網絡,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
3、以年級為單位,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代表來校“參政”、“議政”,參與我校的德育教育與管理。
4、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家長學校。
5、聘請德育工作校外輔導員,進一步完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繼續聘請如下人員為我校校外德育輔導員:
劉燕芳司法局副局長我校法制副校長
胡偉撫州市交警中隊隊長
曾文華臨川區法院民事庭副庭長
歐陽輝臨川區關工委離休老干部
6、繼續將“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王安石紀念館”和“湯顯祖紀念館”定為我校的德育基地。
三、工作職責
1、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調研學生的思想動態,布置德育工作。做到開學有德育工作計劃,期末有德育工作總結。
2、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學校的主要領導都要輪流在國旗下講話。
3、政教處、團委、工會要密切配合,實施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
4、各年級主任每周要召開一次本年級班主任會議,調查掌握一周來本年級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布置下周的思想教育工作。
5、各班主任必須通過如下渠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1)充分利用每周一第七節的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早讀和課間休息時間,找“問題”學生談話,進行教育。
(3)利用現代通訊工具,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向家長通報其子女在學校的成長情況。
(4)必要時進行家訪,爭取家長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6、各任課教師必須擺正教書與育人的位置,始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掘教材的德育內涵,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7、每學年召開五次家長委員會。(即:每學年開學初的的組建會,每學期期中考試后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與家長雙向交流會和期末考試后的交流總結會)。
8、每學期請著名專家、學者或教授來校給家長學校授課三次(每學期開學初、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各一次),通過家長學校教學,引導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質量。
9、建立學生家庭和周遍環境檔案。
10、通過各種渠道,切實提高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11、每學期請校外輔導員講課不少于2次。
四、實施步驟
1、定期召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召開家長委員會聯席會議,研究構建德育實效性的目標與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研究對策,制訂本學期學校與家庭相結合德育工作計劃。
2、印發學生家庭和周邊環境情況登記表,讓每個學生就自己家庭及周邊情況進行登記。
3、召開各年級家長會,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成長情況進行雙向交流。
4、印發《“校家同創”工程“校家互動聯系表”》,由學生帶(或寄)回家,要求學生家長根據其內容回復。走讀生每周回復一次,寄住生每月回復一次。
5、做好德育資料收集整理和總結表彰工作。